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古代歷史中王道即為正義,王師即是正義之師的說法?

普慈賢


如果自己的國家受到非正義侵犯,抵禦外敵應是正義之師,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如果參與維護一個腐敗沒落的王朝,就不必尊聽孔孟之道。


用戶shlsuo


古代歷史當中經常會提到王道,也就是政治正義,王師也就是正義之師的說法,其實這依然是古代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宣傳之一,在很多人看來,一個人興兵討伐一個暴君,甚至進行了王朝更迭是正義的舉動,而且經常討論一些仁者無敵的話題,但是我們要想一想,難道推翻統治階級的領導人,它不是統治階級範圍內的人嗎?

實際上都是一類人,但是為什麼他會成為正義的呢?難道因為他處處對老百姓好?自己什麼東西都捨不得吃,也要分給老百姓嗎?其實這只是一種宣傳而已,統治階級的生存狀況,即便是在最破敗的時期,也比普通民眾好太多,但是為什麼人們願意相信這種歷史性的政治化宣傳呢?原因很簡單,就是現有的統治者,做得更差

而且歷史本身就是極為複雜的,並不是說一個暴君,他做出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壞事,一個明君,他就從來都沒有做過壞事,但是人們寧願相信這種邏輯,為什麼?就是因為某種程度上一個政治,一個國家,一個政權和一個人往往是捆綁密切的,人們不願意過度區分,到底是國家,民族還是個人,又或是統治者,而是囫圇的混在了一起,在社會和生活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人們總希望就有的統治者可以做出改變,但是某種程度上,由於階層和利益的固化,統治者的騰挪空間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大,所以就也給了另一個想要成為統治者的人,以絕佳契機,但是當天下動亂,王朝更迭

所有人的生活狀況其實都不如以前,都不如過去,這個時候新興的統治者,即便採取更低的統治技巧,使人們忍受更低的生活環境,大家也是樂意接受的,因為大家的心理預期已經被腰斬,能活著吃飯就不錯了,誰還去想著曾經自己要的什麼珠寶,自己想要什麼特權,而且歷史都是由體制之內的人書寫的,他們無疑直接渲染這種體制,對於自己的優越性

舉一個最不恰當的例子就是當王朝更迭新的領導上任以後,所有的官僚體系基本不會出現太大變化,什麼王師,北定中原日,還是王師,正義之師,更多的都是在自己的政治立場上確定了,對於當下統治者的一種認可,這種認可主要是上層階層當中,對全社會宣傳的,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不論你是什麼王師?還是過去的統治者,老百姓都不會有過多的生活上的改變,誰統治你,你不交稅啊?

但是古代的普通民眾根本沒有絲毫話語權,只要新上任的統治者能夠在稅收方面對於地方豪門望族地主網開一面,少徵收一些他們的稅,統治者自然就變成了豐功偉績,與真正的底層民眾,其實是沒有什麼關係的,他們只能隨聲附和。久而久之,新政權的建立者,就成為了社會理想型的君主,而曾經的統治者變得一無是處。


人類文明史鑑


所謂王道,它所反應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正確或錯誤只有在以後靠歷史來驗證,當下無可厚非地定性為正確,偏解為正義。

打個比方吧。

拳頭硬的是大哥,大哥的話就是王道。給大哥過不去就是給自己找麻煩,大哥代表的就是正義,對錯都是對。

何為王師?軍隊矣。乃階級壓迫階級的工具,替統治階級說話,為統治階級服務。對外,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對內,對付的對象是被統治被壓迫的底層階級。即使再反動再無能再腐敗都得給他個好名字:正義之師。

美國的霸道,得到了世界的話語權,小弟們爭先恐後地孝敬,連侵略和屠殺都混淆黑白地變成了正義;劊子手則變成維護世界和平的“警察”。

王道即為正義,王師是正義之師是統治階級為自己利益進行的思想宣傳,對錯是靠歷史來檢驗的,咱們只有呵呵的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