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統計局解讀一季度經濟運行數據 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經濟發展加速回暖

一季度經濟數讀

積極因素


■ 引入京冀項目資金佔全市實際利用內資的41.8%。


■ 分兩批下達專項債資金401億元,支持65個重點項目建設。


■ 重點招商項目“雲簽約”活動,簽約項目116個,引資904億元。


■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14.2%,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發展勢頭


■ 限額以上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6.4%。


■ 全市跨境電商進口申報訂單、貨值分別增長37.1%和18.7%。


■ 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9.6倍。


■ 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65.6%。


民生保障


■ 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0萬人。


■ CPI上漲4.0%,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 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5.18億元,15.37萬名困難群眾生活得到保障;共發放物價補貼4668萬元,受益群眾約72萬人次;向2.4萬戶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了租房補貼。


一季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出現較大下滑。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接受採訪時表示,一季度我市經濟下滑,是在疫情帶來的“挑戰前所未有”、“極不尋常”等大背景下出現的,是突發嚴重事件帶來的結果,並非我市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不具有歷史可比性。


在這次疫情中普遍受到衝擊的石油、化工、汽車行業在我市的佔比都較大,其中,石油、化工、汽車合計增加值佔我市規上工業的比重超過四成,銷售佔全市限上銷售額近三成。近期,疫情和油價暴跌嚴重影響石油開採、石油化工等相關上下游企業生產及效益,產業鏈和供應鏈不暢對汽車生產、銷售造成較大沖擊,我市這些相關行業均出現下行,進而影響全市經濟下滑,影響程度與其他地區相比更加顯著。


當前,隨著“惠企21條”、“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7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時出臺並持續發力,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有序推進,3月份主要經濟指標開始回升,部分指標降幅明顯收窄,有些指標實現逆勢增長。同時,全市金融存貸款持續加快,就業收入基本穩定,物價漲幅回落,這些數據表明我市生產生活正在有序恢復。進入二季度,隨著各項助企穩產政策措施效果顯現,我市經濟恢復速度將進一步加快。


經濟運行積極因素不斷顯現


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走向深入。我市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出臺了“天津市支持重點平臺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措施”,亞投行災備中心、麒麟軟件總部、國際傳媒大廈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一季度引入京冀項目資金佔全市實際利用內資的41.8%。


二是投資關鍵性作用積極發揮。分兩批下達專項債資金401億元,用於支持65個重點項目建設,國家會展中心、京濱鐵路、地鐵項目等大項目陸續復工。創新招商引資模式,舉辦了2020年重點招商項目“雲簽約”活動,簽約項目116個,引資904億元,涉及智能科技、醫藥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個新興領域。


三是新動能引育紮實推進。天津市新動能引育五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效應逐漸顯現,科技型企業上市步伐加快,建科機械在創業板成功上市。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比14.2%,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


四是環境質量繼續改善。一季度PM2.5平均濃度69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8%,“736、875、153”工程持續推動。


五是市場信心有所提升。企業景氣調查數據顯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二季度行業和企業自身經營持肯定態度的佔比分別比一季度提高18.7個和17.4個百分點。


新經濟發展勢頭足


這次疫情對我市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旅遊等領域經濟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但是一些應對疫情中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加速固化發展,為全市經濟新動能成長提供了新契機。我市新經濟承壓能力較強,在疫情的衝擊下仍保持了較好發展勢頭,這主要得益於近年來我市篤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決心和韌勁。


一是疫情期間,“宅經濟”、“雲經濟”興起,遠程辦公、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網遊手遊等線上服務快速發展,帶動1—2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逆勢增長8.6%,以在線教育拉動的教育增長19.5%。一季度我市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和新服務營業收入均好於全市水平。可以看到,通過這次疫情更加顯示出了新經濟的韌性、抗挫能力和發展潛力。


二是線上線下融合帶動消費新業態發展。網絡銷售、智能配送等增長較快,一季度限額以上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6.4%。疫情期間倒逼了實體商業順應這種趨勢,主動“觸網”。我市搭建了兩批34家電商平臺線上銷售蔬菜生鮮,實施無接觸配送,實現銷售額近6億元。跨境電商發展較快,一季度全市跨境電商進口申報訂單、貨值分別增長37.1%和18.7%。


三是新產業發展保持穩定,新產品增勢良好。從生產看,一季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8%和1.4%,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1.2倍,光電子器件產量增長1.6倍。從消費看,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額增長9.6倍。


四是以5G網絡、特高壓、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基建”成為投資新增長點,為新經濟發展增添後勁。我市正在加快佈局,截至目前我市建成5G基站8870個,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高技術產業項目不斷集聚,目前在建的高技術製造業項目112個,高技術服務業項目55個,一季度科研和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65.6%。


多措並舉民生有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市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保障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


一是堅持將穩就業放在首位。繼續紮實開展援企穩崗“護航行動”,及時出臺並全力推動“惠企21條”、“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7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優惠房租、階段性減免和緩交社保費、降低用能成本、清理拖欠賬款等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夯實穩就業基礎。出臺實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就業若干舉措”,推動落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優先政策措施,所以全市一季度就業形勢雖受到一些影響,但新增就業人數仍超過10萬人。


二是打出保供穩價組合拳,覆蓋生活必需品產供銷全環節。與居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商品市場供應較好,一季度限額以上商品中,食品類零售額增長16.5%,飲料類增長3.3倍,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90.6%,日用品類增長30.5%,市場供應充足,商品豐富,很好地保障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全市物價上漲總體可控,逐月回落,一季度CPI上漲4.0%,漲幅比1—2月回落0.2個百分點,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5%,比2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7%。


三是紮實做好睏難群眾兜底保障,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5.18億元,15.37萬名困難群眾生活得到保障;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提高了補貼標準,一季度全市共發放物價補貼4668萬元,受益群眾約72萬人次,目的是確保不因物價上漲影響群眾基本生活;同時還向2.4萬戶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發放了租房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