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後媽是一種什麼感受?

1

爸爸家和奶奶家在一個院子裡。

我從小一直跟著爺爺奶奶,所以爸媽離婚這件事,對小時候的我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感覺。

直到我五歲,後媽第一次來我家。

然後不久後的一天,我突然發現,我拿著以前的那把鑰匙怎麼都打不開爸爸家的門了。

再後來,我又發現我放在那個屋子裡的一些玩具和衣服,都被送回了奶奶家。

這是後媽第一次宣示主權。

雖然當時他們還沒有結婚,但我已經敏感地意識到:也許以後,爸爸的家,就只是爸爸家,而不是我的家了。

六歲,我上學前班了。

因為當時,奶奶還幫姑姑帶著1歲的表妹,爺爺經營著一個修車攤,都不是很有時間接送我。

所以,在別的小朋友還都是爸爸媽媽手牽著或者車載著接送上下學的時候,我已經完全實現了“獨立自主”。

不過學校確實也離家不遠,走著大概十分鐘路程,這對從小被“散養”的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沒媽的孩子更是這樣吧~

為了活下去,早早就練出了十八般武藝,而且有時候還很為自己的獨立驕傲自豪呢~

只是偶爾也還是會有些羨慕的小情緒鑽出來~

尤其是下大雨的時候。

排著隊從教學樓出來,看著班裡的同學一個個被家長摟進傘下,自己卻只能淋著雨往回跑的時候,難免就有點小心酸。

大概是因為小時候淋雨淋太多了,所以我一直很討厭下雨天。

直到現在,儘管我早已不需要有人幫我撐傘,但每到下雨天,我心裡還是會湧上莫名的失落。

我不知道爸爸那時在忙什麼,只是印象中,他很少回來。

大概一個月一次?

所以有一次,當我考了100分回家,看到爸爸正好在家的時候,忍不住捧著卷子徑直就衝到了他面前。

我清楚地記得,爸爸當時笑得很燦爛,摸摸我的頭,說明天中午會來學校門口接我,給我買一個新文具盒。

我樂壞了,那一晚上興奮地都沒怎麼睡著。

可是第二天中午放學後,我站在學校門口等啊等啊,等到小朋友們都走光了,爸爸也沒出現。

那是個夏天,中午頭兒的太陽很大很大,我一個人站在那兒,汗水和淚水一起往下流。

我終於還是哭著跑回了家。

一進院子,爸爸正在廚房熱火朝天地做飯呢。

我哭著問爸爸,“你剛才為什麼沒去接我?”

爸爸說,“你阿姨來了,我得在家做飯啊!”

我繼續哭著喊,“難道你有了那個女人,和我說的話就不算數了,就可以不管我了嗎?”

當時我才六歲多,也就是小包子這麼大。我也不知道我是哪來的勇氣和“智慧”,竟然一語成讖。

也許是怕後媽聽到生氣,所以爸爸當時狠狠地訓了我。

大概的意思就是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沒禮貌,什麼叫“那個女人”,要叫阿姨,還讓我進屋去和阿姨問好。

我拒絕了,特別傷心地回跑了奶奶屋。

以前,雖然不常見爸爸,但我知道,那是我爸爸。

但那次,我心裡開始隱約覺得,我爸爸,以後都不是我一個人的爸爸了。

後媽也有一個女兒,比我大一歲。

在當時,全世界我最羨慕她了。

因為她每次一來,爸爸都會特別高興,大包小包買很多很多好吃的。

有時候也會把我叫過去分給我一些。每次叫我的時候,我是既想去又不想去。

想去是因為小孩子嘛,嘴巴饞,想吃好吃的;

不想去是因為每次都要把我們放在一起比,而每次我都被比的一無是處。

後媽的女兒又比我高,又比我白,又比我眼睛大,還比我懂事。

當時我特別委屈,就算別的都是我自己不好,但這眼睛小能是我的錯嗎?

