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員竟建議用臺灣專家取代譚德塞!疫情之後,臺灣局勢將往何處去?

熊興 華中師範大學臺灣與東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大疫當前,作為聯合國下屬的重要專業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為疫情期間最受關注的國際組織。臺當局亦不甘寂寞,在疫情期間多次操作有關世界衛生組織的議題,並不斷向世衛組織發難,頗有與美進行配合之勢。近日,臺當局與“美國在臺協會”(AIT)發表所謂“美臺防疫夥伴聯合聲明”,惡意解讀大陸的防疫措施。在美國暫停對世衛組織的撥款以及多次指責世衛組織 “隱匿疫情”“防控不力”時,臺當局相關機構亦跟風配合。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不久前就直言其個人曾受到來自臺灣地區的帶有種族主義的人身攻擊。當然,臺當局的種種舉動也獲得來自美方親臺人士的“積極回應”,如美國防部前高官約瑟夫•博斯克在媒體上呼籲美國總統特朗普應舉薦一名來自臺灣的專家以取代世衛組織現任總幹事譚德塞。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也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認為美國應給與臺灣全面的“外交承認”。但這些過氣政客的言論,恐大多是一些博取眼球的說辭,並無任何實際意義。

美國官員竟建議用臺灣專家取代譚德塞!疫情之後,臺灣局勢將往何處去?

事實上,作為臺當局拓展其所謂“國際空間”的一個重要目標,參加世衛組織大會,甚至加入世衛組織,是其長期追求的目標。但根據規定,只有國際認可的主權國家,方有資格加入世衛組織成為其會員。不過,由於公共衛生問題與人的健康和福祉息息相關,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因而過去也曾有過比較妥當的處理方式。

根據中國與世衛組織達成的安排,臺灣雖不是世衛組織成員,但多年來一直與世衛組織保持著定期的技術交流關係,臺灣的公共衛生領域專家可應邀參加世衛組織的相關專業技術性會議,世衛組織也可在必要時派出專家赴臺灣地區進行相關專業技術性考察、指導或提供援助。在資訊方面,臺灣的衛生機構可以通過《國際衛生條例》架構下的聯絡窗口及時獲取世衛組織發佈的信息,同時也可直接向世衛組織更新有關公共衛生問題的信息,尤其是新冠肺炎這類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美國官員竟建議用臺灣專家取代譚德塞!疫情之後,臺灣局勢將往何處去?

所謂臺灣與世衛組織關係問題,實則與兩岸關係的態勢密切相關。在兩岸關係發展態勢良好時,有關臺灣與世衛組織的關係問題並不突出,兩岸在此問題上具有一定默契。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臺後承認“九二共識”,積極發展兩岸關係,因而在有關世衛組織的問題上也有一些發展和良性互動。2009年世衛組織的年度會議上,臺衛生部門負責人葉金川首度以“中華臺北”觀察員的身份出席。

彼時在野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還曾批評馬英九政府為了參與世衛組織大會而犧牲臺灣的“主權”。2016年民進黨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走入低谷,臺當局也被取消了世衛大會的觀察員身份。此後,每到世衛組織年度會議之際,臺當局都會習慣性地操作一番,其表演方式也多種多樣。如在日本媒體發文“告洋狀”,在世衛組織大會場外以“示威”的方式“蹭會”,還曾以“國家”名義向世衛組織捐款但遭到拒絕。凡此種種,無不體現出臺當局渴求“國際關注”,以拓展“國際空間”的迫切心態。

不久前,島內有人通過募資,在《紐約時報》上刊登廣告,宣傳臺灣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臺灣經驗”,但其主要用意仍在於藉此提升所謂“國際形象”,同時向外界傳達其無法加入世衛組織的“悲情”。

本次疫情期間臺當局的種種作為,也使兩岸關係惡化。當1月中下旬大陸疫情最嚴重時,臺當局以保障自用為由禁止向大陸出口口罩。而當美國疫情開始暴發時,則立即向美方贈送大量口罩。臺當局為此還提出“口罩援外計劃”,意圖開展所謂“口罩外交”。在臺灣民眾尚需實名限量購買口罩時,臺當局已向歐美多國運送口罩超過1000萬個,向東南亞等“新南向國家”也贈送100多萬個。

美國官員竟建議用臺灣專家取代譚德塞!疫情之後,臺灣局勢將往何處去?

在2月初世衛組織已正式將新冠肺炎命名為COVID-19後,臺當局卻依然以“與國際接軌”為由,堅持用“武漢肺炎”的稱呼。即便是到現在,臺灣不少媒體在節目中依然使用“武漢肺炎”。臺當局還以防疫為由關閉了“大三通”和“小三通”,被批實則是“假防疫,真政治”,藉機與大陸更加疏離。在防疫期間,臺灣島內的一些政治勢力還不忘“借疫謀獨”,繼續從事“去中國化”的表演。最近“時代力量”和“臺灣基進黨”便提出“中華航空”改名為“臺灣航空”、“護照改臺灣”等“去中國化”的議案,又成為政治鬧劇。

因此,在有關世衛組織問題上,臺當局不論是訴諸於所謂“中國打壓”的“悲情”也好,臺灣的“憤怒”也罷,實則是希望藉機操作“反中”“仇中”,製造對抗和對立,意圖人為割裂兩岸之間的各種聯繫,使兩岸關係更加疏離,及至達到“脫鉤”的效果,同時謀求拓展“國際空間”,提升“國際地位”。

然而,不論臺當局在疫情期間如何表演,其所期望的目標都是不可能達到的。在執政當局拒不承認“一箇中國”“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兩岸關係缺乏解凍的基礎和條件,臺灣想參加世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也只是鏡花水月。只有正視歷史與現實,在“一箇中國”的基礎下發展兩岸關係,方能真正有利於兩岸人民的福祉、健康和利益。(責任編輯:唐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