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談場戀愛?

兩個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彼此一定是在最底層的東西上面,有互相打動和吸引的元素。

這些元素是什麼呢?比如一個人的價值觀、品性等。

但為什麼很多人,在底層東西上共鳴,談個戀愛,仍然舉步維艱?

我們今天來聊聊這個話題。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談場戀愛?

01 需求

有位朋友跟我聊天說,他對象太難取悅了。

我問怎麼回事?

她說中秋節的時候,自己想送對方一份充滿情感的禮物,於是花了好長時間折了一瓶千紙鶴,可是當對方拿到自己禮物的時候只是開心了一下下就把禮物擱置了。

其實他們都是追求浪漫並注重生活儀式感的人,只是沒有get到對方的點而已。

如果我們還在青春懵懂的年紀,一條圍巾、一堆千紙鶴、一封親筆信……可能都會讓對方原地感動,但是我們不同了,我們慢慢在務實中追求浪漫。

如果不瞭解對方,不能送對方喜歡的東西,憑什麼能夠打動對方呢?

比方說,對方喜歡吃小蔥拌豆腐,但你送了一桌山珍海味,TA就不太可能很高興。

比方說,對方只是想要吃碗肉,而你偏要送名玩字畫,不懂藝術的話自然也沒有什麼觸動。

這就好比,我們做一個產品,總是去關注這個產品多麼精美優良,相比競爭對手有哪些優勢,其實客戶根本就不關注這些,客戶關注的是你這個東西到底好用不好用,性價比高不高。

我們是時候放棄自我的偏見,以“用戶思維”去看待這個問題了。

對方到底需求什麼呢?

這個問題需要各自琢磨。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談場戀愛?

02 孤獨

很多人都寄希望於戀愛來消除自己的孤獨感,兩個人在一起就是要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要有所關聯,我覺得這是連體嬰式的戀愛,是在用陪伴式思維處理關係。

在我看來,我們應該正視彼此是獨立的個體這個事實,並不是說你發個信息他就一定要秒回,也不一定要他懂你的浪漫,甚至要產生共情。這並不是說不去理解對方,相反理解很重要,溝通很重要,求同存異很重要。

我前段時間在廈門看日出,我同行的小夥伴當時給她男朋友發微信視頻,一起分享在海邊等待一輪日出的金光灑滿海平面的浪漫,她第一次在海邊看日出,顯得特別激動。

但是她男朋友當時就是睡眼惺忪的說了一句:“我好睏啊,可以不可以讓我再睡會兒。”

然後她因為這個事情,跟他男朋友鬧彆扭了,導致整個看日出的過程都不是非常開心。

本來我們早上四點半起床,五點到海邊,就是要一點點去感受日出的激盪人心,然而她什麼心情都沒有了。

要我說,就像我這樣,即使在海邊待著,一個人都能看很久,看太陽昇起、看太陽落下,我覺得都是美的。

如果不能和自己分享喜悅,和自己共享孤獨,那麼大概率事件上,即使談了戀愛,也談的非常糟心。

戀愛不能消除孤獨,反而有時會因為需求、理解、認知的不同,會讓你比單身時更加孤獨,甚至讓你對整個人生的掌控感有種失衡的感覺。

放棄對陪伴的時刻關注,反而可以擁有高質量的陪伴,會發現彼此身上更多可愛的地方,也有時間發掘興趣愛好以及精神愉悅。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談場戀愛?

03 吸引

但是也不是說,我們之間不能分享晨曦或者日落,就代表我們完全是不同的人。

兩個人之所以在一起,一定是對彼此都有吸引力的,那些最底層的東西只要沒有變,就不要去刻意追求錦上添花的那點榮光。

兩個人在一起是否舒服合適,就是哪怕待在一個空間裡,他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你幹著你喜歡的事情,你們不強迫和利誘對方放下手上的興趣,投身於自己的喜好上。

你知道他在,你安心。

他知道你在,他安心。

如果在彼此忙完,能窩在沙發上,交流一下彼此所做的事情,而對方能有耐心傾聽,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對你的讚賞,我覺得也就行了。

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這就像我們讀一本書,遇到了一個非常美妙的章節或者片段,我們迫不及待的想要跟對方分享。

不要求對方從中得到的感悟或者流露的喜悅恰似我們一樣,從不同的觀點中得到樂趣,我認為也是生活很重要的一個內容。

宋丹丹說過:“本來我們只想要一個懷抱,後來多了一個吻,發現需要一張床、一證書、一房子、一車子……可是,到了離婚的時候,我們才想起,當初只想要一個懷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很多人其實忘了,在一起是開始,熱戀是開始,結婚也是開始,如果能做到像初始一般,常懷感恩之情,或許感情之路就會好走很多。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談場戀愛?

04 成長

我有時候聽到已婚人士的抱怨,比如說我不想跟他說話,他聽不懂我在說什麼。

有時候,對方回到家裡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一下,但是這個時候家裡雞飛狗跳,孩子玩鬧,你在嘮叨,隨後便引發一場你來我往的爭吵。

很多人在發生問題的時候,不太喜歡與對方溝通,有時候就會冷暴力的方式處理,對方一臉懵逼,不知道怎麼回事。

溝通可以讓雙方都能向著彼此契合的方向努力,如果我們都還在乎這段關係的話。

這樣也方便兩個人,共同成長。

成長這種東西是很奇妙的,你不知道他發生在什麼時刻?

就像你去問一個吃了七個包子的人,是哪個包子把你吃飽了?他根本無法回答出來。

成長的過程,有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悟,需要每個人自己去慢慢感受和體悟。

親密關係帶來的成長,我是說最好的成長,就是愛人,這個客觀存在本身。

我個人認為,無論是戀愛關係、家庭關係、朋友關係,我們首先還是要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彼此呢更應該成為隊友,向內關注自己,向外關注團隊,不讓彼此掉隊。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談場戀愛?

05

之前有句很火的話叫做:為什麼懂得這麼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

在我看來,提出這樣問題的人或者有如此困擾的人,他們所說的懂得大概率還沒有真正達到理解認同的層面。

或許只是知道而已,知道≠理解認同,這其中差別很大。

唯有突破那些淺層的認知,達到深層的認同,把道理轉化為自身行動,達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才是在用那些道理在真正指導自己的人生。

我們很多時候會被眼前的忙亂遮住雙眼,《稀缺》中有個提法叫做“管窺”,也就是說當下面臨的那些重要且緊急的事情,落在了我們的視野之內,被我們看到且重視,而那些真正對我們人生有著重要影響的事情,卻落在了管子外面,常常被我們所忽視。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帶寬的,如果被一些事情佔用,其他事情就沒有空間了。

去關注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並且行動起來,你會發現自己和周邊的不同。

為什麼懂得很多道理,還是不能好好談場戀愛?

最後,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具一格的精神力量,不懼怕自我獨處,不恐慌年齡增長,可以做一個一直分享溫暖的人,即便自己成為了一個年邁的老太太。

注:原創,首發於個人微信公眾號“七十二朵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