2

九歲的時候,後媽和爸爸正式扯證結婚。

十歲,弟弟出生。

其實我很喜歡弟弟,喜歡聞他身上甜甜的奶香,摸他軟軟的小手。但後媽卻很排斥我到跟前。

她說,我身上都是細菌,對弟弟不好。

終於有一次,弟弟大概三個月的時候,後媽有事出去了,把弟弟交給了奶奶帶。

我請求奶奶給我抱抱。

奶奶便把弟弟放在我懷裡,我親親這兒,摸摸那兒,真是打心眼裡不知道該怎麼表達那種愛。

正在我一邊抱著他,一邊給他唱兒歌的時候,後媽回來了。

她特別生氣,從我懷裡一把弟弟抱了回去,“誰讓你抱的,摔了怎麼辦?還有,誰要你給他唱歌,唱得真難聽。你自己五音不全你不知道嗎?”

當時我真的又難過又羞愧,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其實到今天,我自己為人母后,我開始慢慢理解後媽當時的心情,愛子心切,一定是怕我把弟弟摔著碰著。

但我始終不能釋懷的是,她言語的殘忍和激烈。

因為在那以後很長時間,我都不敢再開口唱歌。

弟弟的百日宴恰好和我十歲的生日是一天。

可那天,幾乎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圍著弟弟轉,沒有人記得我。

只有奶奶,在賓客散去的時候,去廚房給我下了一碗長壽麵。

我吃麵的時候,奶奶就慈愛地看著我,對我說,“爹有不如娘有,娘有不如懷揣自有。沒人疼的孩子,更要靠自己,要自己多長本事,將來才不受罪,奶奶才能放心啊~”

看著奶奶紅紅的眼睛,我使勁兒點點頭。

小學四年級,因為學校音樂課要學吹口琴,所以爺爺給我買了一支。

我當成了寶貝,特別珍愛。

可是有一天放學回家,竟然看到弟弟正在門前,拿著我的口琴敲地板,我一下子就急了,跳過去就想把口琴搶回來。

弟弟畢竟小,被嚇得往前一個踉蹌就摔倒了,哇地哭了起來。

我趕緊上前去扶弟弟,卻被後媽一把推開。然後她揮舞著手裡的雞毛撣子,朝我後背就是兩下,讓我認錯。

我覺得火辣辣地疼,卻忍著眼淚始終不肯低頭。

正在後媽的雞毛撣子又飛向我的時候,爺爺收攤兒回來,厲聲奪下了她的雞毛撣子,並把我帶回了屋裡。

那天之後,爸爸和後媽就被爺爺奶奶趕了出去。

具體細節已經忘記了,只記得他們搬走的那天,奶奶特別生氣,坐在屋門口的空地上,流著眼淚罵了我爸好幾個小時。

奶奶最疼的人就是我。

這一輩子,如果沒有奶奶愛我護我,我真的不知道自己現在是什麼樣子。

3

讀高二的時候,舊房子拆遷,我們搬進了樓房,爸爸家和奶奶家分在了一個小區。

搬進新房子後,爺爺奶奶為了貼補生計,就在家裡開了一個小麵館,可才開沒多久,又趕上了非典。

爺爺奶奶擔心家裡人多雜亂,所以讓我暫時去爸爸家裡住幾天。

我本來是不想去的,但爺爺奶奶執意堅持,他們覺得非典肆虐,就算後媽給點兒氣受,也好過病毒傳染。

於是,我只好去了。

去的第一天晚上,因為寫作業寫得晚了,肚子有點餓,看到家裡有袋裝的牛奶,就自作主張喝了一袋。

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就聽到後媽在屋裡和爸爸吵,說家裡真是進小偷了,牛奶好好的竟然就少了。

