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朱瑞田老師,七十有三,筆耕硯田,老而彌堅。自幼受家庭父輩薰陶,酷愛文墨,對古今文人書家極為敬慕。臨沂師範學習期間,又得益於張壽民、王小古、王汝濤書法老師的言傳身教,為以後書法藝術的提升和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朱老師先以摹練顏體為主,而後主攻行草。幾十年如一日,晴耕雨讀,臨池不輟。在學習和借鑑歷代名家碑帖的基礎上,師古學近,多元化拓展。以顏楷為基礎,以二王行草為宗,博取“顛張醉素”,又酷愛米芾的瀟灑、王鐸的氣勢。醉心筆墨,神追古人。秉持傳統,不隨時風而左右。

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朱老師堅持熔古鑄今,博採眾長,自具風範。縱觀其書法,楷書方正茂密,豐腴雄渾,結字法度嚴謹,筆力雄強蒼勁;行書,寓新意於傳統,寄妙理於法度。筆力遒勁,姿態優美,氣息文雅。其草書,字態高古,筆勢流暢,牽絲縈帶,纏綿連接。可以從靜態的書法中看到其筆墨的靈動,格調的高雅。方寸之間,氣象萬千,無不涵蓋著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古人云:“積點以成字,積字以成篇。”朱老師對章法、筆法、墨法極深研究,以一點為一字之準,以一字為通篇之規。注重章法疏密有致,用墨濃淡相宜。通篇筋脈相連,行氣貫穿,收放自如。筆勢疏放自然,氣韻瀟灑飄逸。筆墨中顯靈氣,紙張上現神韻。幅幅作品宛如一曲無聲的樂曲,抑揚頓挫,悠揚婉轉。令人賞心悅目,歎為觀止。

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書法藝術是一個人思想境界的昇華,是內心情感的外化。俗話說得好:“字如其人。”朱老師的書法所具有的特點正好是他人格、人品的真實寫照。綜覽書寫線條,運筆節奏,佈局謀篇,可以看出他的學識和修養、才情與志向。對結構的理解,章法的把控,很直觀地展現出他的精神格調,氣質情趣,性格特徵和思想境界。這是書法美與人格美,完美結合的又一典例。

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朱老師雖已年逾古稀,仍然把讀書學習當作生活中最大的興趣。每日晨興夜寐,博覽群書。古今書史,無所不及。以致詩詞歌賦,無所不能。真可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在書法藝術上,仍保持著孜孜以求,銳意進取的精神。持之以恆地用書法去探求美,領悟美,創造美,乃我等之楷模。我們不但要學習他嚴謹治學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心態,還要學習他對待文化的理解和對待書法、人生的態度,磨砥刻厲,為弘揚光大博大精深的中國書法藝術擔當盡責。


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願朱老師書法藝術之樹常青!以旺盛的精力,創作出更多氣質不俗,溫潤心靈,陶冶人生的古風雅韻之佳作!

寄情翰墨  臨池不輟

作者簡介:

張啟榮,山東臨沂羅莊人,教師職業。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區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於多家文學報刊。其中《家鄉的西山》《高新區美食:“驢蹄”燒餅》被 “學習強國”平臺採用。

本文由教育會客廳原創張啟榮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