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呆了,機器人也能臨《蘭亭序》和寫字,來看看有沒有你寫得好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李德毅認為,如果說2016年是人工智能的元年,未來15年到20年,將是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可能將遠遠超過計算機和互聯網在過去幾十年中對世界造成的影響。近幾年發生的人工智能事件就足以讓人類咂舌:“阿爾法狗”戰勝了圍棋頂尖高手,人工智能機器人所“撰寫”的小說獲得大獎,第一本人工智能詩集已經出版,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會書寫對聯。人工智能對書法藝術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當書法遭遇人工智能,是喜是憂?


人工智能對人類世界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目前人類自身還難以估量。人工智能在智力領域的表現足以讓人類震驚,甚至在某些智力領域已經超越人類。那麼,人工智能在美學與藝術領域又會對藝術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龐井君認為,機器會不會取代我們今天藝術家的所有藝術創作,斷然地是或否的回答都為時尚早。其潛在意思是,人工智能藝術取代人類的藝術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如到那樣一種境遇,機器人可能就變成了機器人群、機器人類,與人類同存共處。這就不單單是藝術的問題,而是整個人類與機器人類如何和諧相處的問題了。



傻呆了,機器人也能臨《蘭亭序》和寫字,來看看有沒有你寫得好


從書法發展的歷史經驗看,雕版印刷發明並應用於世後,書法藝術沒有式微;互聯網普及後,書法藝術依然繁榮,只不過書法的實用性大大弱化了。那麼,機器人學會藝術後,我們的書法藝術是否會削弱?也不見得。馬雲有一個觀點頗有些出乎人們的意料:“不讓孩子去體驗,不讓他們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30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因為他沒有辦法競爭過機器時代。”也許,馬雲對中華藝術在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功能頗為看重,中華藝術呈現的中華美學精神是一種生命精神,注重主體生命的精神傳達,追求主體生命與自然的融通與一致,這是充滿感性和形象的審美世界,是令人沉浸的情感世界,是人的自由自然的價值世界,其中充滿了生命自由和無限的精神追求與創造。正因如此,在未來人工智能時代,藝術非但不能削弱,還需大大加強,這對於人們應對人工智能的挑戰大有裨益。


傻呆了,機器人也能臨《蘭亭序》和寫字,來看看有沒有你寫得好


有書法家認為,人工智能書法藝術發達後,意味著書法的春天即將來臨。這個觀點讓人耳目一新。從書法的本質特性的視角來思考這個問題,他認為書法要重視書寫性,現時代的書法過於強調展覽的視覺性、功利性,與表現人在生活中的自然情感、性情、意趣以及精神創造的書法本質漸行漸遠。而人工智能書法藝術發達後,一般書法家的書法已經難以與人工智能書法分出高低上下,那時,書法競爭的功利性已經逐漸失去意義,而人工智能對人類造成的衝擊,將使人們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產生新的焦慮與追問,從而迫使人們靜下心來審視書法以及其他藝術的本質意義,那時自然的書寫、精神的交流與創造成為人們的內在迫切需求。人們迫切需要以審美的力量解答心靈歸屬問題,對心靈的渴望予以真正的滿足,給焦躁孤獨和漂泊的靈魂以意義和價值的安頓,對人類困境給出審美的精神層面的回應和引導。


傻呆了,機器人也能臨《蘭亭序》和寫字,來看看有沒有你寫得好


若此,書法的春天就可能真的來臨了。就算機器人能寫出漂亮的書法,但他無法剝奪人們通過書寫抒發情感性情與精神創造的內在需求,這正是迴歸到了藝術的本質屬性。從唯物辯證法的視角看,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可能。事物總是遵循否定之否定的規律,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向前發展,從古代書家的自然書寫,到當下的功利性書寫傾向,再到人工智能時代在全新歷史階段的自然書寫與精神創造,或將迎來書法藝術發展的全新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