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午談參禪:在快樂中感悟道理!

2020年3月27日,保定日報社學者來訪大覺禪院。期間,監事長孫大午與客人交流,談了關於佛學的一些自身體會。


孫大午談參禪:在快樂中感悟道理!

大午孫氏文化園


佛是什麼?法無定法是法,這是佛法的基本概念。我的理解,佛就是一種感悟,是自身的修行。

佛祖在死的時候,首先是否定自己。佛祖建起廟來,誰都可以進,唯獨佛祖不可以進,因為自己的東西他要否掉。佛經寫出來了,佛經在人們心目中就是佛法。既然法無定法,那麼問佛陀,這個佛經算不算法?這是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佛陀回答,我的東西也要否掉。因此我說,凡是讀書的、讀經的,都違背了佛陀本意。

惠能禪師,是佛教禪宗祖師,世稱禪宗六祖,對中國佛教歷史影響非常之大。實際上,惠能一個字都不識,更不會讀佛經,就是個燒火、劈柴的,每天劈柴做飯,聽別人唸經時領悟出一些道理。也就是說,悟道的才去參禪,參禪的未必能悟道。廟堂之上的人,不能見財見色,就做不到棄財棄色,怎麼能夠悟出其中的道理。六祖惠能夠成為禪宗,也得虧他不識字,如果他去讀佛經,就很難開悟,也就成不了六祖惠能了。

所謂悟道,跟西方的清教徒,是一樣的心理狀態。就是那四句禪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不管你是佛教徒,還是清教徒,這四句話,已經把參禪悟道全解釋清了。清教徒沒有教堂,沒有任何偶像,當然新教改革有了進步,人類思想在不斷解放。當思想解放到一定高度,也就是說,當思想無禁區、精神沒有枷鎖的時候,學識才能轉化成智慧。反之,你的所學僅僅是知識而已,變成不了智慧。只有知識轉變成智慧的時候,那才是精神食糧。當你有精神枷鎖、思想禁區的時候,怎麼可能自由,怎麼可能成為智慧的人?所以,六祖惠能說,本來無一物,我心是乾淨的,染什麼塵埃!

學佛本身就不是佛的詞彙,這是一種傳教的說法,教人怎麼做。參禪悟道,應該是人人都有佛性,必須是自己把內心深處的東西悟出來。六祖惠能是他自己悟出來了,心裡非常乾淨了,他就成佛了。為什麼說,人人是佛,佛即我,我即佛,不用去學誰。

王陽明的“心外無物、知行合一”心學思想,也是如此。

《六祖壇經》,我讀不進去。這是別人收錄惠能講的話,就像孔子的《論語》一樣,都是後人收錄的。包括現在,有些坐在廟堂之上的專家學者們,所說所講的非常膚淺,無非是搬運工,從他人之口學來的,或者從西方學來的,然後加一些個人理解而已。我所講的這些,是自然的流露,發自內心的感悟。有人認為這些會成書,會留給後人,但是我沒有這種想法。宣傳、教誨本身就是一種功利思想,還怎麼學佛。當一個人自己心靜了的時候,就沒這種憂,也沒這種恐懼,這個時候你也就有了佛性。

孫大午談參禪:在快樂中感悟道理!

我相信有這前世今生,因果輪迴。靈魂可以說是一種物質,物質也是一種精神世界。唯心和唯物本來就分不開,境由心造,是完全說得通的。最近的新冠病毒,它就是一種生物,也是一種動物。雖然渺小,但是它的生命力非常強,整個世界都無法阻擋。正如佛語講的,“一沙一世界”,一粒沙子便蘊藏著三千大千世界。當你悟出這個道理,還會“磕頭”拜佛嗎?

我是信神不信教的,在家種菜、養雞,想著怎麼做飯好吃,怎麼生活才快樂,在快樂中感悟出一些道理,這就是修佛。

孫大午談參禪:在快樂中感悟道理!

孫大午談參禪:在快樂中感悟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