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在中國的歷史上,文士們經過數次大劫。第一次就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悲劇發生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盛怒之下,又是焚燬書籍、又是坑殺儒生。據記載,“犯禁者”當時共捕獲了“四百六十餘人”, 由秦始皇親自圈定,全部活埋於咸陽。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後人有考證說,“焚書”確實是對人類文明的摧殘,而“坑儒”主要埋的是一些方士,儒生所佔的比例有限。秦始皇大怒的原因是這些方士諸如侯生和盧生之類,不僅沒有給他弄來長生不死的靈藥,還敢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貪於權勢!於是秦始皇怒火中燒,以“妖言以亂黔首(平頭百姓)”的罪名,下令將這些人活埋,其中陪葬的當然有“通五經貫六藝”的儒生。

秦始皇為此事揹負了千載罵名。今天要說的事發生在370餘年後的東漢,比“焚書坑儒”更慘,死的人更多,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甚至朝堂亦為之一空。史家認為這次對於文士的屠殺,傷及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埋下伏筆併為漢朝敲響了最終滅亡的喪鐘。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在瞭解這次災禍之前,需要先介紹一個詞叫“清流”,意思是一些豪族或者名門出身的人,在朝廷裡擔任高官,他們因為出身正,而且有學問,故而以一個“清”字自許,也主要是想和被他們蔑視的“濁流”有所區分。在以儒教為重的他們眼中,去勢的宦官不能稱之為完整的人,無異於“濁流”。到東漢中期,清濁之爭愈演愈烈。

您想想看,人但凡有一點奈何,誰會去自願接受去勢手術而成為宦官?這些人得不到肉慾之樂,他們對於物慾的追求就會非常強烈。一旦他們走近了皇帝,得到權力並嚐到快感,他們當然會比常人更貪婪。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清流”們不僅僅是士大夫,他們還致力收編全國的學生於自己的門下,由此而結成巨大的團體。領導人是郭泰和賈彪等人物,他們和同為豪族出身且身居高位的陳蕃、李膺等人同聲相應,都把掌握了實權的宦官當成攻擊的目標。

第一次較量:文士敗,二百餘人入獄

時間是公元166年,史書上稱為漢桓帝延熹九年,雙方的衝突正式展開。“清流”以激烈言詞猛攻宦官陣營,當然,宦官們怎麼可能被動挨打,他們正在伺機反擊。

有一位算卦先生——說的文一點可稱為“占卜師”的名叫張成,他的兒子犯了殺人罪,時任司隸校尉的李膺當然要將他抓捕歸案。案件正在審理過程中,不巧的是朝廷恰恰在此時發佈了恩赦令,那張成的兒子自然也在赦免之列。但是嫉惡如仇的李膺卻認為此人犯罪性質極其惡劣,殺人手段特別殘忍,社會危害性極大,所以“不可赦免”,而且直接就把他提出來殺了!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這下可是結下了死仇。張成此人曾經為皇帝占卜過,有機會在宮廷走動的他結交了不少宦官。此事一出,宦官們認為他們的機會來了!

於是一份小報告打到了皇帝的耳邊:李膺等人與太學士及諸郡學生均有勾結,有組織黨團誹謗朝廷及紊亂風俗之事,最近更無視於聖上所頒佈之恩赦令……

皇帝當然怒不可遏,立即詔告天下,逮捕並審理黨人。李膺、陳寔、範滂等人慨然赴獄,其徒眾共二百餘人被捕,還一律加上“三木”,就是枷、手銬和腳鐐並用,可想而知,他們在獄中遭受了怎樣的非人折磨。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當時被捕的大多是天下名士,民間所認同的“賢人”,儘管輿論譁然,但沒有人敢替他們說話。後來皇后的父親竇武實在看不過去,親自去為這批人求情。桓帝不能不給老丈人幾分薄面,最終決定釋放他們,但死罪可饒,活罪不免,對他們的處罰改為:終身禁錮家中。

