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軒:近期政策重心轉向資金運用——7月金融數據綜述

基本結論:

第一,三大實體部門7月末債務餘額同比增速全面低於前值,合併來看,實體部門7月末債務餘額同比增長11.1%,大幅低於前值11.5%。在方向上與我們之前的判斷一致,我們更願意相信這是政策主動引導的結果。在政策選擇上,我們維持之前的判斷,“現在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進一步刺激融資規模,而在於如何有效運用前期積累的信用創造(等待盈利底的形成)。”(詳見《量價背離,誰主沉浮——6月全社會債務數據綜述》,2019-7-16)我們並不認為,本輪實體部門加槓桿已經結束,從現有數據上看,四季度實體部門負債增速有望再創新高,但比6月末的水平高出的幅度將比較有限。我們仍維持之前有關“本輪實體部門負債增速底部確認在2018年11月”的判斷,領先經濟底1-2個季度。目前最新的擾動來自於8月初的年內第二次川普衝擊(第一次是5月初),其影響還有待觀察。

第二,具體來看,家庭部門負債增速大幅下行至16.5%,低於前值17.1%,再創2017年4月以來本輪下行週期的新低;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下降至17.2%,小幅低於前值17.5%,短期貸款餘額增速下降至14.8%,大幅低於前值15.9%。我們仍然傾向於判斷,家庭部門債務餘額增速未來會震盪下行,向名義GDP增速靠攏,對應房地產弱週期。

第三,政府部門負債增速在7月下降至13.4%,低於前值13.9%,與我們之前的判斷一致;從高頻數據上看,8月政府負債增速或繼續下降,除基數因素外,也和近期政策意圖轉變有關,但目前尚難言政策趨勢轉緊。

第四,非金融企業負債增速回落至7.8%,仍處於本輪上行週期的高位。最近兩個月(6、7月)PPI表現疲弱,不但同比增速連創新低,而且環比連續負增長;但從7月月內來看,工業品價格環比保持上升,顯示4、5月份的不利衝擊基本在6月底、7月初結束。我們之前預期的量升價跌、量主方向的情況正在逐步兌現。令人遺憾的是,8月初第二次川普衝擊(第一次是5月初)來襲,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第二次川普衝擊的影響明顯弱於第一次,樂觀一點,第二次川普衝擊的不利影響在8月中旬就已基本結束。8月PPI環比或能基本保持平穩,在經歷了年內兩次負向衝擊(第一次是4-5月、第二次是8月)後,盈利正在頑強的築底(減稅會帶來一些對沖),將有利於非金融企業正常融資需求的恢復。

第五,金融機構方面,還需後續數據驗證,目前基本判斷7月貨幣政策較6月邊際有所收緊,8月亦大概率不會較7月邊際放鬆。

第六,資產配置方面,在8月初的第二次川普衝擊之前,權益市場的底部溫和抬升,十債收益率亦橫盤震盪。隨後這種狀態被第二次川普衝擊打破,權益市場和十債收益率破位下跌,國內外恐慌情緒集中宣洩。不過,我們仍然對國內經濟保持樂觀,除了實體部門融資需求依舊較為堅挺外,我們將目前的情況與2015年底、2016年初的極差情景做了對比,目前盈利和經濟進一步走弱的空間已經很小,在第二次川普衝擊過後,我們相信通脹和風險偏好會轉向上升,十債收益率和權益市場中樞也將同步走升(詳見《全球經濟極差情景評估——兼評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2019-8-12)。

我們拆解的數據顯示,考慮非標後,三大實體部門7月末債務餘額同比增速全面低於前值,合併來看,實體部門7月末債務餘額同比增長11.1%,大幅低於前值11.5%。在方向上與我們之前的判斷一致,我們更願意相信這是政策主動引導的結果。在政策選擇上,我們維持之前的判斷,“現在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進一步刺激融資規模,而在於如何有效運用前期積累的信用創造(等待盈利底的形成)。”

