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山涛(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山涛早年孤贫,喜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四十岁时,才任郡主簿。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累迁尚书吏部郎。西晋建立后,升任大鸿胪。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封新沓伯。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辑本。


四大怀药中的山药,魏晋以前叫薯蓣,魏晋以后叫山药。平地种的薯蓣为啥叫“山药”?这事儿得从竹林七贤中的山涛说起。


山涛四十岁时才入仕途,最初担任河内郡里的主簿、功曹及上计掾。


后被举为孝廉,又被州里征辟为河南从事。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山涛的表姑是司马懿的夫人。也正因为这种特殊的亲戚关系,当时任河南从事的山涛经常去司马懿家。


有段时间,司马懿生病卧床在家,山涛带了一捆薯蓣前去探望。


表姑张春华不让山涛去见老姑夫,说他有病,躺在床上不能动。


山涛关切道:“何处不适”?


表姑笑了笑,说:“痹病,就是四肢麻木,不能动”。


山涛说:“吃点薯蓣吧,它应能治好表姑夫的病......”


表姑笑着摇头,让他甭操心了。正说着话呢,外边下雨了。


紧接着一个丫环跌跌撞撞跑进来说:“大事不好了,老爷、老爷杀人了......”。


张春华眉头一皱,说他:“大惊小怪,咱家老爷是大将军大司马,哪次带兵打仗,不杀得血流成河,杀个把人也把你吓成这样?”


丫环说:“老爷、老爷把郭秋风杀了”。


张丽华一听,吓坏了。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郭秋风是谁?郭秋风是个丫环,司马懿杀丫环,能有多大的事儿?这郭秋凤不是一般的丫环,是当今皇上魏明帝曹睿郭皇后的贴身侍女。


魏明帝为何让皇后的侍女给司马懿当丫环,这里边学问大了。


曹操怕他,所以不用他。曹丕不怕他,所以敢用他,让他当大将军,大司马抵当蜀、吴兵马。到魏明帝曹睿,变成了不得不用他,心里又怕他。将皇后的侍女赐与司马懿,表面上优礼有加,宠荣无比,实际上是在他身边卧底,监视他。


司马懿是何等人物,他心里明白,告诉家中上上下下所有人,郭秋凤名分上是丫环,但谁都得把她当皇上、皇后派来的贵人看待。


那么,司马懿为何杀她?司马懿四肢麻痹,又怎么能杀她?


司马懿为了麻痹曹爽等人,于是他一“病”不起,车拉马载回了河内老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让郭秋凤伺侯他,装得滴水不露。


但聪明人也有一时糊涂。这天,他让丫环们把他的书拿到院子里晒,不料天气突变,不起了雨,正巧丫环们都不在身边。


司马懿爱书,跳下床来往屋里收书,被赶来的郭秋凤撞见了,叫了声:“大将军没病......”


司马懿一急,将她杀了。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张春华缓了缓心神,反应过来后,大声说:“上上下下的人听着,郭秋凤不是老爷杀的,是我杀的。她偷看我和老爷的房事,我一气把她杀了,谁怪多一句嘴,就让他人头落地”。


张春华进宫认罪领死,皇上皇后都不信。“大将军四肢麻痹,躺在床上一动都不能动,您俩人老夫老妻,能有什么‘房事’?”


张春华说老爷最近吃了一种药,突然好了,来精神了。皇上问:“啥药?”张春华一时说不出来,就说是“山药”。


皇上问:“山里边的药多了,没听说哪种药叫山药”。


张丽华忙说:“臣妇说错了,不是山里边的药,是一个内亲晚辈送来的药,是薯蓣”。皇后说:“薯蓣就是薯蓣吧,叫什么山药”。张春华说:“臣妾那内亲叫山涛,山药山药,山涛之药。臣妇犯了死罪,心里一时着急,就说成山药了”。


皇上问太医山药的药效,太医说这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里有的,能治大将军的病。皇上这才不追问了,皱着眉头说:“这事算了吧,既然大将军病好了,姜维大军出了剑门关,让他领兵到汉中迎敌去吧”。


司马懿感谢山涛的到来化解了自己的杀身之祸,就让山涛在河内当“书办”,锻炼锻炼,将来再重用。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再说山涛这边,发现表姑父并非真的病了!凭借着灵敏的政治嗅觉,山涛感觉到了表面平静之下的波涛汹涌。


一天夜里,他和同僚石鉴同宿一室。


半夜里,山涛突然被惊醒,越想越怕,就推醒了石鉴,对他说:“知道太傅(指司马懿)称病卧床是何用意吗?”


