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固鎮縣:“四位一體”打贏脫貧攻堅戰

央廣網蚌埠4月21日消息(記者 徐鵬 通訊員 單永才 徐倩 ) 步入安徽省固鎮縣城關鎮張橋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繁密茂盛的花草林木,寬敞漂亮的農家小院,筆直寬闊的水泥路,各種設施齊全的村民活動文化廣場。遠處光伏電站、扶貧車間、扶貧種植大棚、扶貧養殖大棚、湖羊養殖大棚裡機器轟鳴,人聲鼎沸,一幅生產繁忙的景象盡入眼底,栽植了女貞和紅葉石楠等綠化樹木的85畝植綠扶貧基地更為耀眼。這如畫般的美麗畫卷,正是該村脫貧攻堅的成果。

  固鎮縣城關鎮張橋村位於固鎮縣城西北,距離縣城1.5公里,下轄3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人口2227人,耕地面積3800畝。張橋村是固鎮縣18個貧困村之一,2016年貧困村出列,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8戶179人。脫貧攻堅以來,村兩委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因地制宜、科學謀劃,以龍頭企業帶動,以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以產業基地建設為基礎,一手抓村級產業推動,一手抓合作組織建設,積極探索“市場+合作組織+貧困戶+村產業基地”四位一體產業扶貧開發新模式。經過3年積極努力,先後建成3組60kw村級光伏電站,1個扶貧車間、79個扶貧種植大棚、2個扶貧養殖大棚、4個湖羊養殖大棚、植綠扶貧等村級產業項目,扶持帶動全村種養殖業與貧困戶就業,使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50萬元,產業扶貧基地已形成規模。現在,全村68戶179人,目前已脫貧67戶176人,人均收入15462.46元,僅剩1戶未脫貧,其他村民也都日子越過越紅火,全面徹底打贏扶貧攻堅戰已指日可待。

  當初,如何加快貧困群眾的脫貧步伐,張橋村黨支部經過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一直認為精準扶貧的重點是產業幫扶,產業幫扶的重點關鍵是培育和發展能帶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產業。根據張橋村傳統種養殖特點,村支部決定引導農戶走“一村一品、一村多業”的產業發展新思路,並制定了《三年行動規劃》,確定了產業發展的方向,思路,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村支部首先引導群眾發展湖羊養殖,以固鎮縣幫貧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主體帶動,對凡參與養殖肉羊的貧困戶,按照養殖標準的,給予每隻400元的補助,對資金週轉困難的貧困戶,及時幫助辦理小額扶貧貸款,幫助其發展肉羊養殖,經過努力養殖成功,每個參與湖羊養殖的貧困戶每年增收4600元,從而大大的激發了貧困戶發展養殖的積極性。

  養羊獲得成功後,村兩委又決定發展大棚特色種植,大棚建好後,以固鎮縣宏鑫合作社為主體帶動,優先租賃給有意願發展特色種植的貧困戶,在減免大棚租金的同時按照政策要求對種植戶給予適當獎補,合作社定期組織貧困戶開展技能培訓,使貧困戶獲得種養殖技能,使貧困戶產業發展向著“多元化、技術型”發展。

  植綠扶貧是張橋村的創新項目。由幫扶單位縣林業局牽頭並給予技術支持,村裡組織實施,恆幫種植專業合作社承辦。項目佔地85畝,每畝栽植女貞160棵、紅葉石楠500棵,總投資約60萬。貧困戶每戶認領一畝,繳納1200元入股費用,與恆幫合作社簽定協議,栽植三年出售,每畝淨收入由貧困戶與合作社按4:6比例分成,每個貧困戶可獲得4800元收入,村集體可增淨收入35萬元。

  據村黨支部書記張會軍介紹,該村為使分散的農戶(貧困戶)建成有組織、有規模的、統一的種養基地,通過建立合作組織,有效的引導農戶(貧困戶)參與到基地建設和產業發展中。實現了“小群體”、“弱群體”與“大龍頭”、“大市場”的有效連接。目前在張橋村的3個合作社共吸收貧困戶50戶,合作組織在“市場+合作組織+貧困戶+村產業基地”四位一體產業扶貧開發的新模式中起到了協調組織的作用。

蚌埠固鎮縣:“四位一體”打贏脫貧攻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