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坐板凳難蘇寧,於無聲處看驚“雷”

“長”坐板凳難蘇寧,於無聲處看驚“雷”

三天兩戰,面對旗鼓相當,以逸待勞的足協盃冤家蘇寧,三線作戰的魯能的壓力很大,怎麼排兵佈陣成了球迷關心的大事兒。這是一個選擇題,也是一個博弈題,就看主教練如何取捨?選擇很傷腦,博弈顯智慧。魯能最後用一個省力的方式拿到了想要的結果,恭喜魯能在足協盃又進一步。

賽前新聞發佈會,面對華夏意外失手的奧拉羅尤心有不甘,誓拿疲憊不堪的魯能祭旗,反觀李霄鵬,在亞冠取得中超最佳戰績的情況下顯得風輕雲淡,可勁兒的強調輪換。說實在的,三線作戰情況下,中超四隊也就只有魯能實現了29人次的輪換,為什麼?因為魯能的戰術體系設計和人員準備做到了中超最成熟,所以李霄鵬這麼自信。如果不是場外因素影響了魯能的聯賽,相信現在魯能應該是前兩名的聯賽排名。過去的就過去了,我們不再計較,後面慢慢會追回來的。閒話少說,回到比賽本身。

一,教練鬥法

蘇寧奧拉羅尤:充分利用主場以逸待勞的優勢,汪嵩,埃德爾和羅竟保持足夠衝擊力,壓制住魯能邊路的插上,特謝拉從後面保持時刻前插,打破魯能防守體系的選位優勢,從而亂中求勝,防線位置帕萊塔保持防守體系的穩固,給兩個邊路助攻提供支持,整場比賽戰術體系設計非常有針對性,壓制住了魯能兩個邊路的助攻,同時把自己的思路打了出來,確實不錯,雖敗無憾。可惜的就是魯能在換上了張弛以後,奧拉羅尤太重視拿下對手了,忽略了自己的邊路人員經過六十分鐘的消耗戰已經無力統治兩邊了。

魯能李霄鵬:面對三線作戰,如何取捨成了媒體人費盡心思幫魯能琢磨的問題。李指導的腦子裡怎麼想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李霄鵬的世界裡有一個準則,是比賽就要認真對待,認慫不是他的作風。看到首發名單,有個朋友在微信上向我諮詢怎麼回事,我當時還沒看,後來看了之後,我覺得李指導這是直接派出了預備隊陣容打足協盃,但是變化就是在兩個邊路,劉彬彬,劉洋的左路和齊天宇,王彤的右路都是速度和技術型選手,能插上,能回防,就是一個消耗戰,再看看替補陣容,所有板凳都是首發主力,估計就是看比賽進程進行調整的。結果經過了上半場有驚無險和下半場初期的消耗,連續換上了三員大將殺死了比賽。

所以,教練比拼李霄鵬勝。

二,比賽進程:本場比賽的進程不像最後的結果一樣輕鬆,特謝拉,埃德爾的輪番衝擊給魯能後防線帶來的壓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崔鵬覆蓋面這麼小,不能對肋部進行有效保護的情況下,劉彬彬,劉洋麵對的壓力非常大,所以有了埃德爾,羅竟,特謝拉輪番的衝擊並製造險情,好在大雷發揮神勇,連拒對手數次攻門。蘇寧兩個邊路的人員也在特謝拉持球時頻頻前插套邊,壓制的劉彬彬和齊天宇過不了半場,中場拿球就被貼身緊逼,根本無暇轉身和倒傳,魯能就一個格德斯獨木難支。好在周海濱的一腳出球能力還行,偶爾打出幾腳有威脅的組織,讓對手老邁的帕萊塔不敢過中場,怕被格德斯趟過,魯能沒有被圍毆。另外也要感謝吉爾,多次突然預判搶上和補位,讓比賽驚險有餘,士氣未洩。大雷連續的神撲讓不斷衝刺加速的特謝拉無計可施,雙手扶膝蓋的鏡頭連續出現,奧拉羅尤換上攻擊手持續打壓魯能,李霄鵬也是老謀深算,趁對手三條線開始鬆動時派上了攔截覆蓋能力更強的蒿俊閔,張弛直接切斷了對手的組織,然後依靠左右邊路的來回扯動完成終極一殺。後面蘇寧也有機會,無論是李昂的越位還是特謝拉的突破都製造了殺機,但是特謝拉最後一突後那絕望的眼神讓蘇寧再也沒了扳回的雄心了。

三,本場比賽魯能優缺點。

本場比賽可以說是戰術的勝利和伏擊站的典範,不代表魯能的攻防組織水準,所以不能過大去表揚李指導或者哪個球員。

1.中路保護漸入佳境。本場比賽可以透露出來一點,魯能球員對於中路的保護越來越是得心應手,不管是周海濱,崔鵬,陳科睿甚至劉彬彬,齊天宇,始終把中路的保護看的比較重,不給特謝拉,埃德爾從容起腳機會,甚至為了等隊友落位,劉彬彬還付出了一張黃牌的代價扼殺對手的中路突進。

2.組織進攻不再盲目起高球。換上佩萊以後,魯能隊的打法接近於日常戰術了,斯托伊奇科夫說魯能是靠起高球贏得比賽的,但是冠軍不是隻有這一招。本場比賽魯能著實打了臉,佩萊的高點魯能確實在用,但是比賽中,魯能更多的是利用對手體能和場地寬度,由蒿俊閔,費萊尼拿到球權以後迅速向前傳,靠兩個邊路的撕扯拉開對手的防線,同時佩萊基本也就跑到禁區裡了,要麼有後插上的射門,要麼依靠高中鋒的身體做球,歐洲盃上克羅地亞已經給我們做了最好的詮釋,來自前南地區的斯帥看不出來麼?

總之,一場普通卻又非凡的比賽,讓魯能球迷越來越信服了俱樂部在各個方面的工作做的越來越好。縱然遭遇了裁判和所謂的媒體人各種鬧騰,國網和魯能依然是中超最好的公益足球踐行者,牢記“百年俱樂部”初心,不忘“三個願望”使命!做這樣的魯能球迷真好!

“長”坐板凳難蘇寧,於無聲處看驚“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