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除了元宵節,還有一個傳統節日——“拗九節”

每年農曆的正月廿九,元宵節剛過,迎來的就是福州民間傳統的節日——“拗九節。在福州正月不過完正月的最後一個節,正月都不完整。

“拗九節”又稱“後九節”或“孝順節”,。福州人閩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稱為“上九”,十九稱為“中九”,廿九稱為 “後九”,所以這粥便叫“後九粥” 。“九“在福州文化中信三和九文化,又有去窮求福之意。明代學者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清代學者多贊成此說,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這也體現古代閩商、閩賈的一種戀祖愛鄉、回饋桑梓的文化。

福州民間過拗九節有喝拗九粥,送拗九粥的習俗。拗九粥由糯米、紅糖,再加上花生、紅棗、荸薺、芝麻、桂圓、白果等。通常加以鴨蛋食用,鴨蛋求以太平之意,表達和睦幸福,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正月除了元宵節,還有一個傳統節日——“拗九節”

圖片來自網路

傳統的“拗九粥”煮起來有講究,需要備齊糯米、紅棗、葡萄乾、桂圓乾、蓮子、花生、荸薺、紅糖板等8種材料。這樣煮的粥色、香、營養一應俱全。

第一步:煮粥之前,先將食材洗淨,荸薺洗淨、去皮,切成丁備用,其中花生,蓮子、糯米煮提前需先泡水(可以提前浸泡1-2小時)。

第二步:將浸泡過的糯米撈起,放入鍋中加上適量的冷水(約為糯米與水比例約為1:5)

第三步:旺火煮先煮至八成熟,開小火,加入蓮子、花生、紅棗、桂圓、枸杞,荸薺丁(紅棗、桂圓、枸杞等一般不提前放,如果跟大米一起煮的話,到時候紅棗破皮,桂圓淡而無味)。

第三步:等糯米開始呈現出黏性時,放入紅糖10-20克(按照個人口味),待紅糖在糯米飯中全部溶解後,用飯勺輕輕攪拌,糯米飯顏色變紅。起鍋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鐘悶一下,讓所有食材再融和一下。

熬煮的甜粥,體現福州人一片孝心和對美好的祝福。

正月除了元宵節,還有一個傳統節日——“拗九節”

圖片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