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過去幾天,全國多地開啟了暴雨模式,城市內澇的問題再次擺在人們面前。一下雨就看海,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還不僅僅是和排水做的不好有關,更多的是中國城市建設多方面問題的疊加所致。

1. 硬化地面太多

本來,每個城市都有很多河溝、池塘,都是雨水容器。城市建設中都填平了。湖泊溼地的強大生態服務功能就在於防洪蓄水.供水灌溉。但是在城市快速擴張的時期,我們的城市大量圍湖填湖.造地造樓,違背自然規律,當然要受大自然的懲罰。

硬化地面太多,造成雨水無法下滲,必然積水於路面。武漢市被稱為“千湖之城”,本來完全不應該積水的,而如今也是一下雨就能看海:在那些漬水嚴重的地區,很多原來都是湖泊、溼地,原本就是承擔蓄水、分洪功能的,現在都是城市建成區的硬化地面。

我國現在提出的“海綿城市”建設,其實歐美很早就已經進行廣泛實踐了,他們叫地影響開發(LID:low impact development):生物滲透系統(經過結構和景觀處理的低窪地,用於促進暴雨徑流的吸收和滲透),滲透排水溝,植物過濾帶,綠色屋頂都普遍使用,有效減緩和滯留雨洪,還具有美學和生態環境方面的效益。

看看國外怎麼做的,核心就是各種綠地滲水洩洪啊: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地影響開發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地影響開發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地影響開發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地影響開發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地影響開發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地影響開發

即便我國現在城市普遍建了不少綠地,但很多卻沒有起到排水的效果。

看圖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國內排水系統

路上積水成河,旁邊綠地高高聳起,這是多麼滑稽的場景!生態學倡導“綠地建設要低於路面的做法”顯得極為必要!花壇、綠地建得要比路面低,下雨時水才會從路面流向綠地,並通過綠地回補到地下,多餘的水被暫時滯留下來。讓我們的綠地、公園具有蓄滯水功能。

所以這兩年,針對這一現象城市規劃部門提出了海綿城市建設、城市溼地公園建設等。

2. 路網密度低

在城市建設中,下水道等市政管線,都是沿著路走的。(為什麼?因為拆路容易,你房子難啊)我國城市的特點就是地塊大,路網稀疏。因而下水道密度低,排水能力弱。北京的路網密度約為東京的1/4。

我國城市路網有多稀疏?看看下圖

同樣一平方英里的城市路網對比: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城市路網對比

我國主要城市路網密度和國際城市對比: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城市路網密度對比

3. 缺乏精細化管理

我國城市長期以來追求的是快速城市化,看重的是量擴張,而非質的優化。其實排放渠道和排放點完全可以做洪澇模擬來確定,路網密度是其一,落水點密度和落水管密度大小更重要。

國外的雨水精細化模擬和管理: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雨水精細化管理

4. 標準滯後

我國對於排水設施的建設標準,還比較滯後,要求較低,因此其抵禦暴雨能力明顯不足。

目前我國城市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一般採用1-3年,大部分城市普遍採用1年一遇重現期。如北京市目前採用的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為一般地區1年一遇,重要地區採用3年一遇,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採用5年一遇重現期。

發達國家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一般比我國略高,如美國居住區2-5年,商業區2-10年;歐盟居住區2年,商業區2-5年,澳大利亞2-10年;日本東京3年,京都、名古屋5年,神戶、川崎10年。我國與國外重現期的計算方法、取樣方法等不同,使得雨水管道流量計算結果有差異。但總體而言,國內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較國外發達國家略低,造成實際設計排水能力偏低。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大雨過後街景

5. 重視不足,經費不足

在城市建設中,更重視地上的城市地標建築、CBD、廣場等能短期建設出城市形象的東西,而對於地下那些管道等無法直觀體現城市形象的基礎設施,重視不足。每年用於城市排水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很少,相關部門只重視地上,而忽視了地下。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中,地上和地下的投入比例幾乎達到1:1。

我國城市建設更重視地上: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城市地上發展建設

而忽視地下: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城市地下排水系統

特別是老舊城市,改造這些基礎設需需要太多的經費了,協調各方利益也相當困難,改造老城區的地下管道,實在是大動作,不容易啊:

一下雨就看海 中國為何治不好城市內澇?

城市排水系統

老城區雨、汙水管網設計標準偏低,雨、汙合流現象嚴重,易造成雨時冒溢導致道路低窪點及鐵路立交道積水。我國城市近年來建設重心都在新城新區(這也是地產投資的重點),對老舊城區缺乏改造和提升,所以老城區這一塊問題更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