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新路子,山東開發區改革在這樣行動

蹚出新路子,山東開發區改革在這樣行動

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只有開發區走在前列,山東強省建設才能走在前列;只有開發區率先蹚出路子,山東高質量發展才能蹚出路子。

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目前,山東擁有國家級高新區13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有近180個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區。數量之多,改革任務艱鉅。

為了讓開發區輕裝上陣,去年山東開始的改革,明確全省54家試點開發區把社會管理職能移交屬地政府。目前,全省54家試點開發區已全部實現剝離社會管理職能,共撤減管委會內設機構619個,壓減65.2%;減少代管鄉鎮32個,壓減52.5%。

蹚出新路子,山東開發區改革在這樣行動

4月21日,大眾日報一版刊發《開發區改革,鄒城做對了什麼》,介紹了鄒城經濟開發區半年時間開展大刀闊斧系列改革的故事:經濟發展職能與社會發展職能完全剝離,工作人員控制數從150人壓減到110人,選聘到位86人,園區規模從201.64平方公里減到95.41平方公里,內設機構數量從12個減到7個……

開發區改革是山東重點推動的事情。2019年7月10日,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關於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山東將對全省開發區進行改革,改革舉措聚焦體制機制創新,加快建立更加精簡高效的管理體制、更加靈活實用的開發運營機制、更加激勵競爭的幹部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系統集成的政策支持體系。其中,意見提出開發區薪酬總額與經濟發展、稅收增長

、輻射帶動作用等掛鉤,一般按不超過當地同條件機關工作人員收入的2倍來掌握;開發區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剝離開發運營職能等成為關注的熱點。

隨後,全省54個試點開發區開始緊鑼密鼓、風生水起的系列改革。青島實行園區全員崗位聘任,選聘後5個試點功能區人員平均年齡35.5歲,並按照不低於3%-5%的比例實行末位淘汰。濱州對開發區實施跨區域整合,每個園區確定2-3個主導產業,配套2-3個產業公司,探索“一區多園、差異發展”模式。泰安高新區則通過“瘦身強體”,分別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事項和開發運營職能事項,管轄面積也由748平方公里大幅壓減至277平方公里……

蹚出新路子,山東開發區改革在這樣行動

進入2020年,山東圍繞開發區改革再發力。3月17日,山東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提出要“發起開放倒逼改革攻堅行動”,開發區要當好“特戰隊”,按下開發區改革“快進鍵”,全面推開各項改革任務,打造“雙招雙引”高位平臺。

3月18日上午,山東省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領導小組召開2020年第一次會議。會議提出,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引導開發區迴歸本源、聚焦主業,著力推進雙招雙引、外資外貿、項目建設,為打造人才高地、搭建創新平臺、培育產業生態、加強示範引領上做好文章、下足功夫。積極紮實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特戰隊”作用。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通過競爭激勵的新機制,激活開發區的內生動力,加快其向高質量發展軌道邁進的步伐。按照統一部署,薪酬管理權限下放,開發區管委會可根據各自情況制定差異化績效評價辦法,以崗定薪、優績優酬。山東省將在開發區推行全員崗位聘任制、末位淘汰制,通過一系列管理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推動開發區真正成為科技創新的引領區、深化改革的試驗區、對外開放的先行區、新舊動能轉換的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區。

開發區改革,要繼續堅持正確方向,準確把握改革的核心邏輯、重點任務,推動開發區迴歸本位,聚焦主責主業;要積極探索創新、先行先試,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求面面俱到、不搞整齊劃一,切實增強改革精準性、針對性,確保形成實實在在的制度創新成果,力爭實現效益最大化;要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強化主體責任,加強組織統籌,健全工作機制,穩妥有序推進改革,重塑開發區制度新優勢,奮力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兵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