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有故事有溫度的人物新聞
劉榮慶
悶在家裡的人,遇到吸人眼球的圖片,便會產生強烈閱讀興趣。3月7日,看了新華社發的一組八幅學生在疫情中借網絡上課的圖片新聞,靈感油然而生,我連續給每幅圖各配一首詩,刊發於《秦風週刊》2020年第19期第2輯《配圖八詠||學生抗疫為報國》。在閱讀三秦都市報時,我在其頭版看到似曾相識的新聞圖片,在山野的茅草中間,一個女子在露天臨時小桌(收納箱)上放著打開的筆記本電腦,戴了口罩書寫著。
此人名王媛,西安翻譯學院翻譯研修學院英語教師。其新聞事實首發於校園官網。西翻學院網絡信息處、後勤集團聯繫中國移動長安分公司,經與麻城當地分公司聯繫,多家單位派員逆行,實地勘察調試,解決了王媛上網授課難題。39歲的教師王媛“尋網記”,經西翻校園官網披露後,三秦都市報記者追蹤採訪。於3月4日版心與內頁刊發圖文詳報。該報媒體、西部網同時報道,新華網同日從武漢發了配圖的200餘字新聞。襄陽資訊3月23日亦於報道。
三秦都市報《每天在山坡上坐3小時以上 只為給學生上課》的人物消息,用樸素平實的筆調敘述故事本末:疫情將學生阻隔於各自家,春節過後仍不能復學。西安翻譯學院於2月24日開始線上復課,而春節前,王媛和丈夫一起回到婆家(位於湖北麻城的小村莊裡)過年。疫情暴發,當地作為疫情重災區,人員流動受管控。王媛備好課件,因其地信號不好,無法進行網絡直播。無奈之下,王媛和丈夫走出家門尋找信號。
新聞用王媛引語介紹她的“特殊課堂”-- 一張凳子用來墊高收納箱,再放上電腦,一張凳子充當辦公椅,每天在山坡上給學生上課兩個大課時(一個大課時90分鐘),至少3個小時。王媛說:“我這學期帶了大一和大三一共7個班,一週總共要上20節課,10個大課時,可不能耽擱。”“網絡限制,我的網課只能一邊放提前做好的PPT,一邊聲音‘出鏡’,給學生們聽。”新聞用白描手法寫道:“大山裡的冬天寒風刺骨,更不用說在山上一坐就是幾個小時。可王媛卻絲毫不覺得苦。她說,知道湖北沒有暖氣比較陰冷,從西安出發時,她專門帶了條羽絨褲禦寒,這條褲子派上了大用場。丈夫心疼她,每天都會帶著軍大衣、熱水壺陪著她一起上課,這些都讓她感到溫暖。”
王媛的故事是怎麼被發現的呢?由於山上的信號仍不足以支持她順利直播,學生聽不太清,還會提出讓她戴上耳機。擔心學生知道實情影響聽課,王媛謊稱自己在“空房子裡”授課。直到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反饋真實的上課狀態,同事們才驚訝地發現,王媛竟裹著軍大衣坐在山頭上。
在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與社會緊急救報道中,媒體傳播大疫肆虐的疫情信息、中央的防控決策部署與地方的防控措施、治療藥物及療效、闢謠等,都是受眾最想獲知的新聞。而具能載於歷史而不磨滅的,當數4.5萬名逆行武漢、湖北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的白衣戰士,用捨己為人、救死扶傷的大無畏英雄擔當,其中的中醫郎中更顯示了中醫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保護神”的可貴地位。而在屋頂、田野、崖穴、雪塬、山頂尋網上課的莘莘學子,在野草叢生的山坡授網課的教師,同樣展現了不屈不撓,勇於同瘟神搏擊的時代風采。民辦高校教師王媛的故事可貴之處,正在於反映了教師繼承我國千百年來傳道授業解惑的優秀傳統,千方百計克服困難而不誤人子弟、為國育才的歷史擔當。大疫是試金石。對媒體的考驗恰在網絡化條件,堅持向全媒體、融媒體走去,而又守望為人民服務與民族復興的社會主義大方向,堅定不移地講好革命英雄主義故事,傳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民族氣節、民族精神。
《每天在山坡上坐3小時以上 只為給學生上課》的這條人物消息好,好在故事有血有肉,實實在在,其核心又矗了一根可貴的民族精神、中華文化筋骨,而非空洞而人為拔高的說教。
2020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