石鉴回答说:“宰相多次不上朝,给他个尺把长的诏书让他回家就是了,你何必操心呢!”


山涛说:“咄!石生不要在马蹄间来往奔走啊!”于是不问政事辞官而去,参与竹林之游即由于此。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果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灭了曹爽。


直到司马炎篡位,魏国变成了晋国,这段魏晋之争总算落下帷幕,山涛再次入仕,直至司徒,也就是后世的宰相。


山涛死后封大司徒,位列三公,五个儿子都是大官,成了名门望族,天下“本草”和医书、成方,都把薯蓣改成了山药。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上述传说由于时代久远,存在着荒诞不经以讹传讹的一面,但结合典籍史实认真分析起来,这个传说绝非空穴来风,确有其合理和有待重视的一面。举其要有以下几点:


1.在我国最早的古典文献《山海经》中,山药称为薯蓣。


《北次三经.景山》中说:南望盐之泽,其上草多薯蓣。


清朝学者郝懿说:即今之山药也。何时改名为山药?宋朝《本草衍义》中说:山药本名薯蓣,因避宋英宗(名曙)之讳、唐代宗(名豫)之讳,而改称山药。


如果是这样,那么和他同时代的诗人韦应物(公元737_786),就不可能有“山药寒始华”的诗句,大文学家韩愈也不敢说“山药煮可握”的话。


可见《本草衍义》中的说法并不准确。其实“山药”一词最早就出现在晋朝。


《宣和书谱》卷十五就刊载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草本《山药帖》中原农民出版社《四大怀药》第14页


王羲之的生卒年代是公元303-361年,山涛的生卒年代是公元205-283年,王比山晚生100年左右,他的《山药帖》受山涛生活经历的影响很有可能。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2.山涛与司马懿的关系。


79年版《辞海》“山涛”条写“山涛与司马懿有亲戚关系”;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一书写“山涛于曹爽事件之后一度隐身不交世务,参与竹林之游即由于此。


然因与司马懿之妻有中表亲,为司马师兄弟拉拢而投降。”(第28页);


陈四益《草桥谈往》一书说“山涛的从祖姑,是司马懿的太太--一位精明能干狠辣的女人”(217页)


从上述引文看,传说中的山涛绝非攀龙附凤,他和司马家的亲戚关系是真实的。


3.司马懿装病发生在曹操在世时。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恒,便收之。帝惧而就职。”(《晋书》.卷一《宣帝纪》)


关于司马懿及太太杀人的细节,史书记载较为详细,大致过程为:曹操对司马懿的表演有所耳闻,故一面公开送辟书,一面专门派亲信官吏便衣前往侦查。司马懿故技重演,再次佯装风痹,卧床不起。恰逢七月七日晒书,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仓卒中,司马懿忘了自己是个不能自理的风痹病人,跳起来收书,被家中女仆看到。为了不走漏风声,司马懿的妻子张春华亲手杀了侍女并焚尸灭迹。“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晋书》卷三十一《宣穆皇后传》)


名人传 | 浑金璞玉说山涛


4.山涛与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形成过程中,山涛起了重要作用。《晋书·山涛传》说山涛“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游。”


据《世说新语·贤嫒》记载:“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应韩氏要求,山涛邀请二子来家中作客并留宿,韩氏夜晚从窗洞中窥视山、嵇、阮三人清谈“达旦忘返”。山涛请七贤吃怀山药不为妄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