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久不聯繫的外地親戚來家裡做客,開門見到我家貓咪,喜出望外。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幾番茶水過後,見我逗貓,就問:

你家貓抓不抓老鼠呀?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我敢說,十個鏟屎官裡至少有八個被問過這個問題。

出於禮貌,我回答她:“不捉的,它是寵物貓,打小沒見過老鼠。”

親戚彷彿找到了話頭:“哎呀,你看看,現在這些貓子嬌生慣養的,本職工作都忘了。想想以前……”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天吶,2020年了,寵物貓不會捉老鼠很奇怪嗎?

“你家貓咪不會抓老鼠?那你退群吧。”

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貓咪被老鼠搶食的畫面。比如這樣的——(前方老鼠預警)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個頭小一點的貓咪甚至還會被老鼠嚇到——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或者是被老鼠追得滿地跑——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湯姆表示深有同感——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每每看到這些場景,總有人感嘆:嗨,貓咪不務正業了,貓咪太養尊處優了,貓咪退化了,不配當貓了……

就剩沒在寵物群裡建一條鄙視鏈,把不會抓老鼠的貓咪都踢出群去。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確實,在人類文明這麼多年來,貓咪作為抓捕老鼠保護糧倉的動物在人類歷史上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不僅僅是亞洲,幾乎全球都認可了喵星人作為“捕鼠高手”的身份。

哪怕在二十年前,國內大多數人養貓的主要目的依舊還是捕鼠。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近十年,寵物貓咪的概念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科學養寵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貓咪的職能已經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了轉變。

貓咪捕捉老鼠的行為,一是出於追逐運動中小動物的天性。比如家中出現小昆蟲時,鏟屎官經常能觀察到貓咪飛撲捕捉蚊蠅的場面。二是出於生存需要。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如今,城市的環境變好了,老鼠不見了蹤影;與此同時,家養寵物貓咪以貓糧為主食,不需要捕獵小動物也能填飽肚子,很多貓咪已經不再以老鼠為食。

老鼠身上攜帶有大量細菌病毒,相信堅持科學餵養寵物貓咪的鏟屎官,也是不願意貓咪和老鼠(除非是寵物倉鼠一類)接觸的。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有不少貓咪甚至從出生到成年都沒有見過老鼠。尤其是生性謹慎的幼貓,面對體型比自己大的老鼠時,被嚇跑也是常有的事。成年貓咪可能會出於好玩追逐老鼠,它們把老鼠當成捕獵遊戲的玩具,但不一定會吃掉老鼠。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貓咪生來就會抓老鼠”是對貓咪的誤解

很多人以為貓咪抓老鼠是天性,由此得出“不抓老鼠就是貓咪退化”的結論。

但實際上貓咪和老鼠的關係並非如此。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早在2003年,海外研究人員就統計調查過家庭放養貓咪的捕獵對象。其中哺乳類佔比將近七成,鳥類將近三成,其他還包括爬行類小動物、魚類等。

老鼠並不是貓咪唯一的捕食對象。貓咪發起捕獵行動的條件有三個:視線範圍內能捕捉其動向、比自己個頭小、確定能抓到。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而經常在夜裡出沒于田間的老鼠,正好符合貓咪的捕獵條件。除了老鼠,小鳥、野兔都是貓咪經常獵捕的對象。

說白了,貓咪只是有捕捉運動中小動物的天性,而老鼠恰好是貓咪捕捉的小動物中的一種。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更重要的是,貓咪關於獵捕老鼠的意識,並非是天生就有,而是後天形成的。

上世紀20年代,中國心理學家郭任遠就通過“貓鼠同籠”的實驗得出初步結論:大多數情況下,抓老鼠和吃老鼠的行為都是由母貓示範教給小貓的。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也就是說,如果貓媽媽沒有教給小貓捕獵老鼠和吃老鼠的行為,小貓是不會捕老鼠的。

很多寵物貓咪,不到三個月大就已經與貓媽媽分離去了鏟屎官家中,不會抓老鼠也很正常。

畢竟,時代已經變了。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以前有句話叫“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如今,貓咪的身份已經從“捕鼠工具”成為了“家人”,即便捉不到老鼠,貓咪也可以是好貓。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為了治癒鏟屎官的孤獨難過,小貓咪每天都在努力散發可愛萌萌的治癒力量呀~

2020年了,居然還有人嫌棄寵物貓咪不會抓老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