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虐貓,冷血弒母,誰來拯救深淵裡的問題男孩

文/隨悅漫談


每個“問題男孩”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但這些不同的故事卻擁有同樣的主題:情感被忽視與情感上的孤獨。 ——《培養高情商男孩》

前幾天,網友爆料山東某大學大四的學生範某,在網上販賣自己虐貓的視頻,內容極度的殘忍。


他在視頻裡對依然存活的貓進行剝皮、拔舌、火燒、掏腸、電擊等殘忍的虐待。場面血腥,讓人極度不適。

據稱,範某在學校成績優異,因為分手導致的行為過激。

震驚全國的北大吳謝宇弒母案,他精心設計了實施犯罪的全過程。周密的前期準備、用刀冷血的刺向自己的親生母親後,設計好藉口,全身而退。藏匿多年才被擒獲。

吳謝宇回憶,媽媽只關心成績,成績比他還重要。

我們的男孩們怎麼了?成績優異的準畢業生,名校就讀的天之驕子,為何做出如此與年齡、身份極度不一致的行為?

沉浸在深淵下的“問題男孩”是如何一步步走進深淵的?

家庭和社會,誰的缺失?

當社會上教育的投資回報越來越高時,父母眼中只剩下成績、排名,忽略了孩子成年後必備的品質塑造,造就了一個個心理營養不良的孩子。


該有的善良、同理心、正義、道德感一個沒有,冷漠、自我中心、憤怒、極端,比比皆是。


父母眼裡除了學習,其他都不重要。

殘忍虐貓,冷血弒母,誰來拯救深淵裡的問題男孩


一句“他還是個孩子”的巨嬰教育,像一個真空罩,隔絕了孩子瞭解社會冷暖,瞭解善惡是非的途徑。

是懶惰、不負責任的父母對子女的聽之任之,推卸的是父母對孩子行為導向的修正義務。

殘忍虐貓,冷血弒母,誰來拯救深淵裡的問題男孩


當社會進程需要進城的務工人員時,這是一組不容忽視的數據:

據統計,留守兒童犯罪率佔未成年人犯罪70%,並呈上升趨勢;留守兒童中,孤獨、自閉、暴力傾向等心理問題日益突出。


很多父母為了好的生活,出門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父母又覺得虧欠孩子,儘量物質滿足的同時,認為自己賺錢辛苦,你的成績才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孩子孤獨、冷漠、感覺被拋棄,用父母討好他購買的電子產品瞭解魚目混雜的網絡世界,但沒人教他辨認是非,誤入歧途。最後父母依然沒有好的生活。


這就像一個莫比烏斯環,循環往復。

任何一種缺失都在剝奪孩子的情感勇氣和同理心

大多數男孩,沒辦法表達更多的情感,他們習慣用憤怒掩飾傷痛,用報復等極端態度看待問題(極度討好或者自暴自棄)。

他們關上溝通的大門,擺出防禦的姿態,封鎖自己的情感。同時,當他們傷害別人的時候,也感受不到對方的痛苦。——《培養高情商男孩》

《小歡喜》中季勝利對季楊楊就是一種權威管教,嚴厲粗暴的指責,只扼殺表面問題,卻不深究事件的原因和動機。

殘忍虐貓,冷血弒母,誰來拯救深淵裡的問題男孩

《小歡喜》截圖


殘忍虐貓,冷血弒母,誰來拯救深淵裡的問題男孩

《小歡喜》截圖


孩子的情緒沒有得到回應,沒有得到理解,久而久之,就會和父母越來越疏離。

每一個孩子,都希望父母看見自己,而不是隻看見成績。每個孩子都希望,被當成孩子,而不只是男孩子。

當家長一味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不會停止愛我們,但是他會停止愛自己。

殘忍虐貓,冷血弒母,誰來拯救深淵裡的問題男孩


《培養高情商男孩》的作者朋友回憶,小時候特別痴迷給單詞字母計數和分組。雖然周圍的人都覺得這個怪怪的,但是並沒有糾正他。

其實他是用這種方法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好讓自己傷心的時候不當著別人的面哭泣。

單詞被他用來轉移感情,而不是用來表達感情…

可想而知我們男孩的情緒認知是對匱乏。

學校對於孩子情感表達上的支持也是需要反省的。當老師給男孩貼上“多動,搗蛋”等標籤的時候,已經遮上了看到男孩獨特之處的眼睛。

男孩同時需要尊重,他們不是“糙孩子”,他們也心思細膩過。只是因為敏感帶來了傷痛,潛意識裡選擇了逃避情緒,隔絕外界。

網傳,某地初三的男孩跳樓了,因為他上午被老師當著全班的面嚴厲的批評,手機被扔下了樓,父母對他也是百般厭惡,人生還有意義嗎?愛為什麼要用傷害來表現?成人們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和途徑了嗎?跳下去那一刻,孩子是無助的,絕望的……

男孩產生複雜混亂的情緒,羞恥憤怒,悲傷又說不清,道不明的時候,他就會做出劇烈運動或衝動行為。——《培養高情商男孩》

我們用所謂的愛,卻培養了一個個情感文盲。

不做情感文盲,增強情感覺察力

殘忍虐貓,冷血弒母,誰來拯救深淵裡的問題男孩


作為父母,要找到一條通往孩子內心世界的路。

給到男孩“底線教育”,支持他們,引導他們,幫助孩子識別感受,說出感受,找到這種感受產生的原因。

《培養高情商男孩》這本書中給到了大家7種方法:

1、 允許男孩有自己的內心生活,幫助男孩發展情感詞彙,充分的瞭解自己,更有效的與他人溝通

2、 認識到並接受男孩具有高度的活躍性,為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場所來釋放精力

3、 用男孩語言與他們溝通——尊重男孩的驕傲和男子漢氣概,坦誠相見,視他們為顧問和助手,向他們請教解決問題的辦法

4、 讓男孩知道,情感勇氣也是勇氣,情感勇氣和同理心是生活中真正的力量源泉。

5、 我們管教孩子,為的是打造他的優良品性,而不是讓他恨我們

6、 給男孩樹立榜樣,展示男人間的親密關係

7、 讓男孩知道,成為“真男人”道路有很多

我原封不動的引用了書中的這些內容,因為沒辦法再精煉了。

男孩只有在感覺到安全的情況下才願意敞開心扉,請大家承受住孩子的情緒,並帶領他往好的方面發展。任何一個不幸的“問題男孩”,曾經都是滿懷純真的孩子。


如果範某能處理好分手帶來的拒絕和拋棄的感受;如果吳謝宇能與母親溝通,找到自我的價值;如果那位縱身一躍的初三少年,父母願意陪伴他傾聽他,或者他能有個同伴可以傾訴。


那悲劇都不會發生。

可惜,沒有如果……


我是@隨悅漫談,漫談育兒,漫談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