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實地走訪:公共場所人氣“復甦”,但市民仍需加強自律,不扎堆聚集

記者實地走訪:公共場所人氣“復甦”,但市民仍需加強自律,不扎堆聚集

隨著東莞疫情形勢好轉、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正常,連日來很多市民走出家門,一些商圈逐步恢復了“煙火氣”。4月16日,記者實地走訪東城萬達廣場、南城匯一城、旺南·匯勝城,以及萬江公園、東莞市人民公園等場所。

記者發現,商場和餐館、公園等公共場所的人氣重新“復甦”,佩戴口罩成為出入商場的“通行證”。但是,疫情還未結束,市民朋友仍需加強個人防護意識,做到防疫“常態化”,不扎堆、不聚集。

記者實地走訪:公共場所人氣“復甦”,但市民仍需加強自律,不扎堆聚集

商場:

人氣回暖,防疫不鬆懈

4月16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匯一城,發現商場內絕大多數店鋪已營業,三三兩兩的市民正戴著口罩逛街。相比記者3月初探訪時,人氣已明顯回升。一些女裝店鋪,吸引了零零散散的顧客駐足。

相比之下,商場內的餐飲店人氣“復甦”較快。正午用餐時間,匯一城某粵菜餐館上座率已接近三分之二。家住東城的焦女士告訴記者,這是自疫情暴發以來,她第一次與友人相約到餐館就餐。“在餐館與友人相聚,有一種久違的感覺。”焦女士說,讓她感到放心的是,餐館推行手機掃碼點餐,使用公勺、公筷,店員還建議她們隔桌而坐,儘量拉大與隔壁桌的間隔。

同樣的,在旺南·匯勝城,“人氣”逐步恢復了。記者發現,除了堂食,不少餐飲店以送餐為主,大部分餐飲店經營者能自覺落實各項防疫措施。在商圈附近工作的市民伍先生,看到臨街的茶餐廳食客增多,便匆匆掃碼選擇打包就餐。伍先生認為,疫情還未結束,作為市民更加不可放鬆個人防護,自律做到不扎堆聚集。

在東城萬達廣場入口處,記者看到工作人員為進入商場的顧客檢測體溫。當看到哪位顧客沒有佩戴口罩,工作人員及時上前攔截勸說,佩戴口罩成“通行證”。“當前,客流恢復率70%,銷售恢復率85%。”市場推廣經理吳麗章告訴記者,除了電影院、培訓機構等按照要求暫時不能復工,其他基本都已復工恢復經營。

商場內,消毒等防疫措施的把控也十分嚴格,不時看到保潔阿姨給地板消毒,瀰漫著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吳麗章說,廣場每天消毒3—5次,地面、電梯、扶手、洗手間等最容易和客人接觸到的地方,消毒全覆蓋。“把防疫措施做足,顧客也比較放心。”

公園:

市民遊園,切勿放鬆防護

4月16日下午,記者來到萬江公園,此時園內不少家長與孩子盡情享受著春日的美好時光。有的孩子在廣場盡情奔跑,引得家長在後面狂追不迭;有的市民則聚在運動區域健身鍛鍊;還有的孩子拿著小魚網、光著小腳丫,在池塘邊撈魚玩水。記者發現,園內人員密集,但不少家長與孩子都沒有佩戴口罩。甚至在公園一角的大樹下,還有市民聚集在此打牌、下象棋,不戴口罩的市民不在少數。

居住在公園附近的胡女士表示,近日可以明顯發現公園人數增多,但群眾的防控思想也有所放鬆。“可能在家待久了,出門後都想盡情地遊玩,所以不太注重落實個人防護措施。”她表示,市民應該繼續保持警惕,在外時做好個人防護。同時,有關人員也應加強對公園等公共場所的管理,避免人員聚集。

記者實地走訪:公共場所人氣“復甦”,但市民仍需加強自律,不扎堆聚集

隨後,記者來到東莞市人民公園。門口設有登記處,一名工作人員正忙碌地為進園市民測量體溫,體溫顯示正常的方可順利進園。公園內的池塘邊、樹蔭下、體育場裡,市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趁著晴朗的天氣出來活動、遊玩。“戴上口罩和手套,做好防護大家好”,在公園顯眼之處,類似的防控宣傳標語隨處可見。

公園管理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近期入園的人數逐漸增多,每日人流量達到3000人左右,為此園區對開放時間做出了相應調整,每日上午6:30至晚上9:00對外開放,市民可從南門和東門正常進出。同時,管理所安排5名治安人員為一班,分別對園內的重點區域定點巡邏,嚴格禁止攜帶音響,進行唱歌、跳舞等群眾聚集娛樂活動。此外,管理所還會在開園前對公廁、遊客逗留的區域進行全面消毒,增加消殺頻次,做到及時清理、確保清潔。

全媒體記者 潘少婷 馮燦宇/文 曹雪琴/圖

全媒體編輯 鍾彥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