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債風暴下,“躺槍”的零售銀行們

上週,金融市場最大的事情莫過於信用債違約。也正因為如此,銀行板塊也在2天內跌去3.57%。

在我看來,這事得兩看。首先,由於不同銀行的戰略差異,企業債在各家銀行業務中的比重大不相同。簡單來說,信用債違約的事情,對招行、平安這樣的零售銀行影響有限。

但二級市場投資人似乎並未察覺到這一點。無論招行,還是平安銀行的股價也都有不同程度下跌。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是“躺槍”。

其次,從目前看,企業信用債出現大面積違約的可能性並不高,這事對整個銀行業的影響可能也很有限。

而作為投資人,我們要更理性的看待短期的股價波動。短期的股價下跌,往往意味著長期的機會。從過去看,每一次突發的行業危機,都伴隨著階段性的投資機會。相信這一次,大概率也不會例外。

01信用債風暴來臨,對銀行影響有多大?


上週,清華控股的紫光系債券全線違約,面值100元的債券跌到50元左右。以16清控02(SH136773)為例,從11月2日85元面值開始跳水,最低跌破40元。無獨有偶,華晨汽車集團也出現了未能按期足額兌付發行的私募債。

那麼,信用債頻頻暴雷,對金融市場最大的投資機構——銀行會帶來多大的影響呢?

答案是,要區別的看。簡單來說,對過往持續壓縮對公業務,企業債券持有少的銀行,幾乎沒有影響。而資產結構中對公業務佔比較高、企業債持有較多的銀行,需要繼續觀察後續信用債市場的發展。

我們以主攻零售業務的平安銀行為例。2020年H1,平安銀行的債券投資中,信用債投資總規模996.4億元,佔比8.9%。

對比其他的全國股份制銀行,2020年H1,算上平安銀行,招行、民生等8家全國股份制銀行的平均信用債投資規模為2399.73億元,信用債在金融投資的平均佔比為12.97%。

信用債風暴下,“躺槍”的零售銀行們

上述數據可以看出,與其他股份制銀行相比,主攻零售的平安銀行的企業債風險敞口相對較低。

據我瞭解,平安內部的風控部門對已違約的信用債排查看,沒有天齊鋰業、河南能化、紫光集團、清華控股、平煤、包鋼等公司的債券持倉。其資管業務和理財子公司也無此類企業信用債持倉。

此外,平安銀行也沒有持有包商銀行的債券。換句話說,週末包商銀行的65億元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也不會對平安銀行產生負面影響。

信用債暴雷對平安銀行影響較小,也不難理解。過去三年來,平安銀行一直貫徹“對公做精”策略,去風險、壓規模,總體體量一直處於對公業務規模壓降狀態。從目前看,能源和礦業正是平安銀行近年來壓降的重點行業。

當然,除了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也是同理。總的來說,儘管近期個別企業信用債出現違約,但由於各家銀行戰略不同,其受到的影響也大不相同。其中,平安銀行、招商銀行這樣的零售型銀行企業債規模基本不大,所以潛在的風險敞口也相對較小。

02股價大跌,更多隻是情緒的宣洩


此次信用債市場出現違約,加上媒體的渲染,才讓二級市場的恐慌情緒蔓延。在週四、週五兩天,整個銀行板塊下跌了3.57個百分點。

但如果我們深入去分析,會發現此次信用債市場違約,更多的只是個例,出現持續性大面積暴雷的風險並不大。

以13平煤債券為例,上週三、週四兩個交易日跌去了20%。此債券發行規模45億元,5%的利率,2023年4月17日到期,需要兌付的稅前可抵扣利息2.25億元。

但平煤股份2020年1月至9月的淨利潤12.34億元,截止9月末賬上貨幣資金高達75.3億元,短期借款僅48.9億元。換句話說,平煤股份債券違約的可能性並不大。

而13平煤債下跌,主要是因為在二級市場日成交量不足百萬,如11月6日的成交額僅29萬。在個別信用債出現違約的刺激下,導致了平煤債的恐慌性下跌。

從這個角度看,企業信用債出現大面積違約的可能性並不高。換句話說,這事對整個銀行的影響可能也非常有限。

退一步講,即使企業信用債會出現持續性違約,也不是所有影響都會受到巨大影響。比如,對招商銀行、平安銀行這種主攻零售業務的銀行來說,其影響非常有限。

某種程度上說,這次銀行股的下跌,更多隻是媒體過度渲染後,市場情緒的恐慌性反應。

當然,對我們投資人來說,這也未嘗不是個機會。正如巴菲特他老人家所說:“別人恐慌時我貪婪”。

從歷史角度來看,每一次突發的危機,同時都潛藏著驚人的機會。例如,2013年的白酒行業塑化劑危機,雖然短期導致了白酒公司的股價重挫,但長遠看有利於行業規範化發展。

要知道,短期的股價波動只是市場情緒的反映,所以要理性看待。拉長週期看,企業的內在價值才是真正決定公司股價的長期表現的稱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