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中皇帝后面的兩個大扇子有什麼用?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看到皇帝在上朝的時候,身邊會有兩個宮女拿著兩把扇子,扇子極大,像在皇帝身後形成了一道大的屏障,並且用料十分講究。總會讓人產生疑問,皇帝真的有這麼熱嗎?皇宮的建築不應該算是古代建築中的翹楚嗎?古代建築中早就出現了冬暖夏涼的構造,那皇宮在夏天還會那麼熱嗎?既然這樣那為什麼冬天後面也會有宮女持拿著扇子呢?事實上這兩把扇子並不是普通的扇子,也不只是用來扇風帶來涼爽這麼簡單,相比於實用性,這兩把扇子的觀賞性和象徵性更為重要。

其中有分為五明扇和掌扇。

五明扇屬於團扇的一種,西漢嬪妃班婕妤曾作過一首以團扇命名的《團扇歌》,詩中的“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寫盡了女子的憐傷團圓之感。西晉文學家潘尼也作有《扇賦》,其中說:“安眾以方為體,五明以圓為質。”掌扇雖然是團扇的一種,但它更是一種儀仗工具,主要是被宮女執掌在帝王身後,顯得帝王十分莊嚴肅穆。

掌扇的淵源十分悠久,晉武帝時期有一個典行王鄉飲酒禮博士叫做崔豹,他的著作《古今注·輿服》曾經有這麼一段話:“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舜所發明的五明扇,是為了求賢而製作的,並且廣受秦漢的公卿和士大夫攜帶和使用,如此看來五明扇在秦漢時期頗有一些風雅的象徵。

掌扇的形狀像“闔”,闔有門扇之意,所以掌扇的形狀像門扇,通常掌扇的面積較大,多由人持拿著放在帝王的身後。周代時,君主王后出行的車上都放有“扇扇”,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為了遮擋灰塵,所以又稱“障扇”。後來經過慢慢的發展,製作掌扇的材料日益豐富起來,除了障扇以外,周代還有一種用禽類羽毛製作的長柄扇,主要材料是雉尾,也是由持拿著的人高擎著為君主障塵蔽日,這也是掌扇的前身。慢慢的絲織品的發展也為掌扇製作提供了更好的選材了,掌扇也慢慢的由絹等絲織品所製作而成。而且掌扇上面也增添了許多新意,例如各種各樣的花紋,一方面是體現了古代絲織工藝和紡織工藝的成熟,另一方面則體現了刺繡工藝的進步。所以說,一件掌扇就是一件藝術品。

掌扇最主要的作用是兩個。

一個是實用作用;另一個就是宣揚作用。相比於普通的扇子是用來扇走炎熱帶來清涼,又或者嬌羞的女子用扇子遮住害羞的容顏,掌扇主要的用處是在於為帝王遮蔽灰塵,周代時期道路修建不完善,一旦高大的馬車行駛經過就會掀起大量的灰塵,這時候將高大的“障扇”放在車的後面就能阻擋住一定的灰塵。

不過後來就慢慢變味了,皇帝在殿上也大擺掌扇,倒不是因為大殿灰塵太多,而是一種儀仗裝飾物。後來隨著發展,有些地方的婚禮習俗也會用到掌扇。例如在50年代的浙江紹興等地,還會在婚禮現場時出現有人持拿掌扇的例子,這倒是給婚禮增加了喜氣洋洋的氣氛。而掌扇的另一宣揚作用則是宣揚皇權的至高無上性。

電視劇中皇帝后面的兩個大扇子有什麼用?


周代的掌扇前身障扇便可以從儀仗規格來判斷被遮塵者的身份等級,“天子八扇,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數量不一樣,等級身份也不同。

宋代以後,掌扇漸漸的成了帝王獨有的特權,成了一種儀仗與裝飾。甚至在陸游的《老學庵筆記》中這樣的記載:“天下神霄,皆賜威儀,設於殿帳座外面南東壁,從東第一架六物,曰錦繖、曰絳節、曰寶蓋、曰珠幢、曰五明扇。”而掌扇與錦繖、絳節、寶蓋和珠幢一樣都是威儀的象徵。

所以這才會有君主即使在乾淨敞亮,冬暖夏涼的大殿上也堅持用掌扇這一事,熱不熱,有沒有拂塵倒是小事,即使有龍椅也已經不能滿足皇帝想要宣告自己是“天選之子”的心理,還得兒加上掌扇呢。

掌扇的構造也極其精美,上面的裝飾大都十分精緻華麗,體現了當時古代最高的刺繡工藝水平,所以精美的掌扇配上華貴的龍袍,兩者皆是最高技藝水平的製成品,坐在龍椅上的皇帝在這兩者的襯托下,怎麼會體現不出天下之主的氣勢呢?

因此我們經常在古代電視劇中看到的皇帝早朝時後面龍椅的那兩個大扇子並不是普通的扇子,而是一種權利與權威的象徵,只有帝王才能享有使用掌扇的特權,宣告他至尊無上的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