我趕緊跑出來說解釋說我喝了。

後媽看看我,說了一句,“哦,我還以為這家裡進賊了。”便扭身進了臥室,留我站在原地,羞愧難當。

當時,我真恨不得狠狠自己幾個大嘴巴子,“再讓你嘴饞”。

後來的日子,儘管我小心再小心,但還是一不小心就會踩雷。

比如,有一次我洗澡的時候,多用了點兒洗髮水。

出來後,就聽到後媽在浴室裡喊,這洗髮水剛才還那麼多,怎麼現在就這點兒了,人多真是什麼都費……

就這樣,堅持了十來天后,我實在是受不了了,揹著書包跑回了奶奶家。

而自那以後到現在,我再沒有在爸爸家過過夜。

後來,我考上了大學,離開了家,和後媽的交集開始越來越少。

也許是因為遠香近臭,每年寒暑假回來,偶爾在奶奶家見面,後媽對我的態度竟好了許多。

有時候還關心地問我的學業,讓我照顧好自己身體。

那時候,我真的還挺感動的。

我想,人心都是肉長的,畢竟母女相稱這麼多年,怎麼可能一點兒感情都沒有呢。

可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實在是想太多了。

我對她的徹底絕望,是從我結婚開始的。

山西的風俗,閨女出嫁孃家都是要給做幾床被子的,寓意日子過得溫暖厚實。

當包子爺爺帶著禮金去我爸家裡提親的時候,後媽特別熱情,她說這些都交給她就行,儘管放心,都給辦好了。

可就在我們回山東結婚的前一天,我去爸爸家拿被子。

她正在大張旗鼓地裝修她自己的家,屋裡到處都是亂糟糟的。

看我來了,便坐在沙發上,一邊抽著煙一邊和我哭訴,說錢都被我爸拿去還債了,家裡一分都沒有了。要是我想要被子,就給她200塊錢,她現在去給我做。

後來我才知道,包子爺爺給的禮金,一部分被他們拿去還債,另一部分全部用來裝修了自己的房子,花得乾乾淨淨,連一床被子錢都沒給我留下。

我氣得渾身發抖,小時候的事情,我都可以忍,這可是我結婚啊~

包子爸看我很難受,一把摟緊我,對她說,“不用為難您了,被子我們自己做。”

那天,從爸爸家出來,我嚎啕大哭。

我以為父母離異家庭對我的影響,長大了就淡化了,沒有了。

可沒想到,等真正長大,才能明白,這種影響是會跟隨你一輩子的,越是到人生大事的節點,越是明顯。

4

其實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

可能說上一天一夜都說不完,一把一把,都是眼淚和心酸。

不過我今天寫下這些文字,並不是專門為了吐槽後媽有多壞,而只是因為早晨在知乎看到一個問題,“有後媽是一種什麼感受?”

看著那些留言,心裡很不是個滋味兒:

有人說,看到後媽和她的女兒在家裡笑著開心地聊天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個外人;

有後媽是一種什麼感受?


有人說,心裡會不好受,家還在那裡,卻不是自己的家了;爸還在那裡,又不像自己的爸。

有後媽是一種什麼感受?


有人說,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想回“家”,感覺自己是個無家可歸的流浪人,是沒有歸宿的。

有後媽是一種什麼感受?


大家的回答都是悲傷甚至充滿絕望的。

而在這些裡面,我最擔心的還有一個孩子。

他說,自己現在在外地讀大學,前段時間生病沒有告訴後媽直接去了醫院,輸液買藥花了不少錢。

後媽知道後很生氣,覺得他是亂花錢,所以專門從外地坐火車來找他,要把他帶回去,他拒絕了。

後媽回去後,就再也不接他的電話了,並留言說以後生活費也不會再給他了。

向爸爸求助,爸爸就告訴他還是得和媽媽要,說錢的事不敢瞞著媽媽。

他現在面臨的問題是,現在大二,下學期又該交學費了,害怕家裡不給。

在最後,他還補充道,後媽一直都不贊成他上學,而爸爸很怕後媽。

看到這裡,我突然覺得,作為一個“過來人”,也許我的經歷可以對他或者其他被後媽困擾的朋友有一些參考和幫助。

我想對他們說:

