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昨天80分今天100分,尹建莉:這樣鼓勵比批評效果好

一年級的孩子昨天80分今天100分,尹建莉:這樣鼓勵比批評效果好

提一個小問題,家長們不妨在心裡演練一下:如果孩子考試考80分家長會怎麼做?

不需要回答,因為見過太多了,佛系的少,多數家長選擇的都是怒,有點怒,批評或者責備。這麼做對不對不予置評,我想說的是在某次公開演講時,尹建莉舉到的一個日常教育的例子:如果女兒考了80分,我會讓她自己檢查思考後重新做一遍,經過她個人的思考能夠修正10分的錯誤,我就會說你好棒啊,昨天80分,今天就90分了。孩子受到鼓勵,會積極地去尋求另外10分的解決方法,等她做對了,我就用鉛筆在試卷上寫上100分,並告訴她你看通過努力昨天80分,今天就100分了。

這就是為什麼不是所有的失敗都能生出成功這樣的孩子了。

一年級的孩子昨天80分今天100分,尹建莉:這樣鼓勵比批評效果好

所有的育兒專家,教育專家,心理專家的各種觀點肯定不能適應所有孩子,包括尹建莉的一些觀點,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尹建莉本身是一個成功的媽媽,她的這種鼓勵孩子的方法也比“戒尺教育”更適合用來教育孩子。

否定批評會使孩子“標籤化”

一年級的孩子昨天80分今天100分,尹建莉:這樣鼓勵比批評效果好

這是我犯過的錯誤,本來女兒是個挺棒的孩子,同學家長以及老師都給予了很多讚揚。不過成績優異以外,有一點問題存在,就是在上一年級的時候,孩子還是很羞澀內向,不知怎麼跟其他人打招呼。對於一個能夠自來熟掌控全場的家長來說,這簡直不太可以被原諒。

於是每次在提醒她跟別人打招呼後都會不好意思的“否定”一下孩子:這孩子就是太內向了。後來我發現孩子越發“內向”了,見了人不但不打招呼,連眼神都不給別人一個,所以就天天給她講道理,講禮貌的必要性,講在這個人情社會,情商的重要性。

一年級的孩子昨天80分今天100分,尹建莉:這樣鼓勵比批評效果好

可見我的情商有多低,每一個跟孩子不停講道理的媽媽絕對是情商的窪地。醫者不自醫,想想《正面教育》的作者簡尼爾森也會忍不住跟孩子生氣,面對孩子越來越封閉的性格無可奈何找我的導師溝通,在導師的多次指導下,我也漸漸明白,我這是迫不及待地給孩子貼了標籤了。孩子在某個階段會出現一些家長覺得不可思議的表現,家長需要包容等待以及正面的引導就好,千萬不要判讀孩子是怎麼了,給他貼個標籤。

家長都是望子成龍的,總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好,最好沒有中間過程就是一下子十全十美的,不然心裡總會失控的著急去指責孩子,更正孩子,而孩子一旦被指責被改正,他就會從心裡給自己貼上標籤,是的我是內向的,我是調皮的,我總是不懂事的……試想一個被自己貼上標籤的孩子,就彷彿一個無形的框框把孩子框在了原地,他沒有了想走出框框的意願和動力。

所以家長不要盲目的上來就是否定和批評,可以試著用尹建莉的方法跟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越來越好。

低年級的孩子更需要外界的鼓勵讚揚

一年級的孩子昨天80分今天100分,尹建莉:這樣鼓勵比批評效果好

心理教育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孩子的年齡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勵。因為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對於自己的評價和認知就是來源於別人對他們的評價。也就是說,孩子的情緒和後續行為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界對他的批評或者表揚。這裡外界和別人的主力軍就是家長和老師,家長無法控制孩子在學校得到的評價,但是家長可以通過自己對孩子的鼓勵讚揚來“力挽狂瀾”。

源源是個多動的小男孩,上課時也總是不自覺的動筆盒玩橡皮,老師多次跟家長溝通,告訴家長這個孩子的專注力有問題,源源每次聽到老師的評價就會低下頭,手裡不停捏衣角。源源爸爸回家後並沒有批評孩子,而是買了個走珠益智球,爺兒倆每天晚飯後就比賽玩球,看誰闖關級別高,一點點的源源可以通關了,要知道玩這個球需要的就是專注力,爸爸立馬肯定到:源源你居然能一心一意的堅持這麼久,爸爸都沒做到的,簡直太棒了!

結果你可能已經想到了,源源現在四年級,做事認真成績優異,眼睛裡總是自信滿滿。

一年級的孩子昨天80分今天100分,尹建莉:這樣鼓勵比批評效果好

家長不是心理學專家也照樣可以培養心理健康陽光,成績優異的孩子,因為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愛和耐心,不錯過任何一個鼓勵孩子的機會,樹立孩子的自信心,當孩子獲得進步時,哪怕進步很小也要及時給予肯定讚賞,孩子稍有不足時,各種方法鼓勵孩子進行調整。

鼓勵得當又及時,今天80分明天100分也是很有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