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原標題:壩壩舞“跳”出脫貧新生活 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四川在線資陽頻道消息 (記者 楊蜀丹) 4月的迎接鎮東庵村,空氣中瀰漫著橘花的清香。天剛露出魚肚白,村民便開始了一天忙碌的生活,趕集、耕種、修枝剪葉、給農作物打藥……夜幕降臨時,村文化廣場的音樂聲一響起,村裡的婦女們便放下手中的活計,聚集在這裡,跳起了壩壩舞。

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現代化經營模式+“飛地抱團”

貧困戶有了三份收入

“劉書記,你看今年的葡萄園開了好多花哦,肯定能大豐收!”4月17日上午,雁江區迎接鎮東庵村第一書記劉全容整理好疫情防控臺賬,便馬不停蹄來到東庵村8社的葡萄園基地,貧困戶王桂英正在葡萄園裡忙碌著。

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王桂英患有糖尿病,需長期服藥。“當時就覺得膝蓋沒力、口乾,去檢查才知道是得了糖尿病。”王桂英說,當時家裡剛翻修了房子,東拼西湊了2萬元。“那一年家裡的豬生了5只小豬仔,才將借款還了。”本以為日子會慢慢好起來,哪知天有不測風雲,2010年王桂英在自家院壩裡摔倒了,縫針加安鋼板總共5萬多元的醫療費更是讓這個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糖尿病要長期吃藥,每天注射胰島素,家裡僅靠我老公在海南打工的收入維持生計,除了看病吃藥,還要負擔兩個娃兒的學習、生活,於是我就找到村幹部,希望能解決我長期吃藥的困難。”2017年,王桂英被列為村裡的貧困戶,看病吃藥自付不超過10%。

“吃藥的錢解決了,2017年村裡發展集體經濟,引進業主發展葡萄產業,聘請我維護葡萄園,每個月有1500元,同時我作為村上的保潔員,每個月有320元,再加上集體經濟的土地流轉費,我就有了三份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看得起病、吃得起藥,還有了穩定收入,2018年王桂英摘掉了“窮帽子”。2017年,王桂英將家裡的四畝地都種上了柑橘。“今年初掛果,還見不到收益,等柑橘樹再長大點,希望明年產量高,多賣點錢。”說到未來的規劃,王桂英充滿期待。

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迎接鎮東庵村於2018年脫貧摘帽,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7戶297人。2017年5月,成立“東庵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吸納集體經濟成員2000人。採用“業主+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現代化經營模式,建設東庵葡萄園基地,年純收益28182元。2018年10月與迎接鎮15個村“飛地抱團”發展200畝聯村集體扶貧產業園,預計2022年全部收回投資,2023年開始獲利。“發展集體經濟,不僅使村民腰包鼓起來,還能增加就業率,家門口乾活,更留住了人。”劉全容說道。

雁江這個村讓村民腰包鼓起來、精神富起來

從“送文化”到“種文化”

脫貧村裡跳起了壩壩舞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深入開展,村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那麼,如何讓鄉村文化跟上物質富足的步伐?作為雁江區文廣旅局派駐東庵村的第一書記,劉全容協調各方資金,新建了村文化室和村文化廣場,並找來了文化館的老師們,走進村裡開展舞蹈、腰鼓等文藝輔導,讓農村文藝愛好者有了植根的沃土,沉寂的鄉村文化逐漸激起陣陣漣漪。

“趙素蘭,跳舞了!”“馬上,我把藥打了就來。”4月17日下午5點,趙素蘭還在柑橘地裡忙著打藥,想著又是豐收的一年,趙素蘭幹勁十足,不過讓她更激動的,還是村裡的姐妹們招呼她一起去跳壩壩舞了。

“以前在趕場時看著別人跳舞覺得很好看,從來沒想過我自己也開始跳舞了。”趙素蘭說,前段時間由於疫情不能聚集,只能暫停每晚的壩壩舞。“第一天說可以跳了,那天晚上姐妹們都很激動。”2018年9月,村裡修起了文化廣場,趙素蘭天天晚上吃了飯就去跳舞,一聽到音樂響起,心裡就很激動,趕緊把手裡的活做完,回家吃飯。“我老公思想比較保守,以前還不支持,後來看到我跳舞后身體越來越好了,現在都是他洗碗,讓我可以快點開始跳。有時他還要在旁邊看我跳。”一說起跳舞,趙素蘭打開了話匣子,整個人都興奮起來。

從最開始簡單的動作,到現在快節奏的健身操,趙素蘭很滿意自己的進步。“以前吃了飯就在家看電視、耍手機,現在每天都要去跳舞,幹了一天的活特別累,跳了舞后就覺得很放鬆、舒服,心情也跟著好起來。”每當夜幕降臨,近70人不約而同聚集到村文化廣場,開啟了他們美好的“飯後時光”。

“大家的關係更緊密了。”通過壩壩舞這條紐帶,搭起了村民的“連心橋”,劉全容說,趙素蘭是村裡種柑橘的“好手”,現在村裡大力發展柑橘產業,村民屋前屋後都種上了柑橘樹,誰家要是有嫁接、蟲害等方面的問題,都會請趙素蘭去幫忙。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從文化扶貧到文化振興,迎接鎮東庵村大膽探索創新,既讓村民腰包鼓起來,又讓精神富起來,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讓脫貧新生活既有“面子”更有“裡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