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貢:揹包隊上山 貧困戶進城

res01_attpic_brief.jpg

res04_attpic_brief.jpg

圖為位於福貢縣城的美麗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本報記者 曹 松攝

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橫斷山脈北段的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貢縣,是一個典型的集邊疆、民族、宗教、貧困和高山峽谷“五位一體”的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部分閉塞的貧困群眾長期生活在山裡,不願搬、不想搬、不敢“走出去”,成了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一道坎。

眼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到了最嚴峻、最緊迫、最關鍵的時刻。福貢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推進得如何?搬出大山的群眾生活發生了哪些改變?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深入福貢縣,看當地如何攻克易地扶貧搬遷難題,如何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後衝刺。

揹包上山做工作

不久前,記者在福貢縣採訪時看到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揹包進山講政策做工作,為的就是把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帶進大山,把祖輩在大山過窮日子的群眾接出窮山溝。

早在今年2月底,怒江州在1705名駐村工作隊隊員的基礎上,組建了15支“揹包工作隊”進村入組,以未完成搬遷入住任務的村、組為工作單元,開展“揹包上山、牽手進城”行動,全力動員群眾搬遷。

因為熟悉農村工作,懂民族語言,“揹包隊”隊長祝培榮和12名幹部組成的“揹包隊”背上被褥,上山入駐科羅村拉谷片區。平日裡,他們尋找機會上門講政策,空餘時間還同村民一起勞作、吃飯,拉近距離。從最初的“聞遷色變”,到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前來了解搬遷政策,這支足行峽谷的“揹包隊”,用自己的堅韌換來了群眾的理解和認同。

子裡甲鄉俄科羅村位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的怒江大峽谷裡,和坡益以及384戶傈僳族村民就生活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上。“住著木楞房,窩在窮山坡。掙錢無門路,雙眼無光芒。”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這是怒江大多數貧困村的真實寫照。

上圖——位於福貢縣城的美麗新城安置點。福貢縣把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作為扶持貧困群眾長遠發展的精準脫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頭號民生工程。曹松攝

上圖——祝培榮掏出傈漢雙語版的安置點戶型圖,給和坡益指出未來新家的位置。村民白天勞作,揹包隊員們利用傍晚的時間上門做動員。曹松攝

上圖——格阿頁拿著照片介紹他以前在山上的生活。今年3月底他們一家4口人搬進了福貢縣城80平米的新房。曹松攝

要脫貧,先得挪窮窩。在山上待了50多天,祝培榮心裡知道,大山裡的村民們淳樸至極,也異常封閉,讓他們理解並配合扶貧搬遷並不容易。夕陽越過西嶺,趁著村民們勞作歸家,穿著迷彩服、皮膚黢黑的幾位“揹包工作隊”隊員再次來到和坡益家,要同他“較較勁”。

圍著火塘,祝培榮把搬遷政策仔細說了一遍,他掏出傈漢雙語版的安置點戶型圖,給和坡益指出未來新家的位置。“安置點的房子是免費的,你家四口人有80平方米的住宅,比你現在的兩間木楞房條件好,政府還提供傢俱家電,拎包入住。”

和坡益沒出過大山,他有自己的顧慮,山上可以養雞養豬,種些青菜和苞谷,進了城吃的喝的全靠買,沒錢咋辦?

“政府不會讓你們一‘搬’了之的,你進城以後有公益性崗位,安置點有扶貧車間,保障基本生活沒問題。”“再說縣城工作機會多,你和妻子以後可以打工,你這麼年輕難道一輩子待在山上?”“你家原來的土地、林地、宅基地不變,可以繼續享受退耕還林、生態補貼等政策。”隊員們輪番上陣,把政策講透徹、說明白,但和坡益卻始終不願意簽訂搬遷協議。

“村民世世代代住在大山裡,思想保守又封閉,不會說普通話,外面的世界他們不知道,也不敢走出去。”多次走村入戶,祝培榮理解群眾的處境,但不搬出去就阻斷不了貧困。

這時,和坡益的小兒子光著腳跑了進來,拽著爸爸的衣角不放。祝培榮見狀,往火塘裡又添了一把柴。“安置點的學校條件又好離得又近,你要下山了兩個娃娃上學都不用翻山路,多好!”

