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很多企業家說:

我的產品特別好,怎麼才能快速賣出去呢?

現在流量這麼貴,搞品牌有什麼意思,只要能賣出去就行?

私域流量、直播帶貨這麼火,農產品這樣做好不好?

那些互聯網品牌,不就是起的名字比較好聽麼?

大多數人把品牌塑造與品牌傳播混為一談,以為宣傳直播帶貨就是做品牌。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盲目跟風

追逐市場熱點、模仿成功品牌的做法,人家叫茶顏悅色,他就叫茶顏觀色。我們叫柿子紅了,他就叫柿子熟了。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品牌複製

複製一個品牌的模式,但是沒有考慮到產品本身的實際問題。人家直播火,他也直播,一窩蜂打價格戰。

不聚焦

一個品牌還沒有成功,又啟動第二品牌、第三品牌,想佔據更多市場份額,其實是分散精力資源。

品牌“大企業”才能玩

當公司經營困難需要裁員的時候,首先從“品牌部”——這個不掙錢還花錢的部門開刀。

急功近利

一投廣告開直播就希望立竿見影就能夠賣貨。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其實很多人都誤解了品牌,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如果要列舉幾種農業品牌,不少人可能會提到五常大米、洛川蘋果、西湖龍井、贛南臍橙……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確實,這些農業品牌承載著中華農業文明的歷史。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註冊商標已達240餘萬件,每年各種農業展會現場,人們都能感受到農業品牌建設的欣欣向榮。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不缺好產品,缺好品牌

比如獼猴桃產自中國,據記載為李時珍命名。1904年,新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在前往中國的旅行中,將中國湖北的野生獼猴桃種子帶回新西蘭。得益於新西蘭的氣候,第一株獼猴桃順利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野生獼猴桃的口感普遍比較酸,新西蘭人

海沃德挑選了甜度高的果實進行了重新培養,進行了天然選育。目前市場上售賣的綠色奇異果就是天然選育的品種。在冷藏技術精進後的1952年,新西蘭的果農第一次將自己的產品出口到了英國。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一開始,他們為獼猴桃起了一個又長又不易記住的名字,在這種水果在英國大受歡迎後,果農們想到要為這種水果起一個響亮的名字。新西蘭人很驕傲把獼猴桃稱為

kiwi fruit(奇異果),因為kiwi(奇異鳥)是新西蘭的國鳥,正好獼猴桃的外形與之非常相似。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1996 新西蘭奇異果產業決定為他們自有的水果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讓全世界以這個品牌名稱來選擇品質最好奇異果。

當初的想法是:新的品牌必須具有某些意義,不僅需要在文字上面具有意義,還必須讓人很快能夠聯想到這個品質優良的奇異果能將生命力帶入每天日常生活之中。

許多受訪的民眾告訴市調人員,對他們而言,奇異果代表“充滿活力、精力充沛、健康、營養、歡騰、興致高昂、富有生命氣息、充滿樂趣以及能量飽滿”。“外表雖醜陋,滋味卻極為美妙”、“活化感官感受、像美女與野獸的組合、同時在肉體與精神層面上皆有吸引力”。這些訊息必須透過一個字就攫取住其中的精神,所以它必須是一個充滿吸引力的字眼並且不帶有任何消極內涵,它將是一個突出的、能夠描繪出新西蘭奇異果本質的字,並且可以成為行銷世界的商標。

因此,通過電腦的排列組合下,一個全新的名字被創造誕生——ZESPRI。

1997年,新西蘭奇異果營銷局為新西蘭的奇異果創立了“ZESPRI·佳沛”這個品牌。佳沛是一個綜合的營銷體系,包括種植者、收穫後的運營商港口航運公司經銷商批發商零售商

之間結成的長期合作關係,各方都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奇異果。

1999年佳沛進入中國市場,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佳沛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在新西蘭不是產季的時候,佳沛在意大利、法國、韓國以及日本的種植者開始了合作。2015年起,佳沛在中國成立了卓越研究中心,目前,佳沛已與陝西省政府共同建立佳沛陝西卓越研究中心,開展惠及中新兩國的田間獼猴桃研究,並通過專家交流、種植者實地考察的方式提升當地種植者的種植水平,培育更優質的奇異果。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我國的獼猴桃種質資源不可謂不豐富,從科研示範到田間種植,紅心、黃心、藍心等,品種應有盡有。但進口的奇異果論個賣,我國的獼猴桃論斤賣,癥結就在於品牌。好品牌意味著穩定標準化的品質,拿奇異果來說,講究單果的重量、硬度,講究VC含量、酸甜度,符合標準的才叫奇異果。農業如果沒有品牌的話,未來很可能再沒有獼猴桃而只有奇異果了。

有了好品牌,但沒有保護意識

與工業品牌不同,農業品牌大多是地理標誌產品,作為整體呈現在人們面前,稱為區域公用品牌。一些本來具有優勢的公用品牌,由於保護機制不健全,無法持續保持影響力。一些企業躺在區域公用品牌的傘下“睡大覺”,即便是金字招牌也難免被透支。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常被假冒困擾,“天下大米假五常”就道出了五常大米近年受到大量假冒產品衝擊的現實。

