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燕來》這首詩你的感受是什麼?

用戶4620038654765


去歲辭巢別近鄰,

今來空訝草堂新。

花開對語應相問,

不是村中舊主人。

譯:去年秋天南去,離開了左鄰右舍,如今回來驚訝地發現原來的家已經煥然一新,飛到花叢中,與花兒相互問候後,才知道原來已經不再是舊識的主人了,新主人入住,舊主人去哪裡了呢?

詩人借燕子南去歸來的所見所感,表達了時光荏苒,歲月易逝,物是人非的懷舊之情,感嘆光陰似箭時不待我的惆悵!

這首詩讀來很沉重,提醒我們時間飛快流逝改變著一切,一來一去已經物是人非,改變了很多東西,帶走很多回憶。

讀了這首詩我有種時間的緊迫感。歲月無情流走,改變著一切,想做的事情太多,想留下的東西太多,卻只能任它隨時間遠去,無奈而沮喪。

給我的啟示是,想要留住美好的東西,就要抓緊時間努力上進,爭取走在時間的前面。


淡淡無痕


《燕來》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韋莊的創作的。

《燕來》

去歲辭巢別近鄰,

今來空訝草堂新。

花開對語應相問,

不是村中舊主人。

《春來》意思:我去年離開這裡,告別了左鄰右舍,今年回來發現草堂竟然變新了,在花叢裡相互問侯,但已經不是去年的故人了。

韋莊(約836 — 約910),字端己,漢族,長安杜陵(今中國陝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詩人,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

《燕來》裡,並沒有“我”這個主體的出現,是通過擬人化以燕子的口吻來說出來,去年燕子告別,今年又重新歸來,眼睛看到的是一新的草堂,但這裡的房子主人卻不是去年主人了。

韋莊這首詩立意新,它選取的是尋常百姓家一個變化,這樣的變遷,雖沒有滄海桑田的那種大變化,就只是一戶普通的人家的小變化,房屋變的新了,人卻是又換了一戶人。


D東哥


問題:讀了《燕來》這首詩你的感受是什麼?


前言

這首詩的作者是晚唐的韋莊,《燕來》詩云:

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 花開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


一、詩中的隱喻

這首詩字面上的解讀,比較簡單,也好理解.

去歲辭巢別近鄰,今來空訝草堂新。燕子在去年辭別近鄰,離開了自己的巢穴。今年回來後,卻很驚訝草堂煥然一新。

花開對語應相問,不是村中舊主人。春花依舊開放,見面後相互問詢,今天堂屋的主人已經換了。

這首詩其實還有更深一層的隱喻。我們不妨先和烏衣巷作一下對比。


二、烏衣巷的今古之嘆

中唐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也是寫燕子。可以看出韋莊的《燕來》是烏衣巷的一種化用。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兩首詩有區別的是,劉禹錫提到了王謝堂前燕,一下子回到了六朝時期,便有古今只嘆。

而韋莊的詩,更偏向於短時間內的變化,去年的燕子今年歸來,但是原先的主人已經不在了,草堂也整修了。

這是這兩者的區別,韋莊的詩,更加反應現實。



三、 城頭變幻大王旗

魯迅曾經有詩云: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我們單獨選出這一句:城頭變幻大王旗。其實這就是韋莊《燕來》詩的含義。

韋莊所處的時代,這是朱溫以梁代唐的時代。大唐王朝經過了289年的風風雨雨,終於等來了他的掘墓人:黃巢。

黃巢起義的失敗,很大原因是手下大將朱溫的叛變。朱溫降唐以後,漸漸掌握了唐朝的大權。

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把唐昭宗殺死。立昭宗兒子李柷為帝,即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朱溫奪取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稱帝,建國號梁。歷史上進入了五代時期。

僅僅5年以後,在乾化二年(912年),朱溫因繼立問題,被親子朱友珪弒殺。11年後,後梁在公元923年,亡於宿敵李存勖之手,後唐代梁。


結束語

韋莊大約生活在836年-910年,他眼睜睜看著腐朽無力的李唐王朝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韋莊本人在兵荒馬亂中,躲入了成都,終身仕蜀。天佑四年(907年),韋莊勸王建稱帝,建立了“十國”中的後蜀,並於次年升任宰相。

武成三年(910年)八月,韋莊逝世,享年七十五歲。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