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歷史:晉商的輝煌源自邊關貿易,走西口,闖關東的拓荒精神!

三晉歷史:晉商的輝煌源自邊關貿易,走西口,闖關東的拓荒精神!

三晉特殊的地理位置

明清時期,晉陽大地之所以能夠產生遠近聞名的晉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這一最大的商邦,是有很多歷史原因的。我們這裡不說什麼山西人勤快,有頭腦會算計等等,筆者認為真正的原因有兩條:一是當時的政策,二是山西省的地理。

其一,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擁兵推翻元朝殘酷統治後,元朝殘部逃向漠北,賊心不死地建立北元(匈奴),由於匈奴心懷叵測,每時每刻都在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對我邊民進行侵擾,掠奪我中華民族老百姓的財物,騷擾行動經常發生,由於他們那裡是荒牧區,根本不生產糧食,所以只有靠掠奪才能生存,故對於漢民族建立的新興政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尤其是老百姓的日子過的是惶惶不可終日!

由於內蒙古地區地勢起伏不大,無險可守,且土地、氣候等在當時的條件下根本不適合農耕民族生存,無法實行軍墾屯田制度。所以明朝統治者只得將大量的軍隊駐紮在陝北的榆林,山西的大同,河北的張家口等長城沿線,這樣就帶來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明朝非常注重邊關的防守,故上述三地駐軍大約在三十萬左右,這些人每天的衣、食、住、行必須解決,否則將難以為繼。要知道駐軍三地都是農業欠發達地區,糧食自給自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靠外援,同時也只能靠牲口長途運輸。由於落後的運輸方式往往會形成運之三剩之一,甚至可能出現運之五剩於二之被動局面,因為運輸隊伍要靠人還要靠牲口,他們也要吃糧食,這就存在一個運輸成本的問題,就是這樣的形勢;就是這樣的條件;就是這樣的被動局面考驗著明朝統治者,明朝皇帝朱元璋表現出了驚人的智慧,他帶領天下豪傑經過卓絕的鬥爭,終於打敗了元朝腐敗無能且殘暴之極的統治,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的侵略和統治使漢民族恨之入骨,朱元璋順應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這個道理。

三晉歷史:晉商的輝煌源自邊關貿易,走西口,闖關東的拓荒精神!

明朝的版圖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首先把鹽,鐵的採集,提煉,經營的權力一律收為國有,逐步形成絕對壟斷。他制定了一套專門的許可證制度,並且把經營鹽的權力把關下放到邊關駐軍首長手裡。因為食鹽生意在當時是最賺錢的買賣。要想經營食鹽必須取得朝廷頒發的“鹽引”,要想取得“鹽引”,必須把糧食運到邊關,由邊關首長收到糧食以後酌情簽發。一般情況下是五擔糧食可以換一百斤鹽,這樣就形成了以糧食來換“鹽引”的主動聯繫,這裡有一個問題,糧食換“鹽引”合算不合算的問題,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合算,古人都知道一斤糧食多少錢,一斤鹽多少錢,誰心裡都明白!糧食的實際運輸人把糧食運到邊關,交給邊關首長,換到“鹽引”,再到食鹽生產基地以低價購進食鹽,運輸到其他缺鹽地區轉手高價出賣,賺取鉅額利潤,晉商的“第一桶金”就是如此形成。這樣就有很多人發現這個有利可圖的好方法,便紛紛加入到往邊關運糧的隊伍中,這樣的前提下,晉商的隊伍不斷壯大。

其二,地理問題,晉陽大地的地形地貌呈兩山夾一川,兩山對於晉陽人民的護佑是功不可沒,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晉陽大地上的農業生產得到充分發展,糧食產量逐年增加,糧食剩餘的增加相應地人口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是晉商產生的重要基礎。當時的邊防軍隊主要駐紮在三省三地,即陝西省的榆林地區,山西省的大同地區,河北省的張家口地區,那麼,為什麼後來出現了晉商呢?而沒有出現陝商或者是冀商呢?原因是比較多的,但主要有以下兩點:

1、當時北方在元末明初出現過戰亂頻發,老百姓流離失所,更有匈奴民族和蒙古等少數民族軍隊對漢民族實行野蠻的慘無人道的統治,尤其是蒙元政權對於漢民族的屠城制度,導致北方人口聚減,出現了千里無雞鳴之淒涼慘狀。而晉陽大地由於較早地被金人所統治,又完整地被蒙元政權所接收,從而使晉陽人民躲過了這一劫難,人口得以大量生存,與周邊的陝西、河北、河南在人口數量上形成了絕對優勢,這也是明初發生在山西省洪洞大槐樹下移民活動的重要原因。

