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我记得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领导要出差,叫小王去买车票,过了十几分钟,小王愁眉苦脸的跑进来说“车票卖完了”。领导没说什么,安排老王去买车票,过了十几分钟,老王回来报告“车票卖完了,目前只有两种出行方案,一种是飞机,机票是明天一早10点的,预计11点可以到目的地,票价是600元;如果赶不及的话,正好有返程的顺风车,今晚出发只需要300元,明天一早7点就可以到达;领导您看选哪个方式比较合适?”


这个故事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道理:通常能看到的是员工要多想几个解决方案;而更加深刻的是,老王清楚领导要他去买票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把“票卖完了”的结果带给领导,是没有价值的。


1.做事没目的是员工的常态

“目的”是一个极其常见的词,大多数人会轻视它。而这也恰恰是执行层和管理层的行为差异。所有的优秀管理者天生就会不断反思做这个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而对于执行层,即使是比较优秀的员工,在这方面都有明显的缺失。


如果我们找到一个优秀的员工问他:你下周要做什么工作?这个优秀的员工应该能够不假思索、不查资料、脱口而出的汇报“报告领导,我下周工作安排如下:周一……,周二……”,可以看出这个员工对工作是有心的。实际上,几乎很少见到有员工能够做到这一点,如果能够做到这样,可以理解为这个员工很有计划性。对于一个这样比较优秀的员工,如果我们再问他一句话“你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呢?”员工的反应通常是什么?


2.没有目的的员工不可能校正行动

通常可能有两个反应:首先可能是愣住了,完全没想到你会突然冒出这个问题;另一个反应是“工作是这样安排的呀”或者说“不是你叫我做的吗?”。这几种反应都说明一个很真实的问题:员工并不知道自己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缺少目的的员工,在执行中缺少了校正自己的准绳。即使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偏差也无法察觉,最后结果有问题了被批评时,又容易感觉充满了委屈。


3.建立默契的唯一途径是反复确认目的

谈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以为我要批评员工,其实员工没做好是管理者没教好,说来说去还是管理者的问题。希望员工与领导有默契,还不如要求领导主动去建立默契,在做一个工作之前仔细的向下属交待清楚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对于提高员工与领导的默契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不是管理者告诉员工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是今天上午才交代完这个事情有多么重要,下午员工就把这个事情的目的和重要性抛到爪哇国去了。所以对于关键工作的目的,基本上管理者要做好“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时时讲、刻刻讲”的准备


只要管理者一松懈,员工就会忘记事情的目的;只要员工一忘记事情的目的,工作进展就会出偏差,事情就无法完成,也会增加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矛盾。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廖衍明:帮助管理者和下属打通默契的神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