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成熟的表現嗎?

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成熟的表現嗎?

前幾天和木木聊天,她說她最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在我們誇讚別人的時候,“嫉惡如仇”這個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

“你沒發現嗎?”木木問我,“好像整個世界都更欣賞長袖善舞的人,嫉惡如仇的人卻漸漸被打上了“莽撞”“沒頭腦”的標籤,就連“耿直”這個詞都開始充滿調侃的意味。”

我記得以前不是這樣的。

在我們小的時候,那些流行的影視劇、小說都很推崇俠義,而所謂大俠,往往是有情有義、滿腔熱血、嫉惡如仇的,老師也總是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是非分明、嫉惡如仇的人。

嫉惡如仇,是指對待壞人壞事像對待仇人一樣憎恨。

善良美好的人不一定能做到嫉惡如仇,但我始終相信,嫉惡如仇的人一定是善良美好的人。

可是現在呢,流行的影視劇和小說中更多的是勾心鬥角,笑到最後的往往是有心機的人,而耿直總是和魯莽畫上等號。

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成熟的表現嗎?

木木說,她和同事一起去採購物品,回來的公交上目睹一個小偷的手伸進了旁邊男人的口袋,就在木木打算出聲提醒的時候,公交到站了,同事強行把她拉了下去。

下車後,木木有些生氣。但是同事說,在現在的社會上,多管閒事的人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木木很迷茫,難道做一個好人也有錯嗎?

同事苦口婆心地教導她:“做一個好人沒錯,但是你也要看是什麼情況,就像剛剛在車上,如果那個小偷有刀呢?如果他有同夥呢?那出事的就是你了。”

“可車上還有很多人啊……”

“你怎麼就知道其他人會選擇幫助你,而不是袖手旁觀呢?你不記得前幾年的‘小悅悅事件’了嗎,路過的人那麼多,怎麼就沒人幫她呢?”同事說,“現在的人都越來越冷漠了。”

木木啞口無言。

我很能理解木木的心情,因為我有很多次這樣的經歷。

身邊但凡稍經滄桑的人,大都喜歡告誡我: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美好,要想混得好,首先就得適應社會。

但是,很多時候我想說的是,雖然我沒有改變世界的雄心壯志,但我確定我活在世上絕不是為了適應社會的。

雖然改變不了世界,改變不了其他人,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啊。

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成熟的表現嗎?

高中畢業那年,小影在同學錄裡給我留言:希望你不會被世界磨平稜角。

那時候的小影是我最佩服的一種人,她對待周圍的人熱情大方,路遇不平也會仗義執言。

小影是高二下學期轉來我們學校的。在她轉過來之前,他們班裡新來了一位男老師,表面上風趣幽默,私底下則喜歡言語調戲女同學,很多被他騷擾過的女同學都不敢告訴其他人。

其實也有女生向班主任打報告,但據說那位男老師有後臺,班主任不願給自己惹麻煩,就說是女同學不自重,後來就沒有人敢跟班主任說了。

某個週五的下午,男老師在QQ上給小影的室友發了一條消息,說:“明天晚上我老婆不在家,要來老師家玩兒嗎?”這時小影才知道,年級有很多女生都被這個老師以各種方式語言騷擾過。

同宿舍的其他女生都說,不理他就行,鬧大了也是咱們吃虧。

但小影還是堅持去教育局舉報了那個男老師。

最後的結果是,那個男老師被停職,小影也被學校勸退,這才轉到了我們學校。

大學過了一半的時候,小影突然給我發了一條消息:你的稜角還在嗎?

我反問她:你呢?

她說,一直都在。

後來我才知道,那段時間小影過得很不好。

她加入了學生會,又因為接受不了裡面的勾心鬥角而退出,於是很多人在背後罵她故作清高;

期末考試的時候,周圍的同學想讓她幫忙傳紙條,她拒絕了,然後那些人就說她脾氣差、不合群;

她的三個室友喜歡去市中心逛街,偶爾也去酒吧喝酒,去KTV通宵,每次叫她她都以自己要去圖書館看書為理由拒絕,久而久之,她就被室友孤立了……

但小影並沒有因此而選擇改變自己,迎合他人。她很努力地看書、學習、考證、參加比賽,獨來獨往,卻很充實。

熱血,是很容易被時間打敗,但也可以打敗時間。當你滿懷熱血的時候,你一定要堅信,擁有熱血的人,才能永遠年少。

因為你年輕,所以無論你做什麼,都會聽到外界各種不同的聲音。

當你追求夢想的時候,也許會遇到潑你冷水的人;當你堅持自己的時候,也許會遇到嘲諷你的人。

可是你要知道,對別人的夢想不屑一顧的人,要麼是沒有夢想的人,要麼是不敢追求夢想的人。

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成熟的表現嗎?

以前很喜歡一句話:

真正的成熟,是深諳世故而不世故。

我曾經被老師要求做一件事情,不是很難的事情,但發現這件事違背了自己的原則時,我還是拒絕了。

意料之中的,我被那個老師罵了,期末考試的時候,還差點沒及格。

朋友勸我:“你就不能成熟點嗎?又不是什麼天大的事情,幫一下有什麼大不了的,你這樣還得罪人,多划不來。”

我知道,做這件事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我會良心不安。倘若得罪一個人能換來心安,那我毫不猶豫會選擇拒絕。

有段時間我在一個部門做助理,管財務方面的事情,最重要的工作任務是幫老師核對社團提交的財務報表和發票,如果沒有問題再拿給老師簽字蓋章。

有一次,一個認識的同學來找我交表,我認真審核後發現有幾項支出沒有相應的收據或發票,便告訴他,需要找到發票才能報賬。

沒想到,他衝我笑著說:“發票被學弟弄丟了,實在沒辦法,能不能……”

我也對他笑了笑,然後說:“不好意思,這是規章制度,我不能不遵守。”

他沒說什麼就出去了,過了很久以後,我才知道,他回去後到處跟別人吐槽,說我不懂變通,還說我連同學之情都不顧及。

面對這樣的看法,我的內心毫無波動。

真正和我要好的朋友,他們不僅不會強迫我違反規則,而且還理解和支持我。

很多人說,當你走上社會你就知道,沒有人脈什麼事兒都辦不了。

但是,真正的人脈不是靠一次又一次打破自己原則而建立起來的。

人際交往確實很重要,但這建立在“合拍”的基礎上,或是心靈上的“合拍”,或是身份上的“合拍”。

永遠不拒絕,永遠毫無底線地遷就每一個人的無理要求,只會讓你變成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也有人說,現實就是這樣,不圓滑世故點兒,早晚會吃虧的。

可是,人活在世上,總要有點自己的堅持。

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成熟的表現嗎?

如果你心懷熱忱,請你一定不要為了討好別人而磨平自己的稜角,丟掉自己的熱血。

只要不主動去傷害別人,你可以為了生活而變得圓滑世故,你也可以為了事業變得長袖善舞。

但是請你不要嘲笑那個有稜角,有熱血,會去和不公平勇敢地鬥爭到底的人,因為那是我們最初的模樣。

成長是一個人變得越來越好,而不是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模樣。

記得梁啟超有一句話:

飲冰十年,難涼熱血。

我們可能無法像梁任公這樣,但我們也要有自己的堅守,自己的底線,自己的選擇。

如果這些東西都沒有了,那麼我們,還會是我們嗎?

堅持自己的原則,是不成熟的表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