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老話說,百善孝為先,遵循孝道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但是,社會上卻有一種怪現象,那就是越是孝順的子女,在家裡卻越是不受寵愛。

最不受寵愛的孩子,卻是最孝順的孩子

李阿姨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對於女兒,李阿姨的態度一直都是不冷不熱的,但是對於兒子,李阿姨真正做到了是百依百順。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小時候,女兒的玩具都是兒子玩剩下不要了的,長大之後,李阿姨又給兒子買車買房,而女兒什麼都沒有。兒子結婚之後,李阿姨認為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一次偶爾的機會,李阿姨想去兒子家看看,畢竟是自己掏錢買的房子,李阿姨去住還是很有底氣的,沒想到才在那裡待了兩天,兒媳婦就對自己態度明顯惡劣了起來,到後來甚至直接開趕了。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還好同住在城市裡的女兒連夜來接李阿姨,並且告訴李阿姨想在她家住多久儘管住。李阿姨看到女兒這麼孝順,心裡十分過意不去。

很多家庭裡都不只一個孩子,孩子一多,就會存在誰比較受寵的問題。對於每個孩子來說,最健康的成長模式當然是父母親把一碗水端平,對幾個孩子都儘量做到真正的公平,但是事實卻很難做到真的公平。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是最孝順的那個孩子反而最不受寵愛。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社會學家說出原因

第一,父母有偏見

像上文中李阿姨的情況,就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所以才會給兒子置辦那麼多東西,卻什麼東西都沒有為女兒置辦。

也有一些父母會比較偏心大孩子,就像老話說的,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不管不受寵的那個孩子做得有多麼好,父母都不會有改觀,因為父母的偏見已經在心裡根深蒂固了。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第二,不會說甜言蜜語

雖然大家都知道,行動遠遠要比言語來得更加有用,更加真切。但是面對甜言蜜語,卻很少有人能夠招架得住,在面對愛情時是如此,在面對親情的時候也是這樣。

有一些孩子雖然內心對父母非常孝順,也經常幫父母做事,但是嘴巴比較笨,說不出能哄父母開心的話,由於父母不只有他一個孩子,就很容易被父母所忽略。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第三,不會為自己辯解

孩子一多,孩子之間肯定難免會產生矛盾,有一些孩子腦袋比較靈光,非常會為自己開脫,不管是不是自己做錯了,最後都能夠逃過家長的懲罰。

而有一些孩子他們天性就比較老實,就算不是自己的錯誤,被別人冤枉時也不會為自己辯解,這樣一來父母當然就不會疼愛他們了。

為什麼越不受寵的子女,往往卻越孝順?社會科學家給的原因很扎心

第四,遠是親近是瘟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遠是親,近是瘟,意思就是隔得遠一點,反而會更加親熱一些。如果平時隔得很近,反而就會招人厭煩。

親情也是一樣的,如果說,有的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父母跟前,那麼父母對他們的感情可能就會淺一些,相反,如果孩子在長大之後去了別的城市,一年才回來個兩三次,父母就會對他們格外熱情。

父母們應該儘量的做到公平這樣孩子。孩子才會有一個積極的心態,健康的成長。儘量做到對孩子們一碗水端平,是每一個父母都應該好好學習的功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