至此,有兩個字冒了頭,一個是“黨人”的“黨”,一個是“禁錮”的“錮”,兩個字連起來就是這起事件的名頭,史稱為“第一次黨錮之禍”。

第二次較量:文士又敗,人頭紛紛落地

第一次衝突之後的第二年,形勢發生了微妙變化。桓帝駕崩了,十二歲的劉宏即位,是為漢靈帝,因其年幼,由竇太后攝政。而太后的老爹就是那位曾經救過入獄“清流”的竇武,他官拜大將軍,輔佐朝政,成為紮實的實權派。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竇武本身也是士大夫出身,自然要和李膺、太傅陳蕃等人結盟,他們開始為一舉肅清“濁流”而進行秘密謀劃。此時,士大夫們的位置,一個個被宦官奪去,已經到了必須採取非常手段的時候了。

盡殺宦官,說來容易,但必須經過大臣上奏,皇帝核可的程序,但妙在其時皇帝年幼,政務由攝政的皇太后裁決。那讓女兒遵循自己的意見,竇武還是有信心的。

一切都在秘密當中進行,但是問題又出現了,奏文到了核可之際,皇太后畢竟是女人,她猶豫了。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把服侍的宦官全數殺掉嗎?宮內的生活畢竟不方便,再者,她希望只殺有罪之人……

竇武為說服女兒花了不少時間。

就在此箭在弦上的時候,一個名叫朱瑀的宦官偶然看到了尚未裁定的奏文,其中的一行字嚇得他當時就魂飛魄散:將宦官悉數殺死!

若不還手,就是坐以待斃!宦官連夜歃血為盟,先發制人。他們與皇帝的乳母趙嬈一起,矇騙年幼的靈帝,格殺親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搶奪印、璽、符、節,脅迫尚書假傳詔令。同時,他們關閉了宮殿所有的門,最關鍵的是,他們掌握了禁衛軍,追捕竇武、陳蕃的行動開始了!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竇武匆忙間馳入步兵營起兵對抗,卻被重重圍困,無奈自殺。年過八旬的陳蕃聞訊,率府僚及太學生數十人拔刀劍衝入承明門,到尚書門因寡不敵眾被擒,當日遇害。

宦官此時並不肯罷休,於是向靈帝進讒言,誣陷黨人“欲圖社稷”,意思是他們要謀反!年僅十四歲的漢靈帝被他們欺騙,因而大興大獄,追查士人一黨。六十歲的李膺與杜密、翟超、劉儒、荀翌、範滂、虞放等百餘人,被下獄處死,在各地陸續被逮捕、殺死、流徙、囚禁的士人達到六七百名。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熹平元年,即公元172年,大獄又起。當時竇太后死了,有人在朱雀門上書寫反宦官專政的文字,宦官又四出追捕黨人和太學生一千餘人。熹平五年,朝廷下詔規定:凡是黨人的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以至在五服之內的親屬,一律免官禁錮。

這次鬥爭依然是宦官們大獲全勝,朝中稍具實權的官職,幾乎都被宦官們佔據。

此為“第二次黨錮之禍”。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一段後話: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公元184年(中平元年)春二月,黃巾之亂興起,漢靈帝怕黨人與黃巾一同作亂,遂於夏四月大赦天下,免除了親屬關係與黨人在小功以外者的禁錮。公元189年(中平六年),漢靈帝病死,少帝劉辯繼位,外戚何進擔任大將軍,執掌朝政大權。何進圖謀誅除擅權的宦官張讓,趙忠等人,反被宦官誘入後宮殺害。為替何進報仇,豪族出身的袁紹領兵衝入皇宮,宦官被殺戮殆盡,結束了外戚宦官長期專權的局面。

同年九月,董卓掌權,廢少帝立獻帝,派使者弔祭陳蕃、竇武等人。事隔整整22年,東漢朝廷才算正式為陳竇等人平反。

比“焚書坑儒”更慘的宮廷屠殺,文士們的頭顱滾滾落地

太史叨叨令曰:士大夫敢於挺身而出,揚清激濁,應當說是對本階級根本利益的一種自我挽救,但是為什麼屢次敗在宦官們的手下?難道又應了老百姓說的那句俗話: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事發後,陳蕃親自率府僚及太學生數十人拔刀劍衝入承明門,雖說有十分的血性,奈何將自己的行動降格為血濺五步的匹夫之勇?還有那位在大門上書寫反宦官文字的士人,何必自賈其禍?你刺向敵人的是麥芒,敵人向你刺來的卻是無情的刀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