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滑集鎮三抓三促確保法治與扶貧有機結合

近兩年來,臨泉縣滑集鎮以“法治扶貧,精準惠民”為主題,將法治、德治、自治有機整合,狠下一番繡花功夫探索脫貧攻堅長效機制,推進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抓法治促脫貧。全面開展法制宣傳進村入戶,組織法制宣傳人員積極參與到村(社區)重大決策、疑難矛盾糾紛和信訪件化解等事務中來,引導幹部群眾依法辦事、用法辦事、依法維權,努力讓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常態。搭建法治宣講平臺,多形式宣講依法維權、黨風廉政、脫貧攻堅等,讓老百姓知政策、用法律、話發展、解矛盾,使精準扶貧政策家喻戶曉、入腦入心,努力營造上下合力扶貧攻堅、同步建成小康的濃厚氛圍。完善警民聯調機制和法治村長建設,達到一村一名法治村長,鎮警務室、司法所等部門協作,有針對性地開展婚姻、家庭、勞資等易發多發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解,從源頭上預防社會影響面大、可能激化升級、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糾紛,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大力開展扶貧工作組人員法治教育,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切實提高法治扶貧理念和依法治貧能力,努力形成依法行政、依法扶貧的工作氛圍,使扶貧開發工作中的對象識別、規劃編制、資金使用、監督管理等全部環節,納入到法治化軌道。

二是抓德治促脫貧。道德是內心的法律。充分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和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落實農民夜校、“德法鄉村大課堂”,讓群眾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薰陶。充分挖掘德治文化,修建善治文化廣場,讓廣大幹部群眾充分接受德治文化薰陶,樹立起家風正、民風淳、鎮風清等文明新風尚。充分發揮“新鄉賢”等社會賢達在鄉村治理中的引領帶動作用,引導群眾破陳規、除陋習、傳文明、講衛生、樹新風、促脫貧。

三是抓自治促脫貧。將法治理念與村民的樸素價值觀融合起來,引導貧困村民依法脫貧致富,收到“扶志”效果。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通過村民自律,引導村民形成勤勞致富、誠實守信、依法辦事的良好行為規範。全面推進村級自治,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如在貧困戶精準識別方面,依靠村民自治組織,充分發揮主人翁作用,嚴格落實相關程序,確保了貧困戶精準識別。成立紅白理事會等自治組織,禁止大操大辦,讓廣大群眾自覺遵守村規民約,推動婚喪嫁娶新風尚的形成。抓好“天眼工程”建設,優先在貧困村推進視頻監控建設,加強貧困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為脫貧攻堅提供安定社會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