2、因為晉陽大地南端有一個重要的戰略資源——鹽,上古時期炎黃大戰就是為了爭奪對鹽池的控制權,而且運城地區自古以來就是華北平原的“糧倉”,河東地區土地肥沃,物產也較為豐富,當時的晉商們從這一帶收購糧食,再運到邊關重鎮,換取“鹽引”,把鹽運到需要的地方,賺取了鉅額差價,也可以說賺取了鉅額利潤,晉商的“第一桶金”就挖於此。再到運城地區收購糧食,運到邊關重鎮換取“鹽引”,週而復始前後一百多年賺了多少錢就可想而知。一方面可以支持軍隊鞏固邊防,另一方面又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反觀其他如河北、河南、陝西就沒有這麼好的條件,關鍵是沒有這麼好的經濟頭腦!經過近兩百年的積澱,此政策為晉商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這裡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晉商人抓住了歷史機遇,機遇對於每個人來說稍逝即縱,只要頭腦清醒抓住機遇,再付注辛勤努力,成功的機率將大大提高。二是晉商人天生能吃苦,這一點體現在起早貪黑,不辭辛苦,省吃儉用,敢為人先,試想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長途運輸糧食會一帆風順嗎?風餐露宿就不說啦,還要面對自然災害以及盜竊搶劫風險,但是晉商人咬著牙挺過來了,有句俗語:“不吃苦中苦 難為人上人”是有它一定道理的!

三晉歷史:晉商的輝煌源自邊關貿易,走西口,闖關東的拓荒精神!

武財神的文化傳承

滿清入關推翻了明朝統治,由於滿蒙之間的特殊關係,從根本上解決了近千年的少數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矛盾,蒙古地區也成為了中華民族抵禦外來侵略的橋頭堡,晉陽大地與蒙古草原的經商之路由此打通,又一次為晉商崛起帶來絕佳的機遇,由於晉陽大地的糧食以及豐富的資源,關鍵的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鹽、煤、鐵的開採及經營,為晉商迅速崛起提供了堅強後盾,以至於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經營團隊,經過廣大晉商的艱苦創業拼博努力,使得晉商經營品種齊全,由於經營理念的更新,誠信為本,薄利多銷,質量第一,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從而走向全國,甚至於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晉商早期在外背井離鄉,走西口,闖關東,下江南,遠赴重洋經商作賈,但是經常會遇到一些自然災害,盜賊,土匪的干擾與迫害,也有命喪他鄉的事情發生,人財兩空的被動局面經常面對,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迫切需要一個精神支柱來支撐起走南闖北,養家餬口以至發財致富晉商人的樸素願望,在此關鍵時刻,山西籍的漢民族英雄人物關公,即被推到了商業前臺。那麼關公為什麼能成為晉商人心中的偶像呢?主要因為關公身上體現了一種精神,那麼關公精神實質又是什麼呢?就是“誠實守信,義薄雲天”,“桃園三結義”是關公人生的起點,所以關公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義”,義延伸至後便是誠實做人、誠實守信、誠信經營,晉商人只有秉持這種精神才有可能經營成功,身體力行的晉商人也確實在經營方面大獲成功,外省的商家看到了晉商的成功,也看到晉商人對關公誠摯的崇拜,他們也相信晉商的成功關鍵是奉行了千真萬確的“關公精神”,是“關公精神”護佑著晉商。所以關公被奉為“武財神”,藉此,關公武財神的地位逐步確立,不斷提高,時至今日對於“關公精神”的崇拜在全世界華人圈,尤其是在東南亞各國、各民族人民的心中經久不衰。

首先,晉商之所以能夠稱雄商界500年最核心的問題是晉商自始至終以“義”字為重,做任何事情都是“義”字當頭,一種人是“見利忘義“,而另一種人則是“捨身取義”,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天壤之別”!晉商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堅持的是“以義制利”,尤其是老百姓遭遇人災天禍之時,晉商是傾囊相助,見義勇為的事情會經常發生在晉商人的身上。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概念裡,商人嗎!為利而謀!但晉商人卻恰恰相反,利義相交時晉商人會義無反顧地選擇義,扶貧濟困,撫老愛幼,捐資興教,捐助公益,義務修路,慷慨解囊,這些實實在在發生在晉商人的身邊的事情,就可以無可爭辯地說明晉商人對於“關公精神”身體力行。

其次,晉商之所以能夠逐步發展壯大就在於晉商人的誠實做人,晉商的前輩歷來講究做事先做人,人都做不好,其他的都是無稽之談!誠實守信、誠信經營,勤奮努力,勤儉節約,勤儉持家,戒驕戒躁,財富是靠一分一分摳出來的,有一句俗語“省下的就是掙下的”,奢侈浪費能夠發家致富嗎?晉商前輩們艱辛、刻苦精神是路人皆知!

再次,晉商之所以能夠在商界馳馭500年,不斷地發展壯大,與他們的精英團隊不斷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說賒銷,配銷,薄利多銷,遠途快遞等等經營模式的不斷創新使晉商變著花樣去經營,並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晉商之所以能夠做大做強與晉商人的擔當精神是分不開的,當國家、社會、老百姓有什麼困難時,或者說有什麼災難時,晉商人會義無反顧地幫助他們,出人,出錢,出物真是傾囊相助,這些實實在在發生在晉商人身上的事情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稱讚和當時朝廷的嘉獎!晉商有如此的“口碑”,老百姓能不信任嗎?

作者:王恭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