總體看農業面臨的還是產品多、品牌少,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地方性區域性品牌多、國際上叫得響的品牌少。

很多特色農產品,糧食、蔬菜、水果、肉類、水產品產量都是世界第一,但有名品沒名牌,不少優質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在國際競爭中始終矮人一頭。一些有傳統出口優勢的農產品,在國際上佔據的也不是高端市場。

品牌雜而不亮,是我國農業產業大而不強的集中體現。

這背後是品牌意識不夠,不少人認為有商標就是品牌,混淆了品牌和商標的區別。

還有“重生產,輕品牌”的思維。對做好品牌的動力不強。

各地對申報、推廣公用品牌比較重視,但對其監督、管理滯後,缺乏相應的授權機制,出現了泛用、濫用問題

品牌結構不優。初加工產品品牌多,精深加工、流通產品的品牌少。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以茶為例,世界上最好的茶種幾乎都在中國,而英國幾乎不產茶,卻打造了立頓這一世界最賺錢的茶葉流通品牌。千家茶企不敵一家立頓,癥結就在於品牌結構。

1890年湯姆斯·立頓正式在英國推出立頓紅茶,並以“從茶園直接進入茶壺的好茶”作為廣告詞。1892年,立頓開始了全球化運動,先是在美國設廠,接著又在印度開設分店,走進了遠東市場。1898年,立頓被英國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紅茶之王”的美名。1992年,立頓進入了全球喝茶歷史最悠久、飲茶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茶文化,尤其是綠茶文化已在中國紮根上千年,在古老的茶文化薰陶下,中國消費者對茶以及茶的益處的瞭解可以說是相當深入。紅茶,起源於中國,遠銷歐美,成為歐美人下午茶不可或缺的飲品。然而,對於今天的中國消費者來說,立頓紅茶顯然是一個舶來品。作為一個以紅茶為核心的品牌,自1992年進入中國以來,立頓就意識到:要想讓中國消費者瞭解和接受立頓品牌,就必須突破傳統的茶產品營銷手法。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而立頓的市場機會就存在於現代都市年輕的人群中。他們積極向上,喜歡流行文化,注重健康,在朝九晚五的忙碌生活中奔波遊走,與生活、工作夥伴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代化都市裡到處都是繁忙的白領,他們雖然收入頗豐,但是工作緊張;雖然想經常與朋友聯絡,但辦公室生活佔據了他們的大部分時間。立頓將紅茶作為朋友與朋友聯絡的紐帶,通過美好、輕鬆的辦公室下午茶時刻拉近同事之間的關係。

繼2008年成功開展送茶活動之後,2009年10月,立頓推出主題為“玩味下午茶”的免費送茶活動,活動官網的流量攀升至百萬以上。更為重要的是,立頓幫助忙碌的辦公室年輕人與朋友溝通感情,也讓眾多的年輕人在輕鬆的下午茶時刻想起立頓紅茶—“紅茶味道,隨你創造”。

在紅茶進入中國市場並建立了堅實的品牌基礎之後,根據中國消費者的喜好,立頓又推出了立頓奶茶。由於立頓奶茶有香滑的口感和溫暖的特質,贏得了眾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基於產品特質和消費者需求,立頓嘗試著將產品的獨特品質和消費者的情感需求聯繫在一起。

立頓一方面在目標消費群中建立自己“世界茶品專家”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不斷地推陳出新,將健康的茶飲和生活態度帶給消費者。


中國只是商標大國,不是品牌大國,農業品牌值不值得做呢?

反觀中國的茶品牌還停留在我的茶樹很古老,我的茶是大師手工做,通過囤茶炒茶來提高價值,使茶和消費者的距離越來越遠,也就是買茶的人不喝茶,喝茶的人不買茶,只是變成一個高價禮品甚至雅賄的媒介。

當前,發展品牌農業正逢其時。我國獨特的自然環境、種養方式和農耕文明,形成了品類豐富的優質農業資源,這是品牌強農的資源富礦。農業品牌相比其他工業產品更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播種、施肥、澆水,才能等來收穫,還需要連接農戶,生產廠家,經銷商,代理商,需要建立更宏觀的管理體系,但一定要堅信的,只有堅持去做那些更難、回報期更長、多數人都不願意做的事情,才能讓中國農業真正提升價值。

自2017年開始農業部表示,將開展農業品牌提升行動,在提升品牌塑造能力、傳播營銷能力、品牌監管保護能力方面持續發力,科學規劃品牌發展戰略,加強品牌的創新與保護,完善品牌社會服務體系。從“吃飯農業”到品牌農業的號角已經吹響。相信未來10年將是中國農業品牌發展壯大的黃金時期,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農業品牌閃亮登場,向世界展示中國農業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