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春節學習計劃是不是又泡湯了?

我是一個著迷於產品和運營的技術人,樂於跨界的終身學習者。歡迎關注我喲~

每週五早6點 按時送達~

我的第「129」篇原創敬上


大家好,我是Z哥。

相信我們每個人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都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心裡想要做某件事,但過了好久發現還在原地踏步;或者覺得有力氣使不出來,不知道從何下手。這樣的情況在越枯燥、越困難的事情上會表現的更加明顯,比如「學習」。

這種感覺我自己是深有體會。

說來不怕你笑,我以前在英語方面是一等一的學渣。渣到什麼程度,一見英語就犯困,甚至可以晚上睡覺前用它來助眠……,翻開一本英語單詞手冊,背不到3分鐘就能睡著。

我真的太難了,的確是學不進啊。


最終,這導致了我的學習成績兩極分化嚴重,主要憑著理科成績勉強進了個二本大學。

假如我當時在更多的學科出現這種學不進的情況,估計後來也走不上程序員這條道路了(苦笑)。


很多人會將這種狀態產生的原因歸結為以下這幾種情況。

  1. 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
  2. 身邊太多幹擾物;
  3. 腦袋裡惦記著很多其他事情;


只能說,這些情況都對,但不完全。為什麼呢?

還是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之前的學校,進行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是根據年級排名分班的(估計是為了避免差生影響優等生~)。排名最高的1班,最低的在6班。我一開始在1班,後來到過5班,最後一年又回到1班,走出了一個“微笑曲線”。

這個過程中其實不管是內容也好、環境也好、還是我的興趣程度,其實都沒有發生什麼明顯地變化,唯一不同的是我自己的心態。不認真了就排名下降,認真了就排名上升。當時也不懂什麼學習的方法、技巧,所謂的認真就是不顧時間地死磕。

所以,很多時候外部的原因往往都是藉口,真正要想辦法解決它還得從自身入手。

過去了這麼多年,我現在對這個問題有了更系統化的認知。如果你現在還存在學不進東西的情況,不妨接下去看看我的觀點,或許會對你有所幫助。


/01 初期,逼自己到極致/

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那種天賦異稟的話,讓學習得到成果的關鍵因素就是時間。另外,每個人的學習消化能力又是不同的,所以可以得到一個公式,「學習的成果 = 學習的效率 * 持續時間」

那麼為什麼要在初期逼自己呢?

如果你瞭解過有關刻意練習的心理學理論,你會知道,當一個人處於學習狀態的時候,他必定是離開心理舒適區的。因為他將要面對的是「未知」和「不確定」,面對的是錯誤、挫折和失敗(包括學了就忘)。

你的春節學習計劃是不是又泡湯了?

所以,在初期的學習效率其實非常低,而在此時逼自己其實就是強行用時間彌補學習效率低的過程。還有一個目的是為了後續會提到的第三點。

這就好比一輛汽車剛啟動的時候耗費的油量總比在高速上勻速行駛時多得多,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如果在初期,學習狀態的“小車”遲遲啟動不起來,那麼停滯不前、不了了之便是必然結果。


/02 中期,靠意志力堅持/

社會心理學家夫妻 Roy Baumeister 和 Dianne Tice之前做過一次實驗。過程是這樣的:

Baumeister 和 Tice 把新鮮烘培的曲奇壘在盤子上,旁邊放著一碗紅白小蘿蔔。然後他們招呼一群志願學生進來。他們讓學生先在房間裡等一會兒,吩咐一些學生只吃碗裡的小蘿蔔,另外的學生只吃曲奇。然後,這些志願者要試著解決一個實際上無解的難題。

Baumeister 和 Tice 記錄了學生在解題任務中花費的時間,看看他們到底過多久會放棄。他們發現,那些吃了巧克力曲奇餅乾的人平均堅持了19分鐘,差不多和那些在對照組中什麼都沒吃的人一樣久。而那些吃了小蘿蔔的人平均只堅持了8分鐘就主動放棄了。

就這個實驗結果,Baumeister的解釋是:吃胡蘿蔔的參與者消耗了意志力來抵抗曲奇餅的誘惑,這使得他們在應對下一場景時自控能力不足,沒有更多的意志力可用於解答難題


提到「意志力」這個東西,很多人就不忍直視了。的確這很難、反人性、很痛苦,但是它真的可以讓你事半功倍,因為意志力是一個很重要的“變量”。

回到上面提到的這個公式,「學習的成果 = 學習的效率 * 持續時間」。你會發現意志力可以同時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持續時間。

我在高中時期能從5班重回1班說實話,也是靠意志力在堅持,好多個夜晚都是死磕作業到凌晨2、3點不罷休,一定要把所有題目都寫到自己滿意為止。

但是正如前面的這個實驗所說,我們的意志力是稀缺資源。它就好像手機的電池,每天晚上充電,白天用的少的話能用夠一天,用得多的話,就需要“充電寶”的支持。然而意志力的“充電寶”只有休息,可是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白天很難有很好的條件進行休息。

