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亂倉:人退休了,但我履行的黨員義務依然存在


薛亂倉:人退休了,但我履行的黨員義務依然存在

山西芮城訊(首席攝影師董應贊)八十多歲的年齡段,本應該是承歡膝繞、樂享天倫的大好時光。然而,對不甘老年寂寞的芮城縣陌南鎮朱呂村退休老教師、共產黨員薛亂倉來說,卻無法在休閒的時光中空添歲月。二十多年來,他不僅始終保持著一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宗旨,而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發揮餘熱,情繫公益事業,贏得了父老鄉親的愛戴和敬佩,在當地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今年82歲的薛亂倉,1999年從教育戰線退休回村,先後擔任朱呂村老年協會副會長,縣委舊址、后土廟、黨史教育紀念館講解員、芮城縣少工委宣傳員、縣委宣傳部特聘黨的理論宣講員。二十多年來,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為黨的事業甘願奉獻餘熱。2014年被芮城縣老齡委評為“老有所為模範”,2016年被陌南鎮黨委、政府評為“為民服務之星”,多次被鎮黨委、村支部評為“優秀黨員”“模範退休教師”。

為了黨的事業 他願當一名宣傳員

薛亂倉退休回村二十年來,他堅持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和理論,自費訂閱了《運城日報》《山西老年》《芮城信息》等刊物,每天勞作之餘就看報紙學習、寫心得。

薛亂倉:人退休了,但我履行的黨員義務依然存在

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他到朱呂學校給全體師生講侵華日軍在芮城縣的暴行,教育學生不忘國恥。建黨98週年,在村黨支部舉辦的“慶七一”主題黨日活動中,他撰寫了黨的光輝歷程演講稿,告誡黨員幹部要以英雄模範人物為榜樣,牢記使命、勇於擔當。

緊跟形勢,傳遞正能量,他帶頭在村裡成立宣傳報道組,及時把朱呂“兩委”在新農村建設中取得的成績,群眾眼中的好乾部、先進人物事蹟寫成通訊報道,《老區朱呂換新顏》、《朱呂發展走上快車道》、《朱呂村辦起了紅色教育黨史紀念館》、《朱呂老年中心晴暖老人心》......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新聞見諸報端。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他又編寫了《面對疫情怎麼辦?》快板,撰寫了《黨旗在陌南防控一線飄揚》等50多篇文章,先後在《運城日報》、《芮城信息》等報刊網站刊發。

為了紅色教育 他成了義務講解員

2012年朱呂村被縣政府確定為“生態文明示範村”,2015年又被運城市委確定為“美麗宜居新農村”。朱呂是革命老區,建國前中共芮城縣委、民主縣政府在朱呂村駐紮了三年,他決心把當時朱呂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與敵人鬥爭的血與火的歷史故事寫出來教育後人、傳承紅色革命精神,他走村入戶、走訪知情人、見證人,用了一年多時間,整理出朱呂縣委舊址資料。

在村黨支部、縣委黨史辦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在原址上建起了黨史教育紀念館,他又挖掘撰寫了紀念館解說詞,成了縣委舊址一名義務解說員。從2016年開館至今,義務講解60餘場,接待省市縣、鄉鎮黨員幹部、學校師生4000多人次。有力地促進了朱呂村紅色遊和美麗鄉村遊。

為了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村裡堅持12年,每年舉辦農民文化藝術節、春節文藝晚會,他協助村裡搞文藝節目,忙前忙後,編劇導演一人挑,他編寫的劇目堅持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結合,通過戲曲、快板、歌舞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朱呂村人民堅守初心、努力建設和諧美麗鄉村的信心和決心。

高揚主旋律,弘揚正能量,領導稱他為黨的理論宣講員,群眾稱他為土記者、紅色文化宣傳員。

為了公益事業 他甘當參謀助手

薛亂倉:人退休了,但我履行的黨員義務依然存在

他擔任朱呂村老年協會副會長、紅白理事會委員,積極協助村裡“兩委”工作,當好參謀助手。

“人退休了,但我履行的黨員義務依然存在。”這是薛亂倉老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口頭語,也是他為人處事的行為準則。二十多年來,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村裡硬化巷道修排水溝、建村門牌樓、蓋教學大樓、修建文化廣場和公園、建舞臺、修后土廟正殿、西六級揚水站、制定村規民約等公益事業中,他熱心出謀劃策、給上級有關部門寫申請報告,爭取各方支持,他還帶頭捐款、起草紀念碑碑文。村黨支部書記李小勇說,朱呂村美麗鄉村建設取得的成績有薛亂倉老師的一份功勞。村委主任張永奇說,薛亂倉老師的辛勞付出,大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鎮黨委書記孫春豔稱讚他是心繫家鄉、老有所為的典範。

幾百黃昏聲稱海,此刻紅陽可人心。82歲高齡的薛亂倉老人雖然兒孫滿堂,衣食無憂,但良好的物質條件並不是老人的精神需求,他堅持以實際行動踐行“不忘初心、熱心公益、以德樹人”的道德使命,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