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又思危,返校可放心

廣東首批187萬學生返校在即。為了安全開學,在過去兩週的時間裡,廣東省已對重點地區返粵的高三、初三師生共計2100人進行核酸檢測,無一異常,全省各地已按照每人每天配備2個口罩的要求,採購和籌備師生14天用的口罩,全省已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學生及家長四級防控網絡和主管行政部門、學校、疾控、定點醫院四級聯防聯控機制,而廣州市正在對首批返校的近20萬名師生開展核酸檢測。

這些開學前的準備工作很有講究,一定程度上可以用“居安”“思危”進行概括。所謂“居安”就是保證校園環境的安全性,儘可能確保首批返校的學生都未受病毒感染,避免學生在返校後的校園生活中發生病毒傳播。這一點在4月20日教育部召開的疫情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中也得到體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認為,復學的每一個人回到學校的時候,都一定要“清”,確保進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健康的、沒有感染的,這是保障校園安全最基本的條件。廣州所做的師生全員核酸檢測無疑為安全復學多上了一道保險。

居安又思危,返校可放心

4月22日下午,廣東廣雅中學200多名高三教師返校進行核酸檢測。南都記者 馮宙鋒 攝

“思危”是在做足開學準備工作的同時考慮到可能的意外和危險,進而提前做好緊急情況的應對預案。在建立四級防控網絡和聯防聯控機制之外,多所學校近期也開展了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多場景訓練教職員工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例如,如果學生在進校時體溫異常應該如何處理,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突發不適,老師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思危”的態度並不是希望危險到來,而是一旦有危險發生,各方能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置並將風險降到最低。不盲目樂觀的背後是對責任的堅守。

實事求是地說,開學並非已經得到了所有家長的理解。有部分家長擔心,廣東時不時還有新增確診病例,孩子開學會不會有感染病毒的風險?這些來自家長的壓力是需要教育部門直面並應對的,而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用行動說話。從過去兩週的準備工作來看,教育部門的擔當在行動中體現,開學是綜合各方面因素後深思熟慮的決定。

其實,現今這一時間點復學在傳染病防控層面已經經過了專家的論證並獲得了一致同意,在教育部召開的疫情防控專家報告視頻會中,鍾南山、李蘭娟、張文宏三位專家均贊成復課,鍾南山認為:“開學這條路一定要走。”並且,在4月22日廣州市召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座談會中,鍾南山還認為:“不能因為一個學校或者局部出現個別感染者,就全盤否定復學工作。”

如今,距離首批學生返校還有4天,各方已經進入復學準備工作的衝刺狀態。最後這一段時間,不妨依據專業意見查漏補缺,也可以參考其他已開學地區的成功經驗。例如,張文宏認為,一起吃飯聚餐是造成傳播的最大風險,所以學校的餐廳是不是可以分餐,或者學生與學生之間就餐時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鍾南山提醒,我們得適當地考慮錯峰上課,或者把距離隔開;校園防控尤其要把握三個關鍵點:自我健康管理、保持社交距離、學校不進外人。

如果將疫情防控比作沒有硝煙的戰爭,校園防控這一仗已經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