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文 | 張宗超

與讀者書: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比我說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01

最近喜歡上一個人出去走走,關掉網絡,放下手機,走一個很大的圈,有時會帶上耳機,聽一本還不錯的書。

可能不少人也和我一樣,在這個嘈雜的時代,獨處很難得,即便獨處也難得平靜,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在擾亂著自己,也有很多很多各種各樣的想法在腦海裡蹭蹭蹭往外冒。不看手機,生怕錯過了什麼大新聞,放下手機,生怕會有人在這個時候聯繫自己,好似會損失幾百萬,如此循環反覆真的很疲累。

喜歡一個人出去走走,不是我最近才有的習慣,嚴格來說是近兩年都有這樣的習慣,而且出去走的時候,一定是一個人才算。有個人和自己一起出去,反倒徒增尷尬,不說話,好像哪兒不對,說話就意味著無法得到那種獨處的平靜狀態,無法找回自己的正念。

以前總喜歡什麼是都往外說,什麼情緒都往外丟,甚至藉助抽菸、喝酒、K歌這樣的方式發洩。後來學會了只對某個人說,只對某個人傾訴,可事實上這也不靠譜,這樣的做法有一個不好的地方是,你的不好的情緒不僅不會減少,說多了,反倒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轉遞給另一個人,這不是解決問題,這是轉移問題,不值得提倡。

當然,不是說不可以傾訴,而是懂得適合而止,點到為止,彼此舒坦。不要輕易把別人當成自己的情緒垃圾桶,這樣很不好。

與此同時,記住一句話: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所以不要奢望所有人都理解你。有時候即便所有人都不理解你,只要不侵犯別人的利益,不給別人帶來困擾,你都可以堅持並做好自己想做的,畢竟自私也是一種美德。

02

之所以說自私是一種美德,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彼此合作的,是一種協同作戰關係,你能與更多的人協同作戰,就意味著擁有更多的資源,而自私的本質是利己,但不損人。

如此理解過來,當越來越多的人懂得自私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有更多的人懂得彼此幫助,因為只有深刻理解協同作戰的人,才真正懂得自私為什麼會是一種美德。

而那些天天鼓吹無私的人,鼓勵企業不要盈利的人,往往是一個社會,一個行業的蛀蟲,是蠶食別人成果還不臉紅的害蟲,他們希望別人的無私來滿足自己的自私。

說到出去走走,除了能與自己獨處,能找到自己正念之外,關鍵是能在這個過程中,重新梳理自己的思緒,重新思考一些處事方式,說到底,這是一次自我修煉的過程,也是重新找回正念力量的一種方式。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互聯網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的確讓不少人徒增了不少煩惱,在享受互聯網的便利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分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更多的信息帶來的焦慮對抗,而平靜是焦慮的對立面。

也就是說,抵抗焦慮的一個好的方式就是尋找自己的平靜,而行走,是我比較推薦的一種方式,沒有之一。並且一定要是一個人的行走,起碼也要保證是沒有交流的獨處式的行走。

03

世界如此美好,越來越多的人卻開始變得暴躁,變得沉不住氣,缺乏起碼的定力。有人在頭條上問:“裸辭半個月了,感覺人都閒廢了,但幾年來換了不少行業,一事無成,好煩,請前輩們指點該怎麼辦?”

問答下有很多人回覆,我也參與了回答,我的觀點是:

首先,並不支持裸辭,我對職業發展的基本原則是:先生存,再發展。裸辭的情況,除非是已經有自己的積蓄,有一段週轉期的口糧,這樣才不會慌。或者已經有了下家,辭職之後能夠快速入職,很明顯,並沒有下家。

其次,幾年換了不少行業,本身說明缺乏定力。現在好的行業越來越多,每個行業好像都有挺賺錢的,可不是所有的好的行業,都是對於所有人來說的好的行業。

對於有的人來說,某個行業是個好行業,同樣它也可能是某一類人一生的噩夢。也就是說,不是所有賺錢的行業,每個人去做了都能賺錢,一方面要看市場環境,一方面要看不同市場的准入門檻等等。

所以說,存在的諸多行業中,並沒有絕對好的行業,也沒有絕對不好的行業。比起多次轉換行業來說,倒不如選擇一個行業,紮實的做下去,先積累自己的經驗,深入瞭解一個行業,熬過那段起步期,逐漸的瞭解一個行業的來龍去脈之後,自然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點,實現更大地提升。

最後,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換行業的風險比換工作的風險要大很多。隔行如隔山,花了很多時間去不同的行業轉圈,好似什麼都知道一些,又什麼都不精通,這不僅是對自己不尊重,也是對他人智商的侮辱——一個什麼都懂的人,也就意味著身上沒有什麼價值點。說到底,什麼都懂一點,看似懂很多,以為這樣挺好,實際上這並不加分項。

