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e評:穩就業,讓易地扶貧也能安居樂業

21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考察調研。在搬遷戶汪顯平家,習近平總書記同一家老少圍坐在一起拉家常。他指出,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穩定就業,務工是主要出路。

平利縣是秦巴集中連片特困區重點縣。近年來,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當頭炮”,本著“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在全縣創新建立社區工廠,讓貧困搬遷戶實現了樓上生活、樓下上班的夢想,以“平利模式”交出了脫貧攻堅的亮麗“成績單”,也為秦巴連片特困地區打造了就業扶貧模式的可參樣本。

易地扶貧,要做好“穩就業”文章。“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要改善人居條件,更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想方設法為搬遷人口創造就業機會。”截止2019年8月,平利縣在11個鎮、25個社區累計布點建廠47家,吸納搬遷群眾就業3000餘人,人均月工資2000元以上。這種社區工廠模式,讓搬遷群眾離土不離鄉、掙錢又顧家,既促進了群眾就近就業,又解決了農村留守和社區管理問題,凝聚並激活了各種生產要素的內生動力,實現了農民、企業、政府的共贏。

易地扶貧,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易地扶貧搬遷不只是簡單的“挪個窩”,決不能一“搬”了之,而應該做好後續扶持。以平利縣為例,針對不同情況的貧困戶,政府採取了三級布點措施:總部建在園區,工廠建在社區,車間放在村莊——不僅關照到了需要就近照顧家庭的貧困戶,也為不同地區的貧困戶提供了相同的就業機會,促進了全縣扶貧事業的同步推進。這種兼顧不同個體的就業模式,實現了精準扶貧的目的,確保搬遷群眾端穩了就業“飯碗”。

易地扶貧,也是初心的考場。“要有序推進易地搬遷扶貧,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環境。”平利縣2020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明確要求,紮實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發展工作,對全縣13490戶37974人易地扶貧搬遷戶進行“回頭看”。這是對搬遷群眾負責任的做法,也是求真務實的作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要實實在在做好就業工作,不能搞形式主義。易地扶貧的目標不是“移得出”,如果只有“安居”,卻不能讓群眾“安心”,這樣的搬遷又有什麼意義?

搬遷只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做“智叟”不做“愚公”,易地扶貧才能徹底斬斷“窮根”。希望各級各部門能沉住氣、耐下心,下足“繡花”功夫,以“穩就業”做好易地扶貧“後半篇文章”,讓搬遷群眾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讓他們安居又樂業,擁有穩穩的幸福。(胡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