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熟悉中國古代行政區劃的人都知道,從秦代在全國推行郡縣制開始,遼西和遼東,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行政上都是兩個獨立的區域,互不統屬。甚至在唐代之前,遼西地區在經濟上始終要比遼東地區更發達一些。但是今天顯然不是這樣。今天的遼西地區,無論在經濟上,還是行政上都只是遼寧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遼寧省的中心是在遼瀋地區,經濟重心在遼東半島。可以說今天的遼西,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是遼東地區的從屬。所謂遼西中心城市,早就不存在了——你今天問遼西五市誰是遼西中心城市,你是問不出答案的。錦州只能說是最後一任遼西中心城市,而今天,遼西已經沒有中心城市了。

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是出於偶然還是帶有一定必然性,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件事。遼西是如何從一個獨立行政區劃,逐漸變成了以沈大為中心的遼寧省的西大門,最後連自己的中心城市都混丟了。

古人之所以長期以來,要把遼西和遼東劃分成兩個獨立的行政區域,是有很現實的原因。我把這個原因歸納為兩點:交通上的阻隔;人口構成上的不同。


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所謂遼東和遼西,其實就是以遼河劃分的。遼河西邊叫遼西,遼河東邊叫遼東。這個其實跟江南江北,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的劃分方法類似。遼河在古代,絕對是一條難以逾越的大河,尤其是到了每年的雨季,遼河下游平原地區會形成泥濘不堪的沼澤地帶。當年隋煬帝和唐太宗征伐高句麗屢次不成,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一到雨季,遼河下游別說是打仗,連行軍都困難。到了清代,位於遼河入海口的盤錦地區,還是朝廷的養馬場,因為那裡完全就是一片蘆葦塘沼澤地,除了養馬乾不了別的。如果不是解放後在盤錦地區發現了石油,那裡今天或許也只能用來種水稻養螃蟹。所以,如果你要把兩岸合併成一個大的行政區劃,那你無論把行政中心設立在哪邊都沒法控制另外一邊。

另外就是人口構成的不同。眾所周知,遼寧地區的人基本上都是關內的移民,是移民那是肯定的,就看你是啥時候遷過來的。這種移民潮,在秦漢,甚至更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道路有兩條。一條是從北京地區通過遼西走廊,或者大淩河谷底進入遼西地區。一條是從山東半島渡海,到達遼東半島,進入遼東地區。所以這兩邊非但行政區劃不同,人也不一樣。西邊的以河北人山西人為主;東邊的以山東人為主。所以闖關東,闖關東,其實兩種闖法。一種是陸路,一種是海路。其實直到今天,以錦州葫蘆島為代表的遼西方言和以遼瀋地區為代表的遼東方言,也是有很大差別的。至於大連丹東地區的方言,基本就不屬於東北方言,那完全是膠東話。所以遼西人和大連人交流,在語言上,其實是有障礙的,大連人說的那種膠東話,些詞彙遼西人有是完全聽不懂的。相反,遼西人和唐山、承德、赤峰、北京這些地區的人,在交流上是完全沒有障礙的,這些地區的方言中,很多詞彙是完全相通的。尤其是秦皇島人,他們在口音上幾乎與遼西是一模一樣的。


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東北官話分佈圖

遼西和遼東同屬東北官話區,但分屬於不同的兩個片區。至於遼東半島,根本就不屬於東北官話區,而是膠遼官話區。朝陽赤峰一帶也不是東北官話區,而屬於北京官話區。

既然人不一樣,地理上還有天然的隔絕,那行政上分成兩個互不統屬的區域,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從秦始皇時代,就把遼河兩岸分成遼西和遼東兩個郡。遼西郡的首府在今天義縣,遼東郡的首府在遼陽。唐朝的時候,遼西和遼東雖然都屬於河北道。但是,遼東屬於安東都護府,首府還是在遼陽。遼西屬於營州,首府在今天的朝陽。大遼的時候,遼西屬於中京道,首府在今天的赤峰寧城;遼東屬於東京道,首府還是在遼陽。也就是說,直到元代之前,遼西和遼東從來就沒有合併過,都是各過各的,有自己各自的中心城市。遼西是來回的換,從義縣到朝陽再到赤峰,一路向西;遼東比較固定,遼陽是千年老大,絕對的中心。清代轉移到瀋陽,但還是遼瀋地區,也就是今天所謂的瀋陽城市圈。