具體來看,政府部門負債增速在7月下降至13.4%,低於前值13.9%,與我們之前的判斷一致;從高頻數據上看,8月政府負債增速或繼續下降,除基數因素外,也和近期政策意圖轉變有關,但目前尚難言政策趨勢轉緊。對於市場化程度較高的非金融企業而言,近期盈利表現堪憂。最近兩個月(6、7月)PPI表現疲弱,不但同比增速連創新低,而且環比連續負增長;但從7月月內來看,工業品價格環比保持上升,顯示4、5月份的不利衝擊基本在6月底、7月初結束。我們之前預期的量升價跌、量主方向的情況正在逐步兌現。令人遺憾的是,8月初第二次川普衝擊(第一次是5月初)來襲,但從目前的情況看,第二次川普衝擊的影響明顯弱於第一次,樂觀一點,第二次川普衝擊的不利影響在8月中旬就已基本結束。8月PPI環比或能基本保持平穩,在經歷了年內兩次負向衝擊(第一次是4-5月、第二次是8月)後,盈利正在頑強的築底(減稅會帶來一些對沖),將有利於非金融企業正常融資需求的恢復。家庭部門負債增速大幅下行至16.5%,低於前值17.1%,再創2017年4月以來本輪下行週期的新低;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下降至17.2%,小幅低於前值17.5%,短期貸款餘額增速下降至14.8%,大幅低於前值15.9%。我們仍然傾向於判斷,家庭部門債務餘額增速未來會震盪下行,向名義GDP增速靠攏。

合併來看,我們並不認為,本輪實體部門加槓桿已經結束,從現有數據上看,四季度實體部門負債增速有望再創新高,但比6月末的水平高出的幅度將比較有限。我們仍維持之前有關“本輪實體部門負債增速底部確認在2018年11月”的判斷,領先經濟底1-2個季度。目前最新的擾動來自於8月初的年內第二次川普衝擊(第一次是5月初),其影響還有待觀察。

金融機構債務餘額同比增速方面,7月份有所下降;不過,在我們觀察的廣義金融機構債務規模中該數據佔比約三成,還需關注後續廣義金融機構債務數據。目前基本判斷7月貨幣政策較6月邊際有所收緊,8月亦大概率不會較7月邊際放鬆。按照歷史數據推算,目前情況下,貨幣政策持續放鬆的條件需要看到GDP平減指數至少落至0.5%附近,這意味著PPI同比增速至少落至-2%附近,我們認為概率偏低。因此,今年的貨幣政策大體上會延續2018年偏中性的情景,降息空間不大。而到2019年底、2020年初,則可能需要轉而擔心通脹抬升以及由此引發政策收斂的風險(詳見《2019,期待出清,謹防過熱——2019年債務週期展望》,2018-12-20)。

2018年全年中國所處的狀態是,實體部門債務餘額同比增速小幅回落,而金融機構負債同比增速低位企穩。上述狀態在2019年初可能正在發生變化,逐步轉變為,實體部門債務餘額同比增速築底小幅回升,而金融機構負債同比增速低位平穩運行。這意味著債券牛市的根基已經逐步動搖,市場的天平向權益傾斜。目前我們應該處在2011年以來的第三波實體加槓桿的中期:第一波是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第二波是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第三波始於2018年12月。需要指出的是,本輪實體部門加槓桿確實比較特殊,一是國內政策刺激是歷史上最剋制的,二是國外負向衝擊不斷(5月初、8月初兩次川普衝擊)。


謝亞軒:近期政策重心轉向資金運用——7月金融數據綜述



謝亞軒:近期政策重心轉向資金運用——7月金融數據綜述


貨幣供給方面,7月M2同比增長8.1%,低於前值8.5%。分結構來看,政府、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同比增速均低於前值;M0、家庭和非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同比增速則均高於前值。合併來看,實體部門存款餘額同比增速低於前值。


謝亞軒:近期政策重心轉向資金運用——7月金融數據綜述



謝亞軒:近期政策重心轉向資金運用——7月金融數據綜述



數據顯示,按照最新口徑,總規模為214.1萬億的社融餘額7月末同比增長10.7%,低於前值10.9%。我們測算的總規模為237.9萬億的貸款加債券餘額7月末同比增長13.5%,前值13.9%;進一步加入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票據三項非標融資後,7月末總債務餘額為260.8萬億,同比增長11.1%,前值11.5%。

從結構上看,7月非金融企業貸款加債券餘額同比增速低於前值;如果加入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票據三項非標融資,亦低於前值。7月家庭部門債務餘額同比增速大幅下降0.6個百分點至16.5%,主要受短期貸款拖累,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下行幅度相對溫和;我們仍然判斷家庭部門去槓桿方向未變,對應房地產數據表現難言樂觀。政府部門債務餘額同比增速7月回落0.5個百分點,與我們之前的判斷一致;從高頻數據上看,8月政府負債增速或繼續下降,除基數因素外,也和近期政策意圖轉變有關,但目前尚難言政策趨勢轉緊。金融機構方面,目前我們能觀察到的金融機構債務約為30萬億,佔廣義金融機構債務規模的近三成,因此其代表性較差,根據現有數據,我們傾向於判斷7月廣義金融機構債務餘額同比增速或低於前值。