所以,想讓自己有更多的意志力用在學習上,那麼在其他相對不重要的事情上節約意志力的使用相對是一個更可行的辦法。


/03 找到裝逼的感覺,形成閉環/

意志力這個東西,可以幫助我們往前走的更遠一些,但是想要一直走下去,還是得形成正向閉環,進入“自動”模式。

精神上的滿足感就是一個特別有效的“閉環封口”。

想象一下,如果別人誇你學富五車、是大神,這樣會不會促使你的學習動力變得更強?我想是會的。

用粗俗的話來說,這種感覺其實就是裝逼的感覺。以「馬斯洛需求理論」來看,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裝逼所滿足的「尊重需求」,是提高你意志力的強大動力源:D。

你的春節學習計劃是不是又泡湯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生活中讓你能夠裝逼,獲得成就感的事情其實有很多,小到在撰寫的文章、回答有人點贊、收藏,粉絲增加,大到考入名校、拿到非常難考的證書,或者進入一家行業top1公司,都可以是你用於裝逼的資本。

我們會忘記自己某件事曾經具體是做了什麼、怎麼做的,但是永遠不會忘記某件事帶給你的感覺。有過一次這個感覺,你就停不下來了。因為這種獎勵系統一旦被激活後,大腦會分泌多巴胺,它會使大腦渴望再次被刺激。很多在讀書時期偏科的人,也是這樣產生的。


好了,那麼具體可以怎麼做,讓我們找到學習的狀態呢?其實就是做三件很簡單的事情。


/01 明確目標/

人總是喜歡確定性的東西,排斥不確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可達到的目標。

比如,像我之前高中時期的目標就是回到1班。這個目標很明確,能很清晰地判斷是否達成,也不會顯得遙不可及、很難觸達(比如定個年紀第一,達到這個目標的可能性就低的多)。


/02 從低標準開始/

目標在那裡,並不是說我們一定要一步到位,還是得一步一步走。否則步子邁大了容易那啥。

比如,當你剛開始行動的時候,可以先定一個低標準,讓自己只學20分鐘,或者就弄懂一個知識點就好了。

很多時候,你發現,本來只想學20分鐘,實際上你學了半個小時,甚至1個小時。更甚至,一口氣花了兩個小時把一個知識點徹底搞明白了。

當然,壞的情況可能是,你發現你只學了5分鐘,甚至只有4分鐘就堅持不下去了。這個時候不要沮喪,不要難過,不要讓這些負面情緒浪費你的心理能量。你需要做的事情是,再來一個5分鐘,再換一個知識點、換一道題目試一下。


/03 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

想要讓自己長期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你還需要「固定時間」。因為,只有規律性的做事才能養成習慣,才能讓它成為你這個人的一部分。

但是這裡得有一個限制條件:在這個固定時間,除了幹指定的這件事,不能幹其他事。

這點在你“冷啟動”的時候也特別有用。因為只要你能把持住這點,哪怕你一開始完全學不進去也沒關係,你可以發呆、可以胡思亂想。但是慢慢地,當你腦子裡想無可想的時候,你會無聊地只剩下學習這一件事可以做了

所以,給自己留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來學習,比如每天的9點~11點,儘量雷打不動。實在沒辦法的話,也得後續補上。

規律性的做事就是一個人自律的體現,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別人眼中敬佩的那個自律的某某。


當然了,還有創造適合學習的環境也很重要,一個好的環境可以對你找到學習的感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這點對不同的人可能不太一樣,有的人喜歡安靜、有的人喜歡放著背景音樂,這裡就不贅述了。

如果你經常會在mac系統上學習,推薦一款幫助你進入專注狀態的app,「selfcontrol」。可以在裡面設置一些黑名單來阻止你做一些你忍不住的事情,比如刷微博。


好了,我們總結一下。

這篇呢Z哥和你聊了一個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狀態,「學不進東西」。

要解決這個困境的關鍵不在外部,而在我們自身是否逼自己逼的夠狠。

學不進東西的初期,你得逼自己“哪怕跑得慢,也得一直跑”,用時間來堆

為了保證自己有足夠的意志力來消耗,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得過且過”就好

能否永久擺脫學不進的狀態,關鍵在於你是否找到了你的成就感,可供你裝逼的東西

具體做的時候根據這三步來,「明確目標」、「從低標準開始」、「固定時間做固定事情」。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推薦閱讀:

也可以「關注」我,帶你以技術思維看世界~

想更進一步和我一起玩耍,歡迎「搜索微信公號:跨界架構師」。

內容包括:架構設計丨分佈式系統丨產品丨運營丨個人深度思考。

更多原創精品,歡迎加入小圈子,請戳【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