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加價,很多人都在罵。我也在罵,我也抵制這種行為。但是,人之所以會生氣,是因為對眼前發生的事,沒有能力處理。

面對加價,有關係,就用關係來解決這件事。當年我賣高爾夫6,加價。後來跳槽到奧迪,又趕上Q5上市,也加價。有人肯定會講,乖乖,三刀,那幾年你肯定賺到不少。

呵呵,加價的車你認為4S店會給高額提成?你是老闆,你手裡現在有的貨,放只大猩猩在店裡都能給你賣了。他能給個交車費,就不錯了。誰賺了錢?當然都是公司賺了。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所以,加多少,怎麼加的權限在誰手裡?一般一個店只有一個人能說了算,不是總經理就是董事長。別說跟你談的銷售顧問了,就是銷售經理,銷售總監都不一定有這個權限。為什麼呢?

因為,一臺車虧多少錢,其實不關鍵。比方說官方售價11萬的車,進貨價10萬塊,但是整個市場環境就是打完折9萬賣。一臺車虧1萬。你虧1萬1,1萬2賣,沒事。反過來說,還是在幫公司盤活資金。但是,一臺10多萬的思域,加價1萬賣。你說要少加1000,憑什麼?你給個理由。這個客戶不買,捧著錢排隊要買的人多得是。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所以,我為什麼說,有關係就要用關係來解決。我見過五花八門的角色來找關係的,有的找我,有的找總經理,有的找董事長,有的找投資人。都是蒙著眼睛找。其實,在我來看,找誰都不關鍵,關鍵是你是誰。

一家4S店開門做生意,最怕的幾個部門 ,這裡我就不說了。開門做買賣,不就那麼點事兒。那幾個關鍵口子的領導,或是家裡親戚,只要有人開口打招呼。不管是找到經理,總監,總經理,董事長,還是投資人,面子大小,折算成錢,少加多少,還是不加。不就是總經理籤個字的事兒麼。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反正所有訂單都沒有確定的提車時間,臨時安排一輛車應付一下關係,總經理一定是能做到的。我見過最狠的關係,當年Q5加價5萬現金的時候,總經理安排我去交付一臺車,一分錢不加,手續辦完,司機把車開走。客戶連面都沒出現過。還不懂麼?

當年南京有檔節目叫東昇工作室,一開始東昇老師說,我們要用7期節目,跟蹤報道南京4S店的加價亂像。後來呢?第二期節目主持人就說了,當我們前腳進入4S店的時候,相關主管部門就打來電話,讓停止調查。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節目裡主持人親口說的。但是,這件事我是親身經歷的。最後呢,最後就是某店的幾臺電腦,象徵性的被貼上封條,拿回去調查了。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年前,聽聞有人加價1萬8提了一臺本田思域,我拍手叫好。終於有人理性的看待加價這個問題了。

有人可能要問,什麼?你說加價1萬8叫做理性看待加價?

是的,面對加價,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加到讓他無法拒絕的地步。

像思域這種奇葩車型,又是在過年前一週想要一臺現車,沒有其他解決方法,甩它1萬8提臺現貨,這就是最理性的對待加價行為。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網絡上一切教你如何少加錢提車的方法,都是騙人的。我可以幫大家理性的分析,什麼時候加價幅度會調整,甚至什麼時候不加價。比如,未來產能增加了、出現可替代的競品車型了,這些都是可以預期的。

但是,在沒有可替代的競品車型,並且產品本身競爭力還不弱的情況下,我們面對加價的理性思考是什麼?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有人說,理性思考就是放棄,不要買,抵制它!有的人可以,但是有的人做不到啊。買思域的大多是血氣方剛的小夥子,男人有些事是控制不了的。

一輛A級車,外形像跑車的找幾臺來比比?

同樣價位,同級別的配置找幾臺來比比?

本田大法,信仰,這個不用比。

一個小夥子,心裡一旦種下上面幾根草,之後再看其他車,都是垃圾。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我問過好幾個東本的銷售,你們覺得這車有什麼好?基本上回答都是,我哪知道這車有什麼好,反正就是賣的好。

當賣車的和買車的都沒搞懂加價到底是怎麼回事,兩方稀裡糊塗的在一起談價格的時候,場面就會十分搞笑。

銷售說:要買是不是?加價3000,定金不退,時間待定。(標準話術)

客戶說:能不能早一點?(你看,都不提加價的事)

銷售說:我也想早給你車啊,你早提車,我早拿提成。(多實在的話)

客戶說:那最早什麼時候能提車?(只希望儘快提車)

銷售說:我儘量爭取三個月左右吧。(等於沒說)

客戶說:能不能寫合同上?(妥協)

銷售說:不行。(拒絕)

其實,面對加價車型,抵制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但是真的要買,就應該按照銷售給的方案來操作嗎?

當然不是,年前加價1w8提車的客戶已經給出了答案,那就是跳出銷售給的加價框架,我們報一個讓他無法拒絕的價格。


聽說年前有人加價1萬8提了臺思域,我拍手叫好


​我們反過來想一想,當一輛車打折優惠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在拼命的追求更低的折扣優惠呢?

加價提車,要麼我們就抵制,不買;要麼,既然選擇購買這種貨少人多的緊俏產品,理性的方式就是砸錢讓他當孫子。

否則,按銷售的要求,加了錢還要漫長的等待,之後低三下四的打電話,詢問銷售顧問什麼時候能給車,窩囊不窩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