貨幣供給方面,M2同比增速下降,繳準基數餘額同比增速下降,M0、財政存款雙雙環比上升,結合同業存單數據分析,7月超額備付金率或低於6月。7月非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同比降幅有所收斂,但仍然負增長,顯示其流動性壓力仍然較大。家庭存款餘額同比增速小幅回升,去槓桿下的後續變化值得關注;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儲備同比增速有所下降,但我們仍維持之前有關“隨著去槓桿基本結束,1月或已形成底部”的判斷;財政存款餘額同比增速較前值有所下降,政府債務餘額同比增速亦有小幅回落。

合併來看,7月財政、貨幣政策雙雙轉向收斂,8月該狀態或仍延續,顯示政策近期重心轉向資金運用,而非進一步刺激信用創造。

(1)7月實體部門存款餘額同比增速下降,非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同比降幅收窄。

7月M2同比增長8.1%,前值8.5%;M0同比增長4.5%,前值4.3%。剔除掉M0之後,7月存款餘額同比增長8.2%,前值8.7%。我們考慮計入M2的存款,7月底非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同比下降約4.4%,前值同比下降7.3%;家庭和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同比增長約9.8%,前值10.6%。

7月M1同比增長3.1%,前值4.4%。剔除掉M0之後,7月非金融企業活期存款餘額同比上漲2.8%,前值4.4%。

分部門來看,7月底家庭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4.5%,前值14.2%;7月底非金融企業(不含機關團體)存款餘額同比增長5.3%,前值6.7%;7月底政府存款餘額同比上漲2.0%,前值同比上漲5.2%。7月底非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同比下降5.3%,前值同比下降8.5%。

(2)7月三大實體部門負債增速全面回落。

7月底家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6.5%,前值17.1%,主要受短期貸款拖累,中長期貸款餘額增速下行幅度相對溫和;我們仍然判斷家庭部門去槓桿方向未變,對應房地產數據表現難言樂觀。

7月底非金融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0.7%,前值11.2%,票據融資餘額同比增速大幅回落,結構未有明顯惡化;綜合考慮貸款和債券,我們估算的數據顯示,7月底非金融企業債務餘額同比增長12.7%,前值13.2%。若進一步加入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票據三項非標融資,7月底非金融企業債務餘額同比增長7.8%,前值8.2%。我們將目前的情況與2015年底、2016年初的極差情景做了對比,結合對於全球經濟數據的跟蹤,傾向於認為,商品價格進一步下跌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在經歷了年內兩次負向衝擊(第一次是4-5月、第二次是8月)後,盈利正在頑強的築底(減稅會帶來一些對沖),將有利於非金融企業正常融資需求的恢復。

7月底非銀金融機構貸款餘額同比大幅下降7.3%,前值同比下降17.2%;綜合考慮貸款和債券,我們估算的數據顯示,7月底非銀金融機構債務餘額同比增長6.3%,前值同比上漲4.2%。7月底銀行(含政策銀行)債券餘額同比增長11.9%,前值同比上漲12.3%。綜合來看,7月底金融機構負債同比增長11.3%,前值同比上漲11.5%。目前我們能觀察到的金融機構債務約為30萬億,佔廣義金融機構債務規模的近三成,因此其代表性較差,根據現有數據,我們傾向於判斷7月廣義金融機構債務餘額同比增速或低於前值。

不考慮債務置換影響,7月底中國政府(不含信政合作)負債同比增長13.4%,前值13.9%。政府部門負債增速連升兩月至3月的高位,考慮到目前的情況和數據,8月政府負債增速或繼續下降,除基數因素外,也和近期政策意圖轉變有關,但目前尚難言政策趨勢轉緊。

貸款和債券合計,7月末全社會負債餘額同比增長13.5%,前值13.9%;其中實體部門負債同比增長13.9%,前值14.3%。進一步加入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票據三項非標融資,7月末全社會負債餘額同比增長11.1%,前值11.5%;其中實體部門負債同比增長11.1%,前值11.5%。

7月末家庭和非金融企業貸款中的中長期貸款佔比63.3%,前值6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