與此相反,在一個行業不斷深入,同樣的時間在一個行業裡深挖,相信會有不小的積累。

總之,建議抓緊時間在一個自己看好,也覺得還不錯,喜歡待下去的行業裡,找一份具體的工作,紮實的做下去,一定要有自己的定力。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比如,近3年,近5年就在這個行業深挖。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04

藉此順便和剛畢業的同學分享一個觀點:有太多的選擇不是好事,能堅定某個選擇是一種能力。

希望你不會被諸多選擇迷惑,以為自己真的有多牛逼,而是能認定些什麼,認定某個行業,認定某個工作,先學會紮根,否則你會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看哪兒的招聘都是機會,看哪兒的工作都好像可以,都想去嘗試,還為自己多勇敢,能折騰,實際上就是一傻叉而已。

在我看來,偏執也是一種智慧,是一個人混得好的基礎。

我之所以敢這麼說,是因為幾年前的我,也曾經歷過那種無頭蒼蠅式的折騰,在別人看來自己真牛逼,實際上只有自己才知道,這種感覺多麼痛苦。

沒錢的日子的確很痛苦,恨不能所有的工作都做,只要能賺到錢。賺錢很重要,錢也是一個好東西,能正確對待錢是一種智慧。可賺錢的思維從來不是,某某做這個工作,一年賺了十萬,某某接了某個項目,半年搞了幾十萬。真正想要賺錢的思維不是這樣的。

想要賺錢,不僅要選對行業,選對行業的同時,還要有正確的價值觀指導。即便選的行業並不是一個火爆的行業,有底層的品質支撐,最後也同樣能賺到錢,比如,耐心、踏實、自信、守信等等。

一個人一旦在選擇做一件事時,腦海裡想的不是怎麼做好事,怎麼提升自己,而是想著多久能有多少回報的話,基本這個事就不用做了,而且去做的最後基本都會泡湯,甚至賠本。

在這個時代,想法如過江之鯽,值錢的想法卻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說,絕大多數想法根本不值錢。值錢的是一個人的行動力、學習力、執行力等這些能把想法落地的品質。

05

我自認為算是一個被互聯網信息及思想大潮波及過的人,經過幾年的社會磨練,也逐漸形成了自己一套江湖方式,想法以及觀念和身邊的一部分人開始不一樣,與此同時,也有自己回不去的家鄉。

就職業發展的地區選擇而言,好的職業發展機會往往在人口多,房價高的地方,這些地方確實有更大的壓力,但同時也意味著有更多的資源,這是為什麼即便有的地方消費水平很高,房價很高,同樣有源源不斷的人想要加入其中,這是市場的選擇。

人是觀念的產物。所以我主張做自己的同時,也一直主張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打破自己的錯誤觀念,重塑新的認知。

顯然,這並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許多人還是會被身邊的人影響,害怕被評論,害怕與別人的不一樣。可如果你確定要成為某一類人的時候,就一定要與這類人多相處,彼此影響,除非你想要成為某一類人的想法是假的。

這個道理就如有病找醫生一樣好理解。醫生永遠無法教你如何成為一名好士兵,選對群體,選對榜樣,也是一種智慧。

無論怎麼樣,只要選擇了一個方向,決心要去走的時候,就一定要記住: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我也相信,往往擊垮一個人的,從來不是事實本身,而是認知。人生面臨的諸多困難中,大多數從來都是我們自己嚇自己。當真正的困難與苦難來臨時,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成為自己生活裡的英雄。

除了以上的這些,還有最可怕的一點是,當越來越多的人懂得更多的道理時,不是因為道理而進步,不會藉助道理的力量來激發自己不斷進步和改變,反而囿於道理本身無法自拔,以為自己一直在變,其實不過是不停地轉換理由,繼續做自己生活裡自己也不喜歡的小丑。

——不選擇突破,就會一直活在糟糕的惡性循環裡。

——對自己最好的歷練是,不斷嘗試新的可能,打怪才能升級。

在理解了“不是所有的魚都回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之後,也要懂得偏執和認死理。這就如賺錢的行業很多,但你需要偏執的認定某個行業發展一個道理。

再進一步說,為什麼有的人總不敢偏執,總不敢認定些什麼,不敢做出選擇,甚至害怕面對選擇呢?究其原因只有一個,不敢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缺乏某種責任感,對自己對抗世界的能力不夠自信,這才是本質。

作者簡介:張宗超,一位用力體驗生命並努力傳遞更好的生活理念的年青作者,寫人生規劃、職場認知以及自我成長方法。不僅是一名新東方在線首屆認證諮詢師,擅長國內及出國考試規劃;同時還是一位計算機辦公軟件高級應用授課專職老師。


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不是習慣就好,而是不斷開始

對生命最大的辜負,是沒用力去體驗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