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春宣傳月應急科普】完備食品保障體系如何助力中國抗疫

【科技之春宣傳月應急科普】完備食品保障體系如何助力中國抗疫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中國有數億人宅家抗疫。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疫情暴發,政府官員和普通百姓最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獲取食物,曾有民眾擔心可能會出現食品短缺、食品價格飆升及食品不新鮮等問題。

  “結果表明,中國的糧食供應和糧食價格保持了穩定。”物理學家組織網在近日的報道中這樣指出。

  現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大部分國家肆虐,糧食短缺可能會成為許多國家需要面臨和解決的嚴峻挑戰,這些國家可以從中國所採取的糧食安全措施中學到不少經驗。

  物理學家組織網在名為《我們可以從中國學到的經驗:確保無人在封城期間捱餓》的報道中,總結了中國保障糧食供應和糧食安全所採取的多項舉措。

  在線食品銷售廣受追捧

  物理學家組織網指出,中國保障食品糧食安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各大城市擁有豐富多樣的食品網點,此外,新冠肺炎大流行還意外推動了由私營部門運營的在線食品市場——所謂“新零售業務”的興旺繁榮。

  當數億人宅家抗疫時,在線食品市場成為食品零售首選。在商店和餐館領域的電子商務設施建設和發展良好的城市,人們購買食品的渠道迅速從線下轉移到線上。

  據估計,疫情期間,25歲以下居民從網上市場購買新鮮農產品的數量猛增了250%以上,幾乎達到400%。而且,與2019年相比,一些“網紅”食品的銷售額增長了470%,每天都有數以百萬計的在線食品源源不斷分發到居民家門口或小區儲物櫃內,在滿足著人們多樣化的食物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了人們的味蕾。

  “菜籃子工程”功不可沒

  物理學家組織網的報道指出,中國在線食品市場的火熱與興旺離不開名為“菜籃子工程”的國家城市糧食安全政策的長期施行。“菜籃子工程”由中國農業部於1988年提出,要求市長負責保障非穀物食品(尤其是新鮮農產品和肉類)的供應與安全。

  比如,武漢就是施行“菜籃子工程”的35個主要城市之一。農業部每兩年會對各大城市實施“菜籃子工程”的情況開展評估。

  在評估中,那些改進和提升住宅區配送設施的城市會得到高分,這些配送設施包括需要密碼的儲物櫃,以及其他類型的食品商店,如超市、小型食品市場以及最重要的菜市場等。

  嚴格的評估確保每個社區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新鮮農產品和肉類食品。在新冠病毒暴發期間,得分高的城市更能適應並更好地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

  此外,在實施“菜籃子工程”時,地方政府也為各種食物的自給率設定了具體目標,比如,南京就設定了2008年至2012年間綠葉蔬菜自給率達到90%的目標。

  物理學家組織網在報道中指出,地方政府為完成這些糧食生產目標,會對轄區內的農田施行嚴格保護。中國大城市市中心外通常遍佈大片城鎮,為實施“菜籃子工程”,這些城鎮的農田受到了很好的保護。

  糧食儲備穩如泰山

  此外,中國的糧食儲備體系也保障並強化了中國的糧食安全。

  實際上,我國政府已建立了完備的糧食儲備體系與保障機制。中央儲備糧主要用於調節全國糧食供求總量、穩定糧食市場以及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

  比如,2018年中國的穀物總儲量約為1.2億噸玉米、1億噸大米、7400萬噸小麥和800萬噸大豆。緊急儲備糧可以保障大城市10到15天精米精面的供應。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中國政府一直在重新協調各級政府的糧食儲備,並向主要城市投放了大量糧食。

  多元化業務方興未艾

  除了上述保障措施,中國穩定可靠的食品供應鏈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物理學家組織網指出,雖然我們永遠不能誇大民間團體和社會組織在保證最脆弱群體獲得食品方面的重要作用,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每個國家食品系統快速恢復的能力。

  這意味著,需要對過於依賴超市系統和從遙遠國度進口食品的食品供應鏈進行重構。

  中國值得各國學習的一點還包括,通過城市食品系統規劃鼓勵多元化食品業務的發展以提高防禦能力,併為本地和國內食品生產商而非跨國食品公司提供更多支持——這是我們在日益不確定的世界中可以仰仗的安全網。

(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