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教你科學抗衰老,那些明星不老的神話,你也可以做到

營養師教你科學抗衰老,那些明星不老的神話,你也可以做到

相信大家對抗糖的生活方式並不陌生,這些年也隨著明星的推崇越來越流行。

像37歲小天后張韶涵復出時,就和18歲時沒區別,顏值和身材反而比18年前更靚麗,這也曾讓她一度衝上熱搜。

營養師教你科學抗衰老,那些明星不老的神話,你也可以做到


營養師教你科學抗衰老,那些明星不老的神話,你也可以做到


抗糖的生活方式,也從此火了起來。

作為一名營養師,從營養角度出發,談論怎麼吃,還是要講究循證依據或者飲食建議背後的證據的,一些極端的飲食模式可能在短期內能達到某種效果,但長期來看是會影響人的健康的。

過量的糖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我們國家的膳食指南對每天攝入的糖有嚴格的限量。過量的糖攝入,能使血糖升高,而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促進脂肪和肌肉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也就是說當人體處於高血糖時,供能物質是葡萄糖,脂肪分解能力下降,不利於減肥。

血糖過高,是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長期高血糖還能增加多種癌症的患病風險,目前發現,高血糖是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和一些胃癌罹患的高風險因素。

對於老年人來說,血糖過高還能增認知退化及老年性痴呆的風險。

血糖過高還能增加身體的炎症反應,比如容易出現痘痘等。

血糖過高也容易產生精力不足,容易疲勞。

一點糖都不能吃嗎

既然糖有這麼多危害,是不是一點也不能吃呢?

其實也不是,人類天生對糖類具有偏好。

營養師教你科學抗衰老,那些明星不老的神話,你也可以做到

我們在談飲食危害時,都要結合食物的量來衡量才是正確的方向。

雖然,很多的研究表明,吃糖會導致很多代謝疾病,包括炎症反應等,但都是基於劑量比較大的情況,比如每天攝入量在100克以上。

按照我們國家膳食指南的建議,每日添加糖的攝入量不應超過總能量的10%,如果按照女性每天攝入1800千卡計算,每天糖攝入量不能超過45克,最好能控制在25克以內。

這個範圍內糖的攝入,目前還沒有發現會造成對人體造成很大的健康危害。

過度抗糖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

其實,糖類就是我們日常常說的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主要有三種營養物質,蛋白質,脂肪及碳水化合物,除了2歲以下的嬰幼兒外,健康人群碳水化合物應占食物總能量的55%-65%,也就是說至少的一半以上。

我們每天都要工作,學習,思考,那麼,能為大腦提供能量的物質是糖類,人的大腦幾乎也只能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

明星所用的抗糖方式就是限制日常飲食中含糖類的物質,也包括一些主食。

當抗糖過度會導致能量不足時,精力下降,工作及學習效率差。

當抗糖過度時,身體脂肪的代謝就會受到影響,不利於控制體重。

日常生活中要少吃哪些糖呢?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正常人要限制遊離糖的攝入 ,成人和兒童每天遊離糖攝入應減少至總能量的10%左右, 如能進一步將其降至低於攝入總能量的5%,會對健康帶來更多好處

其中游離糖也包含了蜂蜜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

營養師教你科學抗衰老,那些明星不老的神話,你也可以做到


添加糖,顧名思義,就是各種加工食物及含糖飲料中的糖,比如,蛋糕,麵包,糕點中的糖。別看小小的一瓶飲料,其中的含糖量可能已經超過了一整天的量。

營養師教你科學抗衰老,那些明星不老的神話,你也可以做到

而一些蜂蜜和水果中的果糖,包括蔗糖,及果汁飲料中的果葡糖漿也要值得警惕。有些人會認為,原味果汁中的糖很健康,其實也不然。 市售的大部分果汁飲料都添加了果糖,蔗糖及果葡糖漿。

果糖攝入過多可降低人體對瘦素的敏感性,從而刺激個體攝取更多的能量,從而導致肥胖。脂肪肝等。果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

因此,更好的建議是,水果不要榨汁,直接吃,對於健康人來說,可以攝取更多的營養,同時,當植物細胞壁沒有破壞時,相對還是健康的。

日常飲食中精製米麵中的澱粉也會血糖快速上升,使胰島素大量釋放,長期過量攝入,對人體產生的危害與添加糖類似。因此,可以用全穀物,雜豆類及薯類來替代部分主食。

結語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嚴格去限制某一類食物,而是均衡膳食。

抗糖可以是短期內的生活方式的調整,不可持久。

健康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確要限制各種添加糖及食物中的遊離糖,還要注意日常飲食中精製主食的比例。


文:營養師潘潘

分享簡單實用的營養知識


參考文獻:

[1]蔡雯雯,李鐸.果糖的吸收代謝以及與健康的關係[J].浙江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16,42(03):265-272.

[1]羅靜.水果VS果汁:雖是同根生,性能大不同[J].果農之友,2018(05):38-39.

[1]孫小偉.想要健康地長壽,請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科普版),2019(07):42.

[1]夏洪淼,唐世琪,白玉傑,吳凌雲,蔣雨玲.糖尿病與腫瘤關係的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保健雜誌,2017,20(02):211-2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