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秦代遼寧地區


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唐代遼寧地區


那麼第一個把遼東和遼西合併的人,是誰呢?

是元朝人。元朝不是搞那個行省制度嗎?遼西和遼東首次被併入一個特大號的行省——遼陽行省。這個遼陽行省可不止把遼西和遼東合併了,實際上當時整個東北都被併入這個巨無霸行省。


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元代疆域


雖然遼陽行省做到了形式上的整合,首府也定在遼陽。但是當時遼陽還真就沒法變成遼河兩岸的中心城市。遼西地區的廣寧(今錦州北鎮縣)和大寧(赤峰寧城縣)依舊是遼西地區的中心城市。等於說在經濟上,地理上,遼西和遼東還是各管一攤,蒙古人搞的這個遼陽省,很快也隨著元朝的覆滅成為了歷史。

真正改變局面的還是明朝人。

朱元璋在設計全國區劃的時候,東北被設定為保衛中原安全,防範蒙古人的特大號軍區。在他的設計裡,東北地區是沒有內地這種州府縣道,全是各種衛所,你在明代的東北地圖上能看到的全是各種衛、屯衛、所、堡、驛,全是軍事單位,長官全是各種指揮和千戶、百戶。這是他第一個創新。

第二個創新是腰斬遼西。把遼西分成東西兩個區域。東部與遼東合併,成立遼東都指揮使司,總部設立在遼陽,但整個都司只有軍事功能,行政上從屬山東布政使司;西部成立大寧都指揮使司,總部設立在大寧,行政上從屬於北平布政使司。就這樣,遼西非但在行政上不復存在,而且被腰斬為東西兩個部分。從這一刻開始,遼西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了。

朱元璋死後,他的四兒子朱棣繼續進行重大調整。他的調整方案只有一個——大寧都司我不要了!全給蒙古人,做為朵顏三衛的牧場。永樂皇帝為什麼要這麼做,目前是個歷史謎團。靠譜的說法是:大寧曾經是寧王的地盤,所以寧可把大寧給蒙古人也不能便宜了寧王。

如果說元朝的遼陽行省,在地理上、經濟上還保持了遼西地區的完整,只不過在行政上與遼東地區進行了合併。那麼明初的這頓神操作,卻是把遼西直接大刀切白菜,二一添作五。從此遼西分割成兩個互不統屬,甚至在經濟上都存在很大差異的地區——東部以錦州和廣寧為中心的農耕區;西部以赤峰和朝陽為中心的畜牧區。遼西曾經的中心城市,一座廢了(大寧)一座成了大淩河邊上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朝陽)遼西地區的中心城市變成了廣寧。


遼西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

明代遼寧地區

如圖所示,明代的遼西地區已經僅剩下遼西走廊和閭山地區了,大淩河、遼河上游地區已經成為蒙古人的牧場。

在明代,遼東巡撫駐紮遼陽,而遼東總兵駐紮在廣寧。廣寧,也就是今天的錦州北鎮縣,勉強還能算得上是遼西的中心城市。但是到了清代,廣寧的位置一落千丈,因為這是明朝人在遼西的中心嗎?既然在遼東,滿清都把都城從遼陽遷移到了瀋陽,哪在遼西,自然要扶持一個新城市,滿清就選擇了咽喉要道錦州。朝廷只在遼西設立了一個錦州府。但錦州府無論如何沒法與盛京城相提並論。事實上,從清代開始,所謂遼西中心城市就已經名存實亡了。而朝陽、阜新、赤峰地區成為蒙古部落的牧場,滿蒙一家,滿清皇帝絕對不會損害蒙古王公的利益,在清代那裡已經不能叫遼西了。民國年間,這些地區合併成立了熱河省,省會在承德。雖然熱河仍然是大東北的一部分,但他們已經以熱河自居了。

