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八首詩詞,欣賞秋霜中的雞冠花

在絢爛的秋色裡,可以與漫山遍野的紅葉相媲美的,還有房前屋後的雞冠花。它花形似雞冠,顏色紅黃藍白綠都有,以紅色的最出色,在秋光中如火如荼,最為人稱道。

讀八首詩詞,欣賞秋霜中的雞冠花

雞冠花的名字很多,又被稱為老來紅,雞髻花,大雞公花等。因為它不擇土壤,路旁庭院隨遇而安,有人又叫它後庭花。我們背誦的詩歌“隔江猶唱後庭花”,“玉樹後庭花”的本體可能就是指的雞冠花。

雞冠花一般是在秋天開放,經嚴霜才開始凋謝。但是在南方它也是能過冬的。廣州每年的迎春花市,我都要買幾朵回來,插在瓶子裡,一直可以觀賞到元宵節以後。

讀唐詩宋詞的時候,我們也經常會碰到吟詠雞冠花的詩。但是唐代比宋代的要少一點,這是因為雞冠花是外來的品種,唐朝時還很稀有,到了宋朝它的栽種才普及開來。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組古人吟詠雞冠花的絕句。

讀八首詩詞,欣賞秋霜中的雞冠花

爪距深藏獨露冠,紫茸簇出弄清寒。

五更月下朦朧看,只欠一聲驚夜闌。

這首《雞冠花》是宋代詩人周師成的作品。他以擬人的手法,說雞冠花把爪子腳掌深藏起來,只露出毛茸茸的頭部,月光底下朦朧恍惚,像真的大公雞一樣,就只差那一聲高亢的啼叫了。

出牆那得又高雞?只露紅冠隔錦衣。

卻是吳兒工料事,會稽真個不能啼。

這是宋朝詩人楊萬里的《宿化斜橋見雞冠花》,詩歌有兩首,均是寫旅途中的所見。詩歌以地名會稽諧音“雞”,說那高高地探出牆頭的大公雞,把錦繡的羽毛藏而不露。仔細看原來它不是雞,而是吳地的巧匠能手栽種出的雞冠花。

讀八首詩詞,欣賞秋霜中的雞冠花

一枝穠豔對秋光,露滴風搖倚砌傍。

曉景乍看何處似,謝家新染紫羅裳。

這是唐代詩人羅鄴寫的《雞冠花》詩。詩歌模仿李白“一枝紅豔露凝香”,寫雞冠花在臺階上獨對秋光,迎著風霜雨露開放。那種大紅大紫的顏色,早晨起來乍一看,就像是唐玄宗時期的著名舞女謝阿蠻換上了紫紅色的新妝。

秋光及物眼猶迷,著葉婆娑擬碧雞。

精彩十分佯欲動,五更只欠一聲啼。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趙企的《詠雞冠花》,寫秋天的暖陽照在雞冠花上,讓人看了有點撲朔迷離。綠色的羽毛,紅色的雞冠,彷彿是一隻漂亮的綠毛雞。那蠢蠢欲動的樣子,好像一聲啼叫就要飛起來。

讀八首詩詞,欣賞秋霜中的雞冠花

何處一聲天下白,霜華晚拂絳雲冠。

五陵鬥罷歸來後,獨立秋亭血未乾。

這首元代詩人姚文奐的《題畫雞冠花》,則更是想象奇特,他說這是一隻鬥雞,剛從五陵相鬥而歸,這不禁使人想起王勃的《鬥雞賦》來。雖然大公雞的紅冠上拂上了一層白霜,但仍然掩蓋不住那斑斑的血痕。

雞冠本是胭脂染,今日如何淺淡妝。

只為五更貪報曉,至今載卻滿頭霜。

明代詩人解縉的《雞冠花》,是詠的白色雞冠花,相傳是應明成祖朱棣之命而作。他說雞冠花本來是胭脂紅,為什麼變白了呢?它就是隻顧得去報曉打鳴,忘記了五更天的寒冷,結果白霜降了一頭。

讀八首詩詞,欣賞秋霜中的雞冠花

亭亭高出竹籬間,露滴風吹血染乾。

學得京城梳洗樣,舊羅包卻綠雲鬟。

宋代詩人錢熙的《雞冠花》詩,寫雞冠花美麗漂亮,亭亭玉立,把血紅的雞冠從籬笆裡伸出來。詩人彷彿看到了一個鄉下愛美的女子,也學著京城裡的時髦打扮,用陳舊的紗巾高高地裹起綠色的雲鬢。

花蕊成冠巧學雞,刻雕誰謂染胭脂。

曉來得雨猶鮮好,卻似昂然欲鬥時。

這首《雞冠花》是宋朝詩人李綱的作品。李綱是兩宋之際的抗金名臣,他多次提出抗金計策,但沒有受到重用。這首詩他把雞冠花描繪成一隻鬥雞,特別是經過風雨的滋潤以後更加鮮豔,更加昂然挺立。這裡寫出了雞冠花的英雄氣象。

讀八首詩詞,欣賞秋霜中的雞冠花

以上我們欣賞了古人八首雞冠花的詩歌。知道雞冠花也是一種象形之花,就像玉簪花,繡球花、蝴蝶蘭那樣,像極了一種物體。雞冠花雖然沒有梅花、牡丹和荷花那樣的名氣,但它是一種大眾之花,雅俗共賞。這也就無怪乎詩人們對它如此地鍾情,如此地厚愛有加。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