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最近爱打麻将,觉得人生真像一桌麻将,打出去的牌都是蓄意为之,但摸到的每一张都纯属意外。

牌技再好,也敌不过八圈摸到烂牌。这还不是最坏的,最坏的是你不知道哪一张牌打出去,就会让你满盘皆输。

有些人本想逞个英雄,最后却把命也搭进去;

有人帮哥们打倒恶势力,一不小心闯了祸,还被哥们埋怨;

有人好心收留姐妹,却被姐妹的男朋友杀死;

有人好心帮忙抓小偷,却被失主认成小偷同伙,送进了警察局;

……

这些事情如果不是我们自己亲历,那么可能很难共情。

毕竟, 牌桌上的悲欢并不相通。

1

当我看了胡迁导演的《大象席地而坐》,更觉得人生便是如此。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阴暗的画面,看不清楚的人脸,不稳当的手持镜头,嘈杂的同期声,频繁出现的长镜头,还有影片中展现的伪善、自私、欲望、人际关系中的阴暗面……

4个小时看下来,真的觉得非常压抑。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要试图去接受人间的套路和潜规则。但是《大象席地而坐》中的主角,似乎自始至终都无法接受这些事情。

校园恶霸丢了,便怀疑是李凯偷的,李凯否认,恶霸让李凯跪下唱国歌,再赔个新。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李凯的哥们(也是本片主角)韦布帮李凯出头,却一不小心把恶霸推下了楼梯,闯下了祸,韦布开始逃亡。

韦布这是仗义,但是最后,李凯转身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韦布的父母,还埋怨韦布做错了,对他说:“没有你我也不会怕谁!”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有时候讲义气,会收获一个铁哥们;但有时候,你帮朋友出头,结果朋友事后诸葛亮,说他根本没想让你帮。你说气不气人?

有时候你甚至什么都没有做,也要受到暴击,比如韦布的同学黄玲在家里偷偷,被妈妈发现。

黄玲要出门,妈妈说:别怀上孩子了!

黄玲和妈妈讲,学校的副主任对她很好,她妈反问一句:他把你给睡了?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黄玲沉默了很久,问了一句:“为什么呢?”

为什么一定要把别人想得这么肮脏呢?

为什么就没有一点信任呢?

有时候成年人变成了无知的孩子,就会逼孩子变得成熟。黄玲和学校副主任的恋情曝光之后,学校副主任360°大变脸,咒骂黄玲:

是你把我毁掉,我去不了新学校了。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碰壁这种事情,绝对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有时候,老人遭到的暴击更让人无能为力。

儿子要把老人赶出家门,送去养老院。

老人被小混混欺负,儿子也不出助,混混追上门来,儿子和儿媳只是嘴上说说:“要不,吧?”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老人就非常识趣地拿了件衣服,下楼了。

在电影中还有很多“丧气话”: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2

《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是胡迁。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他太想剖析到人的本质,可是人就像一个苹果,外面是甜的就够了,你不能往里再探究了,里面是核,苦的,全都是人性的恶。

从这个角度看来,文艺创作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行业。凝视黑暗和深井,真太容易陷进去了,想写一些作品,无疑于火中取栗。

而那些没有抵挡住深渊的人,会被深渊吞噬。不是他们脆弱不脆弱、坚强不坚强的问题,只是摸到了一张这样的牌,无能为力而已。

其实,在《大象席地而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非常难得的温暖和浪漫:

韦布打算把球杆卖给这个陌生老人,拿着钱去满洲里,但是老人不想买球杆,这时有人来找老人麻烦,韦布挺身而出替这个陌生的老人挨了打。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老人被韦布感动了,就拿出了手帕里的钱,递给了韦布。

韦布把球杆给了老人。

两个碰壁的人终于互相温暖了一次。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于城则是一个当地的知名混混。他和哥们的女朋友上床,被哥们发现,哥们就跳楼自杀了。

在这个不怎么正派的角色身上,也有温暖的一面。

吃饭的饭店里厨房失火了,于城本想和朋友一起逃离,但是最后还是选择去帮忙救火,一边救火一边骂骂咧咧。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最后,于城和这个素昧相识的厨师,满脸的灰,呆坐在厨房里,BGM响起,整个电影里让我最记忆深刻的就是这个镜头。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于城本可以替恶霸弟弟报仇,惩罚韦布。

但最后却给杀死亲弟弟的韦布买了火车票,让他去满洲里看大象;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曾经背叛过韦布的李凯拿着枪,跑来救韦布的命。

那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3

很多见过胡波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瘦瘦高高,一脸笑容,有点羞赧的阳光大男孩。

我想他一定试图去和这个世界和解,一定试图抓住那些温暖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可以很快地掌握潜规则,但是总有些人终其一生也学不会。

胡迁把自己的苦闷、悲伤、绝望和迷惘都放进了这部长达4小时的处女作里面,完整得不太像处女座。

2017年,制片人想把4个小时的《大象席地而坐》删减为120分钟,胡迁拒绝了。

2017年10月,他在北京的家中自缢,年仅29岁。

2018年2月23日,《大象席地而坐》获得了柏林电影节费比西影评人奖。第二天,柏林电影节把最佳处女作奖特别提及奖也赋予了它。

胡波在《牛蛙》后记中写道:

完成这部电影用了一整年时间,而最终,没有一帧画面属于我,我也无法保护它。它被外力消解掉了。

没有人知道胡迁自杀的原因,是抑郁症还是其他原因。

也没有人有资格当他的人生导师,告诉他,你再坚强一点勇敢一点变通一点就好了。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刻,觉得怎么怎么都不对劲,甚至觉得这个世界错了。

但愿这些不断碰壁的年轻人,最终都能竭力粉碎一切障碍和磨难。

编辑 = 洋野

图片来源 = 《大象席地而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