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VS情感: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得不到救治是心酸又無奈的抉擇

無論富貴也好,權勢也罷,“死亡”是每個人都躲不過的宿命。

正因為不可逆轉的沉重性,很多人選擇敬而遠之,連孔子都說“未知生,焉知死?”

2020年對於人類來說,是不幸的一年。來勢洶洶的疫情,將許多人們之前不願意面對的問題重新拋到眼前,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生”與“死”的意義。

由於感染人數激增,許多國家的醫療系統受到嚴峻的考驗。人力不足、病房不夠、醫療器械極度缺乏,在這樣的條件下,人們不得不在“生命價值”的問題上重做權衡,於是,“選擇性治療”已成為某些國家在特殊時期的迫不得已的抉擇:

比如在資源緊張的意大利,如果同時遇到需要救助的兩個患者,那麼往往,那個年齡大、有基礎疾病、高危的人就會被選擇性放棄。

3月22日《每日郵報》報道,意大利帕爾馬的省的醫生Gal Peleg稱:“目前的情況下,不可能給所有人麻醉並長時間佩戴呼吸機,必須考慮年齡、身體狀況和床位等因素。”

理性VS情感: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得不到救治是心酸又無奈的抉擇

而在西班牙,放棄救治65歲以上的老人,已成為政府的決定。西班牙重症監護組織報告中寫道:“我們建議優先考慮那些預期壽命超過兩年的患者,並且,考慮患者的社會價值。”

理性VS情感: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得不到救治是心酸又無奈的抉擇

英國更是制定了“群體免疫”的抗疫政策,期望通過廣泛人群在主動被感染後而誘發抗體的產生。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人將會在此次抗疫攻堅戰中被犧牲。

人權、道德、生命,在“特殊時期”面前,脆弱地不堪一擊!這是社會的悲哀。然而現實,往往冷酷得比死亡本身更可怕!

雖然這些國家的所作所為引發了很多質疑和爭議,但是在某種程度來說,似乎也只有這樣“選擇性”的殘忍方式,是維護更多人生命和安全的理智措施。


01

首先,這次新冠病毒的傳染性之強以及致死率之高,超過了人類以往所遇到的一切疾病。猝不及防的襲擊,對於人類來說,這是一場世界性的災難。

在這場災難面前,我們並沒有做好準備,所以截止到目前,針對病毒的特效藥也並沒有研發成功。而呼吸機,原本作為治療新冠病毒患者的輔助手段,

在此時此刻卻被當做了救命稻草。許多人都對呼吸機產生了錯誤的預期:認為使用呼吸機就能被治癒,不使用呼吸機必死無疑!

理性VS情感: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得不到救治是心酸又無奈的抉擇

但是事實上,呼吸機在面對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時,和平時的工作原理並無二致:對於呼吸衰竭,肺部功能無法正常的病患,通過體外輸送氧氣,維持患者生命活動需求,為臨床治療手段爭取時間!

所以,能否治癒,還要通過進一步其他用藥等治療手段以及患者自身的恢復程度而決定。然而,呼吸機的使用,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簡單,而是需要在氣管部位割開一道口,再將呼吸機插入氣管,這個過程被稱作“插管”。這樣的有創治療,也帶來一定的感染風險。

另一方面,由於呼吸機高昂的成本(約30萬元人民幣到50萬元人民幣之間)和護理的難度,使用呼吸機的治療費用也極高:據瞭解,在中國的三甲醫院,每天費用平均在800-1200元人民幣之間。

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個人,這樣高昂的醫療費用都是對經濟能力的一項極大挑戰!更何況治癒率並不如預期。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有限的資源向更容易被救治的群體傾斜,是可以理解的。

理性VS情感: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得不到救治是心酸又無奈的抉擇

02

其次,當資源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救助更多的生命,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不得不重提那道著名的“火車撞人難題”:


火車司機開著火車在新鐵軌上飛速行駛,卻突然發現前面不遠處有9個孩子(不守規則)在鐵軌上玩耍,舊鐵軌上也有1個小孩(守規則)在玩耍。這個時候要剎車已經來不及了。

司機有三個選擇:一是救這9個小孩,強行剎車。但是列車會脫軌,乘客傷亡慘重;二是正常速度快,把這幾個孩子撞死;三是把火車開到舊鐵軌上,撞死另外一個小孩。


如果你是司機,你會怎麼選擇?

從始至終,我做的選擇都是變軌。即使那是違反規定,即使那對於聽話的小孩是非常不公平,即使變軌後的風險會更大,我也會第一時間選擇變軌。

因為,如果死亡無可避免,那麼,和9個生命相比,和車上更多的生命相比,1個生命的消逝是最小的損失。

理性VS情感: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得不到救治是心酸又無奈的抉擇

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有很多無奈的選擇和犧牲。個體的利益經常會被群體利益所碾壓,不論你同意與否,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人性。

所以,在有限的醫療資源下,救助年輕人的幾率更大,時間更短,這就意味著,在同樣的時間裡,可以救助的人就更多。在這樣的前提下,“放棄一部分難以治癒的人群”雖然看似無情,但實際上將爭取更多的公平。

03

第三,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在情非得已的情況下,有誰會考慮或是做這樣的選擇呢?

但是,當面對一場巨大的災難時,當不得已做出“救老或是保小”的選擇時,救治更為年輕和更佳健康的個體,是人類共同體對抗災難應有的態度。

印象中有這樣一個事件曾引發熱議:


一名即將重點大學畢業的學生,為了救一名輕生的70歲的老農,而不幸身亡。


大家都在討論這個大學生的行為是否值得。

其實,無論是“值”或是“不值”,這名大學生年輕的生命將無可挽回。“生命價值”姑且放在一邊,單就論在世上留存的時間,大學生的生命太過倉促和短暫。

相較於70歲的老農,20歲的大學生還應有50年的路要走,還有半個世紀的風景要看,僅僅在時間這個維度來看,留住年輕的生命是更為公平的選擇。

將事件放大到現在歐洲疫情來看,老年人群體比年輕人群體有了更多的人生體驗和更為完整的生命歷程,在不得不做出選擇時,讓生命在新舊的交替中延續,也不失為一首深情的生命戀曲。

理性VS情感:西班牙65歲以上老人得不到救治是心酸又無奈的抉擇

最後,願疫情早日結束,願所有的生命都被溫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