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

靜觀風雲王


未來是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這個要看貨幣投放的多少,疫情當頭,百業蕭條,按理說應該通貨緊縮才是。可是正因為這疫情受到影響,才使得世界各國開始刺激經濟。



3月2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2.2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法案,以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

我國政府也在1月6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8000多億元。有消息稱還將在4月15日到5月15日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定向下調存欄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4000億元。


這些金融政策的出臺,大大促進了金融的流動性,投入的貨幣資金數量增多,物價也會隨之上漲,所以未來趨勢是通貨膨脹,這些已經在各個方面顯現出來。最近部分城市房價上漲,糧食蔬菜價格上漲,就說明了這一點。


京漂追夢人


目前,中國經濟正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復甦景向,主要經濟活動指標均超出預期。在公共部門投資和活躍的住房建設帶動下,8月份工業產出增長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2020年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5%,房地產投資增速進一步加快,住宅銷售增幅達到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儘管中國經濟已經恢復到疫前水平,但從經濟週期的角度觀察,仍未走出下行區間,8月份CPl同比增長2.4%,主要是食品價格上漲11.2%,而PPl同比下降2%,由此可以判斷經濟仍然處於通縮狀態。那麼,隨著經濟的復甦,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情況呢?從目前經濟金融的運行態勢來看,出現通脹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判斷通縮和通脹趨勢離不開兩個指標,即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商品總量。至今年8月,M2餘額達到213.68萬億,同比增加10.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達到276.74萬億,同比增長13.3℅,雙雙創下新高。現在的問題是大規模放水的模式能否持續下去,目前,貨幣乘數已經來到7.5左右,信用再寬鬆就超過債務所能承受的極限,可能引發債務危機。有關部門聲稱貸款質量向好,在槓桿率大幅攀升的情況下,肯定是辦不到的。現在貨幣政策可能進入兩難選擇,企業槓桿率已經到了164%,居民部門到了59.7%,政府部門雖然只有42.3%,但加上地方政府隱形債務早就在70%以上。繼續放水加槓桿,債務風險就難以控制,目前,中小銀行、信託、保險和房企已經頻頻雷爆,加槓桿這條路肯定是行不通了。如果貨帀政策收緊,其風險也無容忽視,可能誘發流動性風險,刺破資產泡沫。90年代日本就是採取緊縮銀根的方式刺破泡沫,結果使日本陷入近三十年的通縮。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央行貨幣政策正在趨於穩健,受貨幣供應量的制約通脹的可能性也在降低,即便繼續放水,只要超發的貨幣催脹的是房價和股價,那通脹的可能性還是很低。

在商品總量方面,我國總體上處於產能過剩的狀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技術進步的加快,也使得商品供應量處於增長的狀態。尤其是當前供給則和需求則嚴重失衡,工業產值已經恢復甚至超過疫前水平,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庫存週期和應收帳款天數都在增加,而且營收並未增加,PPl仍然處於負值。從需求則來看,今年8月外貿出口增長11.6%,外需不僅恢復而且有所增長,但是這是缺乏邏輯基礎的,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受疫情影響,進口都在大幅萎縮,雖然經濟有所恢復,但復甦的跡象並不顯著,在全球經濟大衰退的情況,中國不可能是座孤島,出口大幅增長不可能持續下去。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的67%下降到去年的35%,內需仍是拉動經濟的主要力量,儘管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長帶動了需求的增加,最終還是要落在佔GDP總量38.8%的個人消費上。目前,個人消費的前景並不樂觀,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下降了1.3%,年收入10萬以下家庭收入在減少,更何況中國有十多億人只是人口,並不具備消費能力,一但供給和需求失衡,通縮的趨勢就難以扭轉。

有人說美聯儲實施無限量寬鬆,大量放水會推高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會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貨膨脹。其實這是一種誤會,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擴表了2.82萬億美元,但美國的商業銀行僅擴表了2.27萬億美元,其中現金資產佔到46.5%,證券資產佔24.2%,信貸資產21.6%,也就是說近一半的錢是躺在帳上的,而且美國的貨幣乘數只有2%,也就是說美聯儲雖然放水,但這個水並沒有全部流到市場上,由於美國企業的謹慎,信用擴張的空間在縮小,因此,大宗商品價格只是恢復到疫前水平,沒有出現大幅上漲。從當前中國經濟的整體運行態勢來看,經濟雖然有所恢復,但根基仍然不牢,今後一段時間物價大概率會維持在通縮區間。


烏蒙金融號


未來是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

談點個人的看法:

一、目前,通貨緊縮已被溫和通脹取代。

實踐表明通貨緊縮不利於經濟的發展,而一定幅度內的通脹或稱溫和通脹,則對經濟的發展有利!託賓效應就是其理論依據。

我國近年來一直強調實施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嚴防出現通貨緊縮,其實也就是實施溫和通漲的政策。

二、當前正處在溫和通脹階段。

判斷通貨緊縮與膨脹主要看兩點。一是流通貨幣M2的發放數量,發放數量持續增長就是通脹,發放數量持續下降就是通縮。二是銀行存款利率。利率持續提高表示貨幣值錢,就是錢印少了(通縮),利率持續降低表示貨幣不值錢,錢印多了(通脹)。

據官方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M2發行數量已達到213.49萬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1.1%。

我國現行銀行存款利率也已持續多年處於最低位:一年期存款利率僅1.5%,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都只有2.75%。

1993年銀行存款利息最高時,一年期、五年期利率曾分別高達10.98%和13.86%。

顯然,目前是處在通脹時期。好在我國宏觀調控切實有效,上半年物價指數為3.8%,尚在可控範圍,屬於溫和通脹。

三、未來溫和通脹必然會繼續。

美國無底線的印發美元以及銀行存款的零利率,必然導致通貨膨脹。最近美聯儲宣佈調高未來的通脹率,更是發出了未來進一步通脹的明確信號。

在此背景下,我國為恢復經濟,實現常態化增長目標,也會繼續保持溫和通脹。考慮到市場、社會的穩定和人民幣國際化等因素,我國一定會嚴格控制好通脹的區間,使之既不出現惡性通脹也不出現惡性通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