到了近代,火車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格局。遼河在工業化的交通方式面前,已經不能算是什麼屏障了。1954年,以錦州為省會的遼西省正式與遼東省合併成遼寧省,省會自然是已經成為東北地區交通樞紐和工業中心的瀋陽市。1955年,熱河省被撤銷,但並不是簡單的併入遼寧省,而是被一分為三。承德地區歸河北;赤峰地區歸內蒙;朝陽地區歸遼寧。這種格局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今天的遼西五市指:朝陽、阜新、葫蘆島、錦州和盤錦。但盤錦很大一部分在遼河雙臺子河以東,從地理上很難算作是遼西的範疇。所以遼西其實只有四個城市。承德早就全心全意的投入了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赤峰以內蒙古東部的中心城市自居(通遼對這個說法可能有點小異議),但無論如何赤峰肯定不會用遼西城市的身份定位自己了。

所以今天其實已經沒有所謂的遼西中心城市了,遼西僅僅剩下朝陽、阜新、葫蘆島和錦州這四個成員,誰當中心,意義已經不是很大了,就算誰要做這個中心,還能替代沈大在省內的中心地位嗎?遼西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地理上、行政上,已經徹底成為遼東地區和京津地區的一箇中間區域了。年輕人,有點本事,有點想法的,不是選擇去沈大發展,就是選擇去京津發展,甚至選擇去南方發展,留在本地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那麼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問題:遼西的中心城市是如何消失的呢?

從偶然性上說,是明初朱元璋父子的一頓神操作,他們一個把遼西一分為二,一個慷慨的把遼河上游地區送給了蒙古人做牧場。這樣,遼西在面積上大大萎縮,相當大一部分內陸地區變成了今天的蒙東,經濟上自然也就不行了。相反,明代海運技術大發展,從登州到遼東半島的航線成為內地與東北聯繫的主要通道。海運無論是在速度上還是在運量上都要超過陸地運輸,這也是遼東能最終成為遼寧核心地區的根本原因。後來鐵路修建,雖然京奉鐵路也是一條幹線鐵路,但東北地區最重要的鐵路線,還是南滿線和北滿線,那才是東北經濟的大動脈,相對來說,京奉鐵路僅僅是一條連接關內外的通道而已。

從必然上說,遼西其實僅僅是關內外的一個過渡地帶,對東北的開發還不是很徹底,交通通信手段還不是很先進的是時候,遼西要比遼東強一些。但隨著對東北開發的深入,遼東地區就必然取而代之,成為整個遼寧地區,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中心了,遼西自然而然的就會成為一個從屬性的過渡地帶了。這也是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既然整個地區都變成一個從屬性的,過渡性的地帶了,那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中心城市了。

其實這種例子在歷史上也是很多的。比如揚州。在南方還不是經濟中心的時候,揚州作為南北交流的中轉站,在隋唐時代曾經繁華一時。什麼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但是到了南方成為經濟中心,蘇杭和金陵成為大都會的時候,揚州就不行了。今天的揚州也就是江蘇省一個很一般的地級市了,已經不會再有人認為,揚州是什麼區域中心了。

隨著交通通訊手段的飛速發展,特別是高鐵網絡的建成,今天的遼寧地區,早就形成了以沈大為中心的格局。我作為一個遼西人,只希望,沈大城市圈和京津冀城市圈在迅猛發展的時候,別忘了中間還有個遼西四個小兄弟,能讓我們遼西人民品嚐一下這兩個城市帶發展的碩果,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如果沒有自己的中心城市,再無法融入其他的城市圈,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