聽到這,和坡益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裡,雖然沒有答應籤搬遷協議,但他同意過幾天隨隊員們下山去安置點看一看。

思想轉變非一朝一夕,用心用情卻能融化堅冰。2月底,俄科羅村拉谷片區被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計劃的146戶貧困戶中僅7戶同意搬遷。2個月過去,“揹包隊”已成功動員52戶簽訂搬遷協議。

進村入戶講政策

害怕融不進、不理解政策,不願搬遷的群眾總有這樣那樣的憂慮。

連日來,福貢縣各級幹部組成的 “揹包工作隊”駐村入戶,將福貢縣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十送”好政策宣傳到各家各戶,讓搬遷群眾安心入住新居。

架科底鄉阿打村村民阿南加是一位傈僳族老人,一開始由於對安置政策的理解不全面,對搬遷安置充滿了疑惑,遲遲不願抽房搬遷。“很多群眾因為文化水平不高,對搬遷政策理解有偏差。”阿打村“揹包工作隊”第四組組長波玉花說。

為了把政策講清講透,波玉花與隊員們多次來到村裡,蹲守在阿南加家,耐心用傈僳語解讀福貢縣易地扶貧搬遷告知書和易地扶貧搬遷“十送”好政策。

“新家基礎裝修好了,有傢俱家電,群眾免費直接入住,安置點有醫院、學校、扶貧車間,務工和生活都方便。原來享有的低保、醫保、養老等政策不變,原有的土地、林地、宅基地不變,穩定入住後還會統一辦理並頒發不動產證……”波玉花的解讀逐漸打消了阿南加的疑慮,最終老人同意搬遷。

在講透政策的同時,也要算清經濟賬。有的群眾沒見過山外的世界,只滿足於溫飽,揹包隊員們就總結出生活改善、子孫教育、醫療保障、土地山林和搬遷後續發展“七筆賬”,讓搬遷群眾心熱起來、勁鼓起來。

“‘揹包工作隊’剛來村裡的時候,我們還躲著他們,現在想想挺後悔。”今年3月份,50歲的鄧又加一家五口人從高山上搬進福貢縣城江西安置點,住進100平方米的新房,他和妻子也在安置點扶貧車間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小娃娃在家門口就能上學,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有勁。

牽手進城暖人心

“扶上馬、送一程”。從鹿馬登鄉搬遷下來的村民你有堆坐車子抵達福貢縣城江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為讓搬遷群眾安心入住,鹿馬登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和駐村工作隊員提前幫他領好鑰匙和配套傢俱,並幫他搬運傢俱拎包入住。

看到客廳裡擺放著乾淨整潔的沙發、茶几桌椅,臥室裡的木床和衣櫃,廚房配好了生活用品,熱水器、清潔工具等一應俱全,你友堆的喜悅溢於言表,“在山上住了半輩子木楞房,一搬下來就住上了新樓房,太幸福了”。

暖心服務不止於此。

搬下山的群眾生活方式大變樣,但很多地方還不適應。比如,找不到自己住哪一棟、不會用電梯等。為幫助搬遷群眾儘快適應社區生活,福貢縣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巾幗志願者、縣直機關團員青年、社會愛心人士組成“福貢百名志願服務暖心團”共計120名,從分鑰匙、引路、搬行李、按電梯到佈置新家,一對一服務搬遷群眾。

“新家住得有沒有不習慣?電磁爐、熱水器現在用得怎麼樣?”“好得很,好得很。”臘吐底村的格阿頁搬遷入住新家半個月了,駐村工作隊隊長雀曉光帶著暖心團又來上門看望他。由於擔心格阿頁一家不熟悉社區,幾位暖心團成員給他們介紹就醫、農貿市場地點位置等周邊環境,從環境衛生整治、垃圾分類處理、家電使用、安全用電、內務整理、居家清潔、廁所使用等方面逐一手把手培訓。雀曉光還叮囑他要講衛生、常洗澡、勤打掃。“搬下來就是城裡人了,要主動適應城市生活,儘快養成健康衛生的生活習慣。”格阿頁說。

搬進新家園,點亮新生活。截至3月31日,福貢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城區安置點已經安置完成易地搬遷戶入住2133戶9233人,入住率達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