首先,要客觀認識“後媽就是後媽,永遠成不了親媽”這件事。

當然,我並不是說世界上沒有善良的後媽。

我朋友貓姐,就給一個十一歲的男孩做了後媽。三年了,一直都沒有要自己的孩子,對孩子視如己出。

每次和她聊天,我都會表達我對她的敬佩和感謝,“你是世界上特別珍貴的那一類人。謝謝你這麼愛他。”

但總的來看,就像知乎上一個答友說的,在經濟一般的家庭,後媽不好是大概事件。

所以,也許破碎家庭裡的孩子是最辛酸的地方就在於,在沒有準備好的年紀就要和正值壯年的後媽爭奪資源。

這時候,認清自己在家中必敗的現實很重要,“未來”在家(其實你已經沒有家)的外面。

第二,對後媽失望的時候,也請不要再寄希望於親爹。

因為親爹如果真的能幫助你的話,一般後媽也不敢囂張。

就像知乎上一個答友留言,“開始只是單親,結果變成了孤兒。”

有後媽是一種什麼感受?


“有了後媽就有了後爸”這句老話之所以流傳到今天,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第三,基於以上兩點,心態上,你必須冷靜地接受這種艱難,把委屈傷心難過這一切都轉化為考驗和動力。

然後想盡辦法不要讓家庭的痛苦影響到每個年齡該做的事,比如好好學習,考一個好大學,找一份好工作,找一個靠譜的愛人。

遇到困難的時候,一定要調整好心態,積極去面對,多方尋求幫助,千萬不能放棄。

比如我當時考上大學的時候,學費也曾遇到過困難。

當時爸爸和後媽和我吐苦水,說平日裡開銷大,家裡根本沒有錢。

於是我就開始琢磨自己去湊學費。

我第一想到的就是辦助學貸款。

但當時不太會上網,學校電話打不通,於是我就抱著一絲希望給常聽的一個電臺節目打了電話,諮詢辦理助學貸款的流程。

幸運的是,那次我遇到了一個特別愛“管閒事兒”的主持人。

接完我的電話,第二天就跑來我家瞭解情況。看到情況屬實後,就從臺裡幫我申請了助學金。

直到現在,當初幫助我的那些哥哥姐姐,都還一直在關注著我的生活。

而在我心底,他們也早已成為了我沒有血緣,卻比血親還親的親人。

所以,有再大的困難都要努力頂住,永遠不放棄學習,只要能上學,未來就有機會。

最後,就是對家庭問題,如果一直不能釋懷,就暫且放下,採取淡化的態度,經營好自己的小家庭才最重要。

說真的,就像我後媽,還有所謂爸爸的家,其實現在都已經離我的生活很遠了。

雖然我現在心裡談不上怨更談不上恨,但也做不到完全釋懷。

所以我就放著,暫時不去觸碰它。

我很喜歡我現在的生活,有知冷知熱的丈夫、善良的公婆、可愛的孩子,我也一直在努力著去學習做一個好妻子、好兒媳、好媽媽。

尤其是因為自己沒有得到過完整的母愛,所以更希望能把它給予我的孩子。

其實,有一些路,當你走過就會發現,即使佈滿荊棘也依舊送你去了遠方。

過去的時光再悲傷,但只要自己願意努力去活著,就可以從中學會很多,得到很多。

比如,殘缺的童年,給了我艱難困苦,但也給予了我樂觀、堅強、百折不撓的品格;

它還讓我成為了一個特別容易知足的人,就像是馬東說的那種,肚子裡都是苦,有一點甜就很滿足了。

所以,請相信生活總是公平的。

千萬不要沉浸在過往的痛苦中哦,不然怎麼遇見好運呢?

有後媽是一種什麼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