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玩電腦邊刷手機,正在讓無數年輕人記憶衰退

本文轉自:環球科學

微信號:huanqiukexue

圖片

圖片來源:Pixabay

面對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我們常常想要去儘可能充分地利用時間,比如邊玩電腦邊刷著手機。雖然這樣的操作看起來很“猛”,但是其實不僅效率很低,還可能造成記憶力下降。一項發表在《自然》的新研究發現,在一心多用的媒體多任務行為中,你的大腦沒法形成持續的注意力,可能根本不會形成記憶。

撰文 | 石雲雷

如今,各型各款的電子產品為我們創造了諸多便利。只要有Wi-Fi和充足的電量,我們能利用這些設備可以隨時隨地接受和發送各種信息,包括視頻、音頻和文本等。但由於我們放不下這些有趣、有用的信息,一心多用的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的常態——看電視機玩電腦,邊看Pad邊玩手機等。一些調查顯示,青少年每天至少有11個小時花在電子產品上,而其中有接近29%的時間處於一心多用的狀態,即同時使用兩臺或以上的電子產品。但是這對於接受和處理這些信息的大腦來說,這到底是一種鍛鍊,還是一種危害呢?

玩電腦時刷手機

答案可能偏向後者。2014年,一項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發現,同時操作多個電子產品(也稱為媒體多任務操作,Media multitasking)或會給人的社交情緒和認知帶來負面影響。在一心多用的情況下,大腦的多個腦區會發揮不同的功能,如前扣帶(ACC)和後扣帶會參與回顧性記憶,而前額葉區域會參與前瞻性記憶與行為計劃。長時間接受各種新的信息衝擊,這些大腦區域結構可能會發生改變,例如控制情緒、調節衝突的前扣帶的灰質密度會減小。

這種行為還會影響前扣帶與楔前葉的連接,後者與許多高水平的認知功能有關,如情景記憶等。一項2018年發表於PNAS的綜述性研究認為,即使是對於成熟期的大腦,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也有可能影響認知、行為以及神經元結構。除了影響大腦的結構,媒體多任務操作還會影響記憶能力。一項由斯坦福大學教授Anthony D. Wagner等於2015年發表的研究認為,這種一心多用的方式會影響人大腦的工作記憶,甚至是長期記憶。

圖片

圖片來源:Pixabay

關於這一現象的一種解釋是,當我們的注意力在多個電子屏幕間跳躍時,會接觸到更多無用的信息。而後者會與目標信息競爭,導致大腦沒法記住目標的內容。這就好像看電影時用手機聊天,不僅劇情的故事線全斷了,你還可能記不清和朋友的聊天內容。這種明明什麼都做了但又覺得都沒做的感覺,實際上就是因為大腦記憶的缺失。但研究人員還並不清楚導致這一現象的具體原因。

一心多用的大腦

Anthony D. Wagner的研究團隊十分關心為什麼有些人能更好地記住一些事情,而有些人不行。他們想到一心多用的媒體多任務行為,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影響因素。近期,他們將相關的研究發表在了《自然》雜誌。在研究中,他們首先讓80位年輕的參與者(年齡18-26歲,平均年齡為21.7歲)觀看屏幕上的一組圖像,並判斷圖像中物體的大小和產生的觀感(是否愉悅)。在10分鐘的間隙後,這些參與者被要求看一組有舊和新圖片的圖集。在實驗期間中,研究人員測量了參與者的腦電圖和瞳孔直徑,用來判斷他們的注意力是否集中。

實驗結果顯示,一部分參與者瞳孔直徑會變小,同時大腦中的α波(腦電圖信號中8Hz-12Hz的同步振盪)會增強,這是一種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這些信號通常也還意味著大腦處於非工作的思維狀態。隨後,研究人員對參與者進行了一項問卷,包括每天的注意力集中、思想發散以及媒體多任務操作的程度。他們發現,那些具有較重的媒體多任務行為的參與者,在上面測試中的表現更差,其工作記憶和情景記憶的能力會降低。

圖片

圖片來源:Pixabay

研究者認為在大腦準備編碼神經信號和記憶之前,持續的注意力是十分關鍵的。隨後,大腦才會通過一個信息的回溯過程如判斷信息的屬性和新奇程度時,來增強相關神經信號的編碼,實現對這些信息的工作記憶。但是,在一心多用的情況下,由於人眼需要不同的屏幕間來回切換,人腦的注意力會處於一個分散的狀態,後續的神經信號編碼和記憶的能力會減弱,隨之而來的是,我們會忘記自身的行為。

除此之外,當人們的持續注意力水平不同時,大腦形成工作記憶的能力也會存在差異,而這種影響會擴展到人腦的長期記憶。文章的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博士後Kevin Madore說:“這項發現證實一個人維持注意力的能力,與進行一心多用的媒體多任務和較差的記憶力有關。那些經常一心多用的人,記憶力通常會比較差,因為他們維持持續注意力的能力很低。”

喪失注意力

這一結論在其他一些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驗證。一項發表於2016年的文章研究了149位參與者(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13-24歲),在邊聽演講邊閱讀時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這種一心多用的方式,不僅加重了參與者大腦中前扣帶腦區的神經活動,記憶效果也會變差。

是什麼原因讓注意力更易喪失呢?有一些研究人員推測,大腦中特定的神經元會在“探索”(新內容)和“挖掘”(與記憶目標的相關內容)之間,存在一個平衡狀態。但是,在媒體多任務狀態下,隨著接觸的信息增多,人視覺上接觸的信息範圍擴大,大腦似乎更傾向於“探索”的狀態,擅長髮現更多新的信息,而不是去記憶和目標相關的信息。

雖然目前為止,人類的大腦已經經過了漫長的時間,但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可能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一些科學家表示,當面對向潮水一樣湧來的信息時,大腦可能會遭受長期的危害。而一些記憶訓練和干預措施,或能幫助人們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設想了一款能監測人瞳孔大小的檢測器,它或能提醒佩戴者將注意力集中在手頭的工作。(這或許到時會成為學校和家長的最愛吧!)

參考鏈接: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media-multitasking-disrupts-memory-even-in-young-adults/

https://news.stanford.edu/2020/10/28/poor-memory-tied-attention-lapses-media-multitasking/

文章鏈接: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5/40/988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3758/s13423-015-0907-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250778/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5381191630044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70-z

來源:環球科學

轉載文章:

本文經環球科學微信號:huanqiukexue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繫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