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和柳公權書法一起練習怎麼樣?

孤舟微月123


一個書法家,一生臨摹學習的字帖何止十個二十個,就褚遂良柳公權才兩個字體還不行?誰說的呀!

褚遂良的書法陰柔,柳公權的書法剛健,如果把陰柔的剛健一點,把剛健的陰柔一點,完全是很好的互補和融匯。

我們學習書法,就應該這樣博採眾長地臨帖各種字帖,才能把書法學好。

褚遂良和柳公權都是唐楷書法的範疇。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主要區別就是褚遂良是初唐書法家,尚未擺脫六朝書法,特別是王羲之書法的框架,所以,陰柔的一面多一些。


  •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局部

褚遂良(596—658)是唐太宗“十八學士”之一褚亮的兒子,又是同為唐太宗“十八學士”虞世南的外甥。

褚遂良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等多家書法,善於融會貫通漢隸與楷書,然後學舅父虞世南的書法,終於形成以“二王”為宗師的褚遂良自己的書法風格。

所以,褚遂良的書法傳統自然就是王羲之的書法系統。他又是唐太宗的顧命大臣之一,權高位重,對唐代書法影響巨大。

褚遂良為人耿直,這是沒有問題的,例如,他在唐高宗李治立武媚娘為皇后的問題上,堅決反對,因此得罪了武則天,晚年遭遇貶官和流放非常淒涼。但是,褚遂良也有對不起被人的事情,例如,他就陷害過同僚劉洎。

但是總的來說,褚遂良為人正直不阿,他的書法成就也非常高。《雁塔聖教序》、《倪寬贊》最為人們稱道,還有《大字陰符經》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個楷書作品。


  • 啟功先生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

他的楷書代表作品還有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蘭亭序》臨摹等。

根據張懷瓘《書斷》記載,褚遂良卒於顯慶四年(659年),享年六十四歲。但其它資料顯示他死於顯慶三(658)。

褚遂良的書法飄逸而空靈,自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高逸之氣,深得王羲之的神韻。

清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梁巘評價褚遂良的書法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千里馬認為,梁巘的這個評論可謂一語中的,把褚遂良的用筆之道,神采之格都形容得非常到位。


由於歷史的原因,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只有歐陽詢一人被後世推為“四大楷書”中家。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長期得不到廣泛的學習,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是不是褚遂良比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的書法第一個層次呢?其實這是很大的誤會。

顏真卿最初也是學褚遂良書法的,以顏真卿這樣的書法世家子弟都學褚遂良,足見褚遂良在盛唐時代的影響是很大的。

只是元明清以後,褚遂良逐漸退出了書法家的視野。

現在,學習書法的人很多,如果人人都去學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這四大家,那麼,書法風格的同質化學習就會很嚴重,書法的藝術特色也會被淹沒。

所以,現在學習書法,都不一定必須要從歐、顏、柳、趙起步,也有直接從褚遂良和魏碑起步學習楷書的。

  • 臨摹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因此你選擇褚遂良的書法字帖臨摹學習,我認為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可以學學褚遂良與歐顏柳趙不一樣的那種清新脫俗,給人以似曾相識而久別重逢的新鮮之感。

柳公權(778-865)是中晚唐書法家。柳公權自從29歲入仕,一生經歷了7個皇帝,有58年的宮廷書法家生活。

柳公權做為一個與皇帝近距離保持了58年的書法家,可能是歷史上唯一的一個書法家,只是他一生的官職並不高。


柳公權繼承了顏真卿書法的盛唐遺風,可以說是最能代表唐代書法風格的楷書之一。所以,柳公權的楷書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推崇。

尤其是柳公權以書法進諫的名言:“心正則筆正”這句名言,有書法與做人到極致的頓悟之感。

柳公權與初唐書法家褚遂良有很大的不同。

他初學王羲之的書法,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以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各種流派的新意,自創了獨樹一幟的“柳體”,他的“柳體”楷書,以骨力勁健體型俊朗見長,後世對柳公權有“顏筋柳骨”的讚譽,與顏真卿合成“顏柳”,有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


明清時代,柳公權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柳公權傳世的書法作品比較多,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行書和草書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帖,另有墨跡《蒙詔帖》、《王獻之送梨帖跋》傳世。

對柳公權的書法,社會上都不陌生的,這是他有很高的知名度的原因。但是,真正學習柳公權有成就,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柳公權的字,筆畫飽滿而不肥腴,點畫簡約而不單薄,所以,學好柳公權的字,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如果沒有紮紮實實的筆法功夫,是寫不好的。

米芾有一句評論柳公權話,說的非常好,他說:“柳公權如深山道人,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這是對柳公權最知心的解讀。所以,練書法還要注意練就書法之外的內功,這就是人品。

那麼,把柳公權和褚遂良的字,同時學習是不是可行呢?

這主要要看我們的書法基礎行不行了。書法的基礎好,完全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基礎不好,那就一定會學得一塌糊塗的,有畫貓不成反類犬的走失了。

例如,我們看看啟功先生臨摹柳公權的《玄秘塔》,他其實臨摹的一點也不像,還說臨帖“有七分像”就可以了。


那是人家啟功先生書法基礎非常好,所以,從來不怕臨什麼帖,也從來不怕臨摹的像不像,因為對啟功先生不存在臨摹什麼字帖,也不存在臨摹字帖像不像的問題。

如果我們也有這麼好的書法底氣,那麼,把褚遂良和柳公權的字帖同時學習,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如果我們是初學者,最好先學一個字帖,把另外一個字帖放一放,等到一個字帖學得差不多,再嘗試學習下一個字帖,這樣學習書法臨摹,有利於我們紮紮實實的打基礎。


有人經常有一種擔心,認為,假如我第一個字帖白學了怎麼辦?

