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到底騙了誰?

疫情期間,“宅”在家的年輕人紛紛在網上尋找各類兼職,以賺取生活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發現,刷單竟然也成為一種比較熱門的“兼職”。其實這是一種幫商家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現實中,“幫助別人騙人,自己反遭騙”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記者日前添加了一個專業刷單人的微信,此人的微信朋友圈顯示,各地各種店鋪在招收刷單兼職。

隨後,記者與一家江蘇常州的花店取得聯繫,佯裝要刷單掙錢。該花店負責人表示,他經營的店鋪主要在美團外賣App上刷單。在確定了記者確實在江蘇後,他讓記者打開美團外賣App,並定位常州市武進區,在搜索欄裡搜索“鮮花”並向下拉,找到他的店鋪。此舉是為了確保不被平臺方察覺,“不能直接搜索店鋪名稱”。

隨後,按照要求,記者先在聊天窗口進行諮詢,隨後選擇一款指定花束,並在備註一欄裡,填寫“賀卡寫生日快樂”,最後下單並付款。

兩個小時後,該負責人讓記者點擊“確認收貨”,並用對方提供的圖片和文字對花店進行好評。完成後,該負責人向記者支付寶賬戶轉賬100元,該筆訂單金額是96元。為此,記者通過本次刷單獲得佣金4元。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發現,從開始諮詢到返圖好評,除了沒有收鮮花實物,一切流程都和正常購物沒有區別。

當記者提出想要再次刷單時,對方表示,“為了不被平臺發現”,一個賬號每15天只能在他的店鋪刷單一次,“如果有其他賬號可以繼續刷”。他還建議,可以推薦親朋好友來刷單,成功推薦一位可獲推薦費2元,但被推薦人的佣金就會降為3元。

近年來,電商平臺刷單現象“蔚然成風”,各大平臺也在嘗試採取各種措施以杜絕刷單。在百度貼吧“美團外賣商家”吧中,就有不少商家刷單被封的案例。在平臺方加緊查處力度的同時,商家刷單也變得更為謹慎。

儘管存在著高風險,但刷單帶來的店鋪信譽和高評分,能給商家帶來更多的收益,電商刷單因此屢禁不絕,也由此衍生出“職業刷單”這一灰色產業。

隨後,記者在QQ上以“兼職”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出現了大量以“刷單”“寶媽學生兼職”等為名的QQ群。記者進入了一個規模近千人的“大學生創業手機兼職群”。

進入群聊後,群內機器人立即出現,併發消息稱此群為廣告群,要做淘寶刷單任務賺錢“請加導師QQ”。隨後,記者按照要求添加了其中一個“導師”,很快記者就被自動移出群聊。

該“導師”先是要求記者提供了兩張淘寶淘氣值和花唄額度的截圖進行“審核”。記者提交相關資料後,對方便發來一個視頻“教程”。觀看完教程後,“導師”又讓添加了一個“刷單客服”,由該客服派單。

很快,該客服發送了一個二維碼,要求按步驟輸入支付密碼和短信驗證碼。視頻教程的內容是這樣的:用支付寶掃描後,選擇花唄點擊立即付款,進入短信驗證環節時,並不要輸入短信驗證碼,而是選擇下方的“商家代付”,然後輸入商家發送的驗證碼即可。該客服表示,整個過程不用花自己的錢。

其間,因為記者沒有回覆消息,客服一直在催促付款。記者掃描二維碼後,支付寶顯示需要直接支付1088元,而且支付頁面下方並沒有顯示“商家代付”的選項。

實際上,“商家代付”是一種新騙局。詐騙分子躲在商家刷單的QQ群裡,冒充店主利用代付騙刷客的錢。雖然寫的是“商家代付”,實際上使用的是消費信貸的花唄功能。

在網絡上遭遇這種刷單騙局的案例有很多。民警提醒:刷單違法,刷單賺佣金是騙子慣用的伎倆,市民一定要通過合法的方式賺錢,涉及資金交易,特別是大額資金交易時一定要防範風險。

江蘇諾法律師事務所樊國民律師表示,刷單行為也是一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它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也侵害了誠信賣家的利益,嚴重地損害了經濟秩序。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之規定,可以對刷單商家處以最高200萬元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

“組織刷單的行為如果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還可能被以非法經營罪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樊國民表示,除了上述法律風險,不少頭部電商平臺對刷單也是零容忍,一旦發現刷單,將會對賣家警告、扣分、商品降權;對買家將視情節嚴重程度採取關閉訂單、限制發佈商品、限制網站登錄等處理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