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焦作美食記錄# 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家鄉美食。出門在外,能夠讓自己和家鄉產生牽連的,除了父母,就是那記憶中的美食。

說起濰坊,大家可能首先就想到的是“風箏”了,不錯,濰坊的風箏舉世聞名,被稱為風箏之都。但是,你是否知道,濰坊的特色美食也很誘人呢?如果你因為這座城市的景色慕名前來,千萬不要錯過了濰坊的美食。

下面就為大家推薦老家濰坊必吃的眾多美食中,我個人必吃的五款時令美食。


濰坊朝天鍋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源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民間早市。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因鍋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天鍋”


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並備有薄面餅,隨意自用。然後,根據顧客要求,把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捲成火筒狀,送到顧客手中。因其經濟實惠,肉湯隨喝隨舀,深受群眾歡迎。


濰坊朝天鍋經不斷改進於1997年分別被中國烹飪協會、山東省貿易廳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山東名小吃”。隨著商業的發展,朝天鍋已遍及全市,如今已發展成為“朝天宴”。此宴用雞肉、驢肉煨湯、以煮全豬為主,有豬頭、肝、肺、心、肚、腸,再配以甜麵醬、醋、醬油、疙瘩鹹菜條、胡椒粉、蔥、姜、八角、桂皮、鹽、香菜、香油、青蘿蔔條等十幾種調料和冷菜。


食客們坐在一張特製的餐桌周圍,桌中央有一口直徑50釐米,深65釐米的大鍋,鍋口與桌面齊平,鍋底有特製燃料。圓桌有一缺口,服務員在缺口處,根據客人的要求將鍋內的肉舀出、切好,供客人慢慢品嚐。“朝天鍋”肥而不膩,營養豐富,味美可口,湯清淡而不渾濁,加以薄餅配用,其味無窮,很好吃啊。


有話說:絕對經典,很實在!很夠味,很實惠!一般一個人吃兩個管飽,清湯免費,可以讓老闆娘切開!一般店鋪一人消費低於30元,吃的話別忘了要個蘿蔔絲的哦!


雞鴨和樂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傳說老濰縣城內有一經商人家,依靠主人的精旺及全家人的齊心協力,十幾年後,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可是,幾個兒子結婚後,兒子在媳婦們慫恿下,妯娌之間、兄弟之間常常為爭奪財物鬧得不可開交,甚至相互打架。


無奈之下,主人打算將家產分給兒子們各自經營,在全家共吃最後一頓團圓飯時,他拿出精心準備的麵食給大家吃。大家不知何物。主人告訴他們:這是和樂,希望你們兄弟、妯娌之間,互幫互助,閤家歡樂,兒子兒媳們感到非常慚愧,此後,和好如初。


經過歷代人的努力終於發展成為現在的雞鴨和樂。其製作方法為:把麵粉和澱粉和成的面用和樂床子壓入老田雞、鴨共煮的湯內,熟後撈出,再配入原湯、雞鴨肉、旱肉、甜蒜、鹹香椿、鹹韭菜、辣椒油等即可。特點是:和樂條柔韌有勁,肉香、湯醇,別有風味。


有話說:濰坊當地小吃,絕此僅有,沒吃過和樂都不敢說來過濰坊!價格嗎,八九塊錢的樣子!


濰坊肉火燒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濰坊肉火燒則是聞名遐邇的地方名吃。把用花椒水泡過的肉餡包進皮裡,然後捏成餅狀,再放進爐裡。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翻烤,豬肉裡的肥油滋潤到了蔥花、雞蛋糕、海米剁成的泥餡料裡面,香味就在空氣中彌散開來。


濰坊肉火燒在濰坊人的味覺裡具有難以動搖的位置。肉火燒的皮很薄,咬一口卻發現,原來這薄薄的一層皮竟是由好幾層更薄的皮組成的,外酥裡嫩,回味無窮!


有話說:不僅有肉的還有各種菜的,有的店裡一併買粥和豆腦,可以來一碗哦!很實惠哦!


芝畔燒肉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安丘市芝畔村素以製作燒肉馳名,相傳始於明代。其主料是豬頭和豬腸、肚等內臟及蹄等。製作時,先用細鹽輕搓幾遍,然後放入原湯鍋中煮兩小時左右。


煮時放入用紗袋裝好的豆蓉、砂仁、肉桂、八角、茴香等佐料。煮熟的肉撈出,放在鍋內,不加水,用急火將鍋繞紅,再將紅糖、穀糠撒在鍋底,用鍋內升騰的青煙將肉燻成橙黃色即成。其特點是:肥而不膩,油而清爽,食時有一股淡淡的、獨特的燎煙香味。


有話說:不僅是芝畔的燒肉,濰坊其他地方也出產燒肉,各有特點,有的軟糯柔和,有的勁道有彈性,有的偏鹹,有的偏淡,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美味!燒肉不同於紅燒肉,這東西其他地方還真不多,所以一定要嚐嚐!!

濰坊人吃這個喜歡蘸蒜泥,蒜要當地的紅皮蒜,用石質的蒜臼搗成泥,放入味極鮮,滴入一點香醋!不說了我要流口水了!


濰縣蘿蔔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舌尖上的春天,濰坊人必吃的時令美食

濰縣蘿蔔,又稱濰坊蘿蔔,是山東省著名蘿蔔優良品種,俗稱高腳青或濰縣青蘿蔔,因原產于山東濰縣而得名,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濰縣蘿蔔皮色深綠,肉質翠綠,香辣脆甜,多汁味美,具有濃郁獨特的地方風味和鮮明的地域特點,是享譽國內外的名特優地方品種。素有“煙臺蘋果、萊陽梨,不如濰縣蘿蔔皮”之說,深受人們的喜愛。


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濰縣蘿蔔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清朝著名文人鄭板橋曾在濰縣任縣令七年,留下了很多動人傳說,其中一個就跟濰縣蘿蔔有關。鄭板橋為官清正,兩袖清風,從不受賄,也不給上級送禮。可那時候,知州、知府、道臺、巡撫以及欽差大臣們,卻經常以巡查為名,到各地搜刮民脂民膏。


有一年,朝廷派了一個欽差大臣到山東巡查,這位欽差姓婁,貪婪成性。為了讓鄭板橋給他送禮,他封了一百兩銀子禮金,讓人給鄭板橋送去。按照當時官場習慣,上級給下級送禮,不收則為失禮,收了就必須還禮,且還禮須還十倍以上。


銀子送到濰縣衙門後,鄭板橋心知肚明,禮金不收是不行的,如果收下,便是魚兒上鉤,自己不貪贓,不枉法,哪裡弄一千兩銀子還禮啊。


沒過幾天,婁欽差來到濰縣,鄭板橋便命四個衙役將一個大食盒用紅緞子紮好,給欽差大人送去了。欽差一見送來了大食盒,沉甸甸的,心想白銀決不會少於一千兩,樂的嘴都合不上了。他興高采烈地解開紅緞子,打開食盒一看,氣得七竅生煙,原來食盒裡裝的不是銀子而是一個個大蘿蔔,上面有信箋一張,寫著四句詩:

東北人參鳳陽梨,難及濰縣蘿蔔皮。

今日厚禮送欽差,能驅魔道兼順氣。


有話說:只有濰坊本地生長特定品種的才配叫濰縣蘿蔔,不是所有的青蘿蔔都叫濰縣蘿蔔哦!


吃貨總結:濰坊是一個美味佳餚好吃到哭的地方,各種美食匯聚於此!想想都流口水,無論本地還是外地的小夥伴們,有機會來我們山東濰坊可別忘了品嚐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