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依託“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4月21日訊

目前,全國疫情防控進一步呈現向好態勢,各地企業和人民群眾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在此關鍵時刻,人民法院必須擔當起司法者的責任,全力為企業和人民群眾復工復產再提速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疫情之下,確保精準防控、安全復工,細分化、精細化無疑是一把鑰匙。許多企業在復工復產後將面臨疫情帶來的合同履行、房屋租賃、勞動用工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和糾紛,為此,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在做好前期矛盾摸排和預判分析的基礎上,積極建議同安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增設“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受到區委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視。

2月28日,同安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發文增設“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同安法院依託“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靠前指導,幫助企業防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確保復工復產平穩有序進行。

據瞭解,截至3月底,同安轄區內8000餘家企業復工,20萬餘名職工返崗,返崗率84.87%,其中70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96.03%,返崗率98.41%。

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依託“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快人一步

讓方案跑在問題前面

2月26日下午,同安區委政法委牽頭召開聯席會議,法院、司法、人社、工信等12個單位部門圍繞“企業涉疫糾紛的預防和化解”主題,就各自職能範圍內所掌握的情況進行充分交流。與會單位一致贊同同安法院的倡議,要最大限度整合資源、協調聯動、提高效能,及時做好涉企糾紛的摸底排查、諮詢指導、引導分流、多元化解和法律政策宣傳等工作,為紓解企業困境進一步凝聚治理合力。

2月28日,同安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發文增設“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王軍榮和副區長張斌娜分別擔任正副組長,12個單位部門的主要領導擔任成員。經過探討和協商,同安法院牽頭起草了具體工作方案,明確了“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的指導原則、組織架構、主要職責及工作機制。

短暫籌備後,“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在工業集中區的辦公室正式掛牌開張,法院、司法、工信等成員單位派員駐點值班。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是目前最緊迫的重點工作,要善於運用前瞻思維和法治思維,下好先手棋、跑出加速度,才能掌握工作主動權。”同安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樺如是說。

精準服務

以企業痛點為切入點

“工業集中區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209家,註冊企業超過1500家,不可能一下子都走完。”作為司法局、法院的派駐人員和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辦公室的主要負責人,同安工業集中區調委會主任陳榮裕和同安法院四級高級法官吳天賜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不停蹄地走訪轄區企業。

“服務只有抓住了企業的‘槽點’‘痛點’,才能找到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的‘著力點’。”陳榮裕主任介紹道,“我們堅持電話聯繫與實地走訪相結合,與復工復產企業建立聯絡機制,把企業生產經營的難點、痛點、堵點作為我們工作的切入點。”

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依託“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據統計,3月以來,“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線上聯繫或實地走訪企業百餘家,收集整理有關防疫措施執行、防護物資保障、外來員工安置、涉企糾紛化解等方面的意見建議20餘條,通過專題彙報、信息簡報等形式及時向疫情防控指揮部或相關部門反饋。並通過協調鎮街政府、村居社區和企業,妥善解決復產企業面臨的員工出入難、租住難、吃飯難、企業購買口罩消毒液難等一系列實際問題。

“前段時間正處於湖北武漢人員到廈門復工高峰期,多家企業提到安置點太少、人員擁擠,我們就建議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增設安置點。”吳天賜法官介紹,“在我們向區疫情防控指揮部作了彙報後,這一情況目前已大致得到協調解決。”

換位思考

情理法交融化解糾紛

2019年,湖北籍企業主蔡某承租了柯某位於梧侶村的店面,並進行了裝修改造。雙方約定租賃期限一年。合同到期後,柯某欲收回店面,但蔡某因疫情防控期間無法正常使用店面以及前期裝修投入等問題,要求柯某給予一定補償。由於金額無法談攏,雙方多次報警協調無果。

3月4日上午,柯某打通了“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熱線電話,請求工作組介入調解。

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依託“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因為重大疫情所造成的情勢變更和不可抗力,使得許多企業、商戶和勞動者陡然陷入糾紛的漩渦之中。雖然法律和司法解釋對裝飾裝修費用承擔有明確規定,但調解人員在調解中,不是簡單地抱令守律,而是充分考慮實際使用時間、裝飾裝修殘值損失、社會關係修復等因素,反覆耐心勸解,促使雙方互諒互讓、共渡難關。

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後不久,蔡某主動將店面騰空交還柯某,一起涉疫的租賃合同糾紛最終圓滿化解。

“服務企業解紛保障組”在調解過程中融入“和為貴”思想、誠信意識和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經濟活動中的民事主體樹立長遠意識、發揚謙讓美德,在特殊時期拋開分歧、共克時艱。成立以來,工作組靠前化解勞資糾紛、租賃糾紛、合同糾紛共12起,件件落實回訪、確保定分止爭,推動社會經濟回暖復甦。

定製服務

化身企業釋法智囊團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同安法院民二庭庭長林振泰的手機頻繁地亮起來。林庭長解釋說,那是他成立的抗疫解紛群有企業在提問。

林振泰打開手機給記者看,記者看到微信群裡盡是企業的各種法律諮詢:“法官,疫情防控期間能否要求減免廠房租金?”“春節假期延長期間,企業沒有安排職工工作是否要支付工資?”“開工日超過預期,出口訂單超出合同約定交付時間,是否構成違約?如果客戶索賠或解除合同如何應對?”

林振泰庭長介紹說,“指尖普法”的念頭是他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產生的。隨後,他聯繫各鎮街企業服務中心,建立“同法助企抗疫解紛微信群”,邀請企業家和高管入群。

“當前企業面臨著各種問題和糾紛,迫切希望得到即時答覆。”林振泰說,“通過非見面的指尖普法,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能夠為企業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法律問診服務。”

在為企業把脈問診的同時,林振泰和同事將一些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梳理。結合相關法律政策及案例,製作更新了《企業法律風險提示手冊》,並在同安法院微信公眾號推出企業普法專欄,累計推送相關文章12篇,並保持每週持續更新。

(本報記者 王淯瀅 通訊員 葉林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