也就是說,學了半天結果不是自己喜歡的字帖。

我的看法是,任何一個字帖,都可以打下書法基礎,沒有白學的道理。

就像你本來不知道適合短跑還是長跑,因為害怕短跑不出成績,就練習長跑了,結果發現自己短跑的短跑成就也很棒,那麼,你怎麼會認為練習長跑就是白費功夫呢?

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我們可能要改變幾次學習重點的。

無論哪一個階段,學哪一種書法字帖,都不會是浪費時間白學的。

我們學習書法的所謂的修養,就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所以,同時學習褚遂良和柳公權,一點也不衝突。如果能夠互相補充兩個書法字帖的藝術營養,培養出一種創新的書法靈感,那才是最大的收穫。


千千千里馬


褚遂良和柳公權書法雖風格有異,但都是唐代書家,唐代楷書都有一種尚法的"團體意識″。因此,這二家的都可學,建議分三步走:

一,把柳公權的楷書如《玄秘塔》臨過關後,再臨褚遂良的楷書如《大字陰符經》。

初學書法集中精力專心臨好一家,不受其它風格影響,如果同時臨二家,對風格的把握可能不適應。易混亂無序。

二,當以上二種字帖分別學好後,對各自風格都有一定理解,這時,就可以同時對比臨摹了。

這一步,為了提高快速反映能力,應變能力。可以作快速臨摹,二種字帖同時比照著臨,可以分辯出二種風格的細節差異和有哪些相似之處。

三,作創作式的吸收、風格誇張、合臨式的臨摹。

其方法是:比如以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為基準,以此帖風格為主,將褚遂良的《大字陰符經》的風格改造成《玄秘塔》風格,那麼褚遂良的楷書在線質、線形、線律、線構方面要作相應調整。往柳體風格上靠。儘量接近柳體風格大致感覺。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

褚遂良楷書的線形尖利、線質外肆、線律較強、線構誇張。

我們要將它改造成柳公權楷書的線形方正、線質緊湊、線律偏中,不強不弱。線構端正。總體風格剛勁雄強。

將褚體的線條語言,改造成柳體的線條語言,作一定誇張變化,逐漸接近柳體風格,只要寫成了柳體風格的感覺,轉換即為成功。這種方法董其昌曾用過,他說:"《瘞鶴》則陶隱居書,山谷學之,餘縮為小楷,偶失此帖,遂以《黃庭》筆法書之。″這是一種合臨的方法。

(柳公權玄秘塔碑)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墨跡紙本,21x394釐米。傳唐代褚遂良書。其帖用筆輕盈靈動,方圓兼備,線條粗細變化大。有隸味。有行意。剛健含飄逸。南宋楊無處跋雲:"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於褚中令楷書見之。″沈尹默和潘天鷹認定《大字陰符經》為褚遂良真跡。

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碑》,骨法用筆,筆筆如刀,有魏碑斬釘截鐵之勢。結體法度森嚴。世有"顏筋柳骨″之稱。

在唐代,柳公權聲譽很高,當時的公卿大臣家為先人立碑,如果不是柳公權親筆寫的碑文,則視為不孝。

其墨寶唐宣宗尤為珍愛,曾命軍容使西門季玄在殿前捧硯,柳公權用楷書寫了"衛夫人傳筆法於王右軍″。用行書寫了"永禪寺真草千字文得家法。″用草書寫了"謂語助者焉哉乎也″。宣宗即賞了錦彩、瓶盤等銀器給他。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對於書法家一類的人,有豐富的書法知識,有豐富的臨帖經驗,我認為他們可以同時學習。因為他們有能力駕馭兩種字帖,能熟練掌握每種帖子的基本筆畫特點和結字特點。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不宜同時學的,褚遂良的字多順峰起筆,提按對比分明,結體看似鬆散,實則美觀,總體上說字瘦

,而柳公權的字多逆鋒起筆,剛勁有力,有骨力,運筆上沒褚字提按強烈,結體上中宮收緊,整體上給人以力量感。

所以說,如果是初學書法,就從其中一個帖子開始學習,兩個人在中國書法史上都是名家,都可以學習,認準一個帖子,毫不猶豫地堅持下去。首先,不要急於去寫,要認真讀帖,仔細觀察分析比較,逐漸熟悉基本筆畫的特點,看筆畫的起筆、行筆、收筆有什麼特點,方圓、輕重、藏逆鋒、頓挫、提按等技法是怎樣運行的,把這些搞清楚了再下筆臨習,先臨習基本筆畫及變化筆畫,再臨習單字,過單字關,努力背臨每一個字,臨習書法字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隨便換貼,更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看字帖能寫出帖子裡的字,就基本差不多了。除此之外,還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古詩文知識等,要學習書法理論、書法史及美學等,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眼力,開闊自己的視野,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臨帖,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等你掌握了一種帖子再去學習另一種字體就容易多了。以上內容僅是一